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作者:王昌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26cm 页数: 240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4.6(7.2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420522
  • 条形码:9787516420522 ; 978-7-5164-2052-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本书的主要创新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是将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研究,深化为具有理论架构、构成要素和测度体系的构念,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构建了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从静态视角系统分析了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与影响路径;第三是从动态演化视角深入刻画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通过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深入刻画了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的全面阐释。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这一中心主题, 首先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 并对其内涵构成进行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 然后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必然性, 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的阐释, 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全面协同策略。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目录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能力

2.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及其构成

2.3 创新网络

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现状及其构成验证分析

3.1 基于投入与产出统计数据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3.2 基于调研访谈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分析

3.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涵构成的验证性分析

4?? 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4.1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相关研究概述

4.2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研究假设及其模型构建

4.3 变量测量

4.4 数据收集

4.5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6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实证分析

4.7 假设支持情况讨论

4.8 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

4.9 模型分析小结

5?? 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分析

5.1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协同演进研究概述

5.2 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创新能力相关领域的运用

5.3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因果关系分析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5 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5.7 研究小结

6?? 基于创新网络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

6.1 协同创新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思路

6.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内部协同策略

6.4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5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的协同实施

6.6 研究小结

7?? 本书的结论及建议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本书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 1:调查问卷

附录 2: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展开全部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节选

7.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2.1?? 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相结合的研究特色 本书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这一中心主题,从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影响作用路径的静态研究视角,以及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动态演化视角,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全面的阐释。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效弥补了单一视角研究存在的缺陷,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 7.2.2?? 提出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更具系统性 本书基于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提出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更具系统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全面协同策略分为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企业内部协同策略以及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三个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是企业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协同等全面协同的结果。传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全面协同提升策略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升不只是企业内部努力的结果,而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全面协同的结果。 7.2.3?? 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 本书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研究深化为具有理论架构、构成要素和测度体系的构念,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在广泛参考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得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重新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系统性内涵界定,对其内涵构成进行了理论假设,并通过实证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三要素构成:网络能力、动态能力和原创能力。二是构建了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 412 份企业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构成三维度之间的路径关系及其演化路径,也证明了创新投入、网络构建利用、内外资源整合的顺序依赖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中心性和关系质量是影响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键因素,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是通过动态演化视角深入刻画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通过构建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刻画了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全面的阐释。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作者简介

王昌林,男,1971年4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博士,现为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获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重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重庆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近十几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有技术经济与技术创新、服务经济与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已在《管理工程学报》、《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出版了《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演化与发展路径研究》等三部专著,主持了多项国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获得了广泛好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