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30.8(5.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9.6(8.0折)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11424
  • 条形码:9787301311424 ; 978-7-301-31142-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图像理论。 1、图像理论是学术界的前沿理论,本书建构了图像学的理论框架。 2、作者W.J.T.米歇尔是学术界公认的图像学理论的领军人物,并且是美国《批评探索》主编,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的加洛德﹒唐奈利著名服务教授。 3、本书清晰地解读了什么是图像?图像如何传达思想与情感?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如何读图? 4、米歇尔的“图像理论”系列著作:《图像学》《图像何求?》,从理论到案例全面阐释图像理论。 5、本书文前加了译者序,为哲学基础薄弱的读者提供了导读,文后加了索引,为研读图像学提供了便利。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内容简介

    什么是图像?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文字之外,图像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图像之内,文字怎样佐助读图,塑造思想形象,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建构的就是关于如何读图、解决图文之间张力的一种理论。文学批评家W.J.T.米歇尔通过把形象与词语相比较,或更准确地说,通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待形象而探讨了形象的本质。作者以颠倒的历史顺序分别论述了四位理论家:古德曼、贡布里希、莱辛和埃德蒙·伯克。讨论了文本与形象、眼与耳、自然与习俗、空间与时间之间的结构差异。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目录

译者序??形象的旅行:从“圣像”到“图像”诗学......v
致谢......xxviii
前言 图像学......xxx
**部分??形象的观念......001
1??什么是形象?......004
第二部分??形象与文本:差异的比喻......053
2??画与段落:尼尔森·古德曼与差异的语法......061
3??自然与习俗:贡布里希的幻觉......089
4??空间与时间:莱辛的《拉奥孔》与文类的政治......114
5??眼与耳:埃德蒙·伯克与感性的政治......141
第三部分??形象与意识形态......183
6??偶像破坏的修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物恋......195
参考文献......257
索引......271
展开全部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节选

什么是形象 “什么是形象?”这个问题曾经成为历史上某些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公元8—9世纪的拜占庭,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快就会使你成为皇帝与大主教之间斗争的参与者,寻求清除教会中偶像崇拜的激进的偶像破坏者,或竭力保护传统礼拜仪式的保守的亲偶像派。关于图像性质和用法的争论,在表面上是关于宗教仪式和象征物的意义方面的分歧,而实际上如加罗斯拉夫·派里坎所指出的,是“一场伪装的社会运动”,“用教条的词汇合理地解决本质上属于政治的一场冲突。对比之下,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运动、政治事业与形象的性质之间的关联是毫无伪装的。也许稍稍有点夸张地说,英国内战是由于形象的问题引发的,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上雕像和其他物质象征的问题,还有不具物质形体的问题,如君主的“偶像”,以及位于这种偶像之上的“精神偶像”,这是宗教改良运动的思想家们力图在内部和在其他人中所要清除的。 如果今天追问何为形象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略微逊色,那不是因为形象已经失去了对我们的控制力,当然更不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理解了形象的本质。现代文化批评普遍认为形象在古代偶像崇拜者所梦想不到的当今世界上拥有权力。似乎同样明显的是,关于形象的本质的问题在现代批评的发展中仅次于语言的问题。如果语言学界有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那么,图像学界就有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但这些伟大综合者的在场不应该表明语言和形象的谜团*终将得以破译。情况恰恰相反:语言与形象已经不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批评家和哲学家所认为的东西了——用以再现并理解现实的、完美的、透明的媒介。对现代批评家来说,语言和形象已经成为谜团,是所要解释的问题,是把理解闭锁在世界之外的监狱。实际上,现代对形象的研究的平庸之处在于必须把形象理解为一种语言;形象不但不能提供认识世界的透明窗口,现在反倒被看作一种符号,呈现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自然外表和透明性,而实际却掩盖着一个不透明的、扭曲的和任意的再现机制,意识形态神秘化的一个过程。 本章的目的既不是提出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也不是为逐渐增多的关于偶像破坏的论战增添对现代偶像崇拜的另一种批判。我的目的是考察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用来玩弄形象的各种观念的“语言游戏”,并提出与维持这些游戏的历史生活形式有关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不想就形象的本来性质提出新的或更好的定义,甚至不想检验特殊的画或艺术品。相反,我将检验我们在制度化话语中使用“形象”一词的方式,尤其是在文学批评、艺术史、神学和哲学话语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每一个学科利用从邻近学科借来的关于形象的观念的使用提出批评意见。我的目的是探讨我们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何以置身于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置身于一种历史中,这个历史不仅是理解何为形象、而且是理解何为人性或人性何为的根本。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符号,而颇像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演员,被赋予传奇地位的一个在场或人物,参与我们所讲的进化故事并与之相并行的一种历史,即我们自己的“依造物主的形象”被创造、又依自己的形象创造自己和世界的进化故事。 什么是形象 “什么是形象?”这个问题曾经成为历史上某些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公元8—9世纪的拜占庭,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快就会使你成为皇帝与大主教之间斗争的参与者,寻求清除教会中偶像崇拜的激进的偶像破坏者,或竭力保护传统礼拜仪式的保守的亲偶像派。关于图像性质和用法的争论,在表面上是关于宗教仪式和象征物的意义方面的分歧,而实际上如加罗斯拉夫·派里坎所指出的,是“一场伪装的社会运动”,“用教条的词汇合理地解决本质上属于政治的一场冲突。对比之下,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运动、政治事业与形象的性质之间的关联是毫无伪装的。也许稍稍有点夸张地说,英国内战是由于形象的问题引发的,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上雕像和其他物质象征的问题,还有不具物质形体的问题,如君主的“偶像”,以及位于这种偶像之上的“精神偶像”,这是宗教改良运动的思想家们力图在内部和在其他人中所要清除的。 如果今天追问何为形象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略微逊色,那不是因为形象已经失去了对我们的控制力,当然更不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理解了形象的本质。现代文化批评普遍认为形象在古代偶像崇拜者所梦想不到的当今世界上拥有权力。似乎同样明显的是,关于形象的本质的问题在现代批评的发展中仅次于语言的问题。如果语言学界有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那么,图像学界就有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但这些伟大综合者的在场不应该表明语言和形象的谜团*终将得以破译。情况恰恰相反:语言与形象已经不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批评家和哲学家所认为的东西了——用以再现并理解现实的、完美的、透明的媒介。对现代批评家来说,语言和形象已经成为谜团,是所要解释的问题,是把理解闭锁在世界之外的监狱。实际上,现代对形象的研究的平庸之处在于必须把形象理解为一种语言;形象不但不能提供认识世界的透明窗口,现在反倒被看作一种符号,呈现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自然外表和透明性,而实际却掩盖着一个不透明的、扭曲的和任意的再现机制,意识形态神秘化的一个过程。 本章的目的既不是提出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也不是为逐渐增多的关于偶像破坏的论战增添对现代偶像崇拜的另一种批判。我的目的是考察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用来玩弄形象的各种观念的“语言游戏”,并提出与维持这些游戏的历史生活形式有关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不想就形象的本来性质提出新的或更好的定义,甚至不想检验特殊的画或艺术品。相反,我将检验我们在制度化话语中使用“形象”一词的方式,尤其是在文学批评、艺术史、神学和哲学话语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每一个学科利用从邻近学科借来的关于形象的观念的使用提出批评意见。我的目的是探讨我们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何以置身于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置身于一种历史中,这个历史不仅是理解何为形象、而且是理解何为人性或人性何为的根本。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符号,而颇像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演员,被赋予传奇地位的一个在场或人物,参与我们所讲的进化故事并与之相并行的一种历史,即我们自己的“依造物主的形象”被创造、又依自己的形象创造自己和世界的进化故事。 什么是形象 “什么是形象?”这个问题曾经成为历史上某些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公元8—9世纪的拜占庭,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快就会使你成为皇帝与大主教之间斗争的参与者,寻求清除教会中偶像崇拜的激进的偶像破坏者,或竭力保护传统礼拜仪式的保守的亲偶像派。关于图像性质和用法的争论,在表面上是关于宗教仪式和象征物的意义方面的分歧,而实际上如加罗斯拉夫·派里坎所指出的,是“一场伪装的社会运动”,“用教条的词汇合理地解决本质上属于政治的一场冲突。对比之下,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运动、政治事业与形象的性质之间的关联是毫无伪装的。也许稍稍有点夸张地说,英国内战是由于形象的问题引发的,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上雕像和其他物质象征的问题,还有不具物质形体的问题,如君主的“偶像”,以及位于这种偶像之上的“精神偶像”,这是宗教改良运动的思想家们力图在内部和在其他人中所要清除的。 如果今天追问何为形象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略微逊色,那不是因为形象已经失去了对我们的控制力,当然更不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理解了形象的本质。现代文化批评普遍认为形象在古代偶像崇拜者所梦想不到的当今世界上拥有权力。似乎同样明显的是,关于形象的本质的问题在现代批评的发展中仅次于语言的问题。如果语言学界有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那么,图像学界就有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但这些伟大综合者的在场不应该表明语言和形象的谜团*终将得以破译。情况恰恰相反:语言与形象已经不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批评家和哲学家所认为的东西了——用以再现并理解现实的、完美的、透明的媒介。对现代批评家来说,语言和形象已经成为谜团,是所要解释的问题,是把理解闭锁在世界之外的监狱。实际上,现代对形象的研究的平庸之处在于必须把形象理解为一种语言;形象不但不能提供认识世界的透明窗口,现在反倒被看作一种符号,呈现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自然外表和透明性,而实际却掩盖着一个不透明的、扭曲的和任意的再现机制,意识形态神秘化的一个过程。 本章的目的既不是提出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也不是为逐渐增多的关于偶像破坏的论战增添对现代偶像崇拜的另一种批判。我的目的是考察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用来玩弄形象的各种观念的“语言游戏”,并提出与维持这些游戏的历史生活形式有关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不想就形象的本来性质提出新的或更好的定义,甚至不想检验特殊的画或艺术品。相反,我将检验我们在制度化话语中使用“形象”一词的方式,尤其是在文学批评、艺术史、神学和哲学话语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每一个学科利用从邻近学科借来的关于形象的观念的使用提出批评意见。我的目的是探讨我们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何以置身于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置身于一种历史中,这个历史不仅是理解何为形象、而且是理解何为人性或人性何为的根本。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符号,而颇像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演员,被赋予传奇地位的一个在场或人物,参与我们所讲的进化故事并与之相并行的一种历史,即我们自己的“依造物主的形象”被创造、又依自己的形象创造自己和世界的进化故事。

雅努斯思想文库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W.J.T.米歇尔(W.J.T.Mitchell),美国《批评探索》杂志主编,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加洛德﹒唐奈利著名服务教授。 译者陈永国,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