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作者:傅小平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23cm 页数: 321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0(6.0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61465
  • 条形码:9787537861465 ; 978-7-5378-614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本书特色

火凤凰新批评文丛之一,著名教授陈思和主编,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吴义勤推荐。 “火凤凰”是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策划的一系列人文批评丛书。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题词,任意先生设计徽标。 傅小平是年轻的有一定实力和潜力的批评学者。 傅小平是一个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作者,不想以过于主观、晦涩和自以为是的文字横亘在文学现象与读者之间,所以对读者来说很富于“代入感”。 ——郜元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兼及作家论、作品论之余, 偏重现象观察, 有比较强的问题意识, 比较鲜活的现场感, 以期多侧面、多角度对当代文学做出另一种观察。这既能让我们发现新问题, 也会让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文学现象, 习焉不察的老生常谈, 加以重新审视, 从而换一个视界来看当代文学的风景。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目录

**章 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 001 为什么是“我们的中国”? / 003 我们应以何种方式与传统文化对话? / 010 窥见中华文化深远的“镜中世界” /016 如何有效继承与转化民间文学传统? /023 中国为何缺少“作家中的作家”? /030 写一部体现东方文化和哲学的小说,是可能的吗? /033 百年新诗:到了改换命名的时候了? /039 网络文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学? /042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已经过时了吗? /046 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052 何谓源初意义上的文化江南? /055 第二章 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 /061 中国文学的主流审美,从“魔幻”回到了“现实” /063 当代文学:有大作无大师? /067 如何让文学与科学之间,发生绚烂的碰撞对接? /071 在时代思想前沿,书写“城与乡” /075 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 /081 小说创作:如何打开隐身于“景”之后的“象”? /087 当代小说:肉感多了,骨感少了,从社会思潮里消失了? /093 中国小说:文体创新,如何可能? /100 长篇小说:不因时代表达湮没了具体的人 /105 生态小说:如何走出有生态无小说的窘境? /108 是什么制约了小小说的发展? /114 非虚构写作:如何突破限制,成就经典? /120 通俗文学:能给纯文学提供更新和突围的途径? /125 影视剧改编,有多少需要依赖小说家? /129 媒介融合生态下,文艺评论何为? /132 新媒体时代,怎样写出专栏新气象? /138 第三章 中国故事与青年写作 /141 青年文学:颠覆,还是回到传统? /143 中国故事与青年写作 /146 “70 后”作家:“十字路口”的希冀与彷徨 /149 很个人,又如何大众化? /153 争议“80 后”:我有人气,你奈我何? /157 有辨识度,又如何避免同质化? /162 “80 后”办杂志:与坚守文学理想矛盾吗? /167 “90 后”:当“颜值”成了出版卖点,“我”与世界差了什么? /175 年轻一代写作:故事将大于文学的概念? 179 第四章 如何把启蒙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183 启蒙先启自己,新民先新个人 /185 如何把启蒙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192 重温“五四”,找回我们失落已久的魂 /198 大师,何以为“大师”? /204 《新青年》创刊一百周年:鲁迅,还是胡适? /208 谈论鲁迅时,我们该谈些什么? /214 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 /217 知识分子社会关怀,需致之开阔和远大 /220 第五章 中国文学到了重新确立坐标的时刻? /223 莫言获奖:如何推动中国文学融入世界? /225 中国文学正在疾步走向世界? /231 当有一天,西方作家坦承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237 汤显祖的世界影响要超过莎士比亚? /243 中国文学到了重新确立坐标的时刻? /249 假如鲁迅不懂翻译 /252 翻译“文学”,还是翻译“中国”? /256 第六章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衰退了吗? /263 后苏联时代,你应该知道的俄罗斯文学 /265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衰退了吗? /277 白银时代:像艺术家那样生活,像人一样去创作 /281 乌克兰文学: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摆荡 /294 巴西文学:在“未来之国”,遥望“河的第三条岸” /299 后 记 /307
展开全部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节选

中国为何缺少“作家中的作家”? 当中国作家谈文学、谈小说时,他们都在谈些什么。雷蒙德·卡佛被广为改写的名句,放到中国文学的语境里,就有了某种错位的呈现。在2014年8月28日于北京新国展展览中心举行的题为“中国小说的可能性”的对谈会上,作家宁肯转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作家一谈文学就谈外国文学,一谈作家就谈外国作家?他由此进一步质问道:“中国当下写作的根源似乎都在西方,我们顺口就能说出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却独独对中国自己的文学传统处于失语状态。” 在宁肯看来,这并非只是中国作家的偏见,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缺少一类作家,即作家中的作家,或说是影响作家的作家。“我们有非常棒的影响读者,甚至是影响社会的作家。但要说有影响了后辈或同代作家写作的作家,你就很难能举出例子来。”以宁肯的理解,所谓影响作家的写作,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作家在写作的层面上,是否有哪些值得后人去反复研读和学习借鉴的地方。“中国作家读经典作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他们怎么提炼小说的人物,怎么用新的方法,用创新的精神来结构自己的小说等等。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写作,会告诉你怎么做,中国作家却于此鲜有贡献。” 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事关“传授”怎么写的问题上存在盲点。作家徐则臣举例表示,国外很多汉学家批评中国作家关注的都是大历史,一部小说看起来有很多人物,在里面跑来跑去,但没有一个是活的。“我部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们有史诗的传统,其关注重点在于呈现一个大的背景。我们的很多小说,也着力于书写一个大时代,要么放在历史的转型期,要么放在大革命时期,总有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而且会有很多的家族,很多的派别,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背景成了这些小说的主人公,而其中的人物反而被压抑掉了。相比而言,西方小说显然更注重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而背景相对次要,即使写背景,也是写人背后的背景。或因如此,很多汉学家批评中国文学缺少心理描写。” 而所谓的现代性的写作,恰恰是一种反观自我、反观内心的写作。作家盛可以表示,小说要说有可能性,其*大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在向内,也就是向小说的内部,或说是人的内心去发展、探索。但中国的传统文学里面,除了《红楼梦》《金瓶梅》等少数作品外,关注更多的显然是外在于人内心的社会。徐则臣表示,当下写作,应该说写生活日常写得非常好,但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大部分只是停留在世俗的层面上。这样一种文学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少现代性的。 徐则臣以此对葛浩文、顾彬等西方汉学家的某些批评做出回应:比如他们批评中国的小说写得太长。“只要看看美国的小说,你就会发现他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美国,*好的小说家,被奉为国宝的,大师级的作家,像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厄普代克、托马斯·品钦等,写的*重要的作品,都是超长的长篇小说。德国也是如此,托马斯·曼、君特·格拉斯等大作家,也都是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然而,却没有人指责他们写得太长,原因在哪里?我觉得长度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长度包含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以宁肯的理解,这个“含金量”并非某种我们天然缺失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现代性转换而习得的。“说到我们的文化缺少现代性,那么如何把这个丰富灿烂的文化进行现代性的处理,进而成为我们的方法、凭据和工具,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在思维,在语言,在世界观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但在对人性的开掘上,在小说*基本的一些问题上,简而言之是方法论上,古典文化提供给我们的武器确实少,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显然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找到合适的途径来找到这个“方法论”。虽然在现代性层面上,接续不具备现代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但具体到写作,一定程度上的写作训练会有益于此。徐则臣表示,“我们习惯于把写作神圣化、神秘化,总是强调天才,也特别迷信比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类的说辞。但如果可以把写作当成一门学问,那么就可以对它做分析、批评、研究,也可以对它做一些科学化的处理。” 作家李浩于此颇有会心。在他看来,好作家是必须要培养的,而一些作家貌似没有培养,也可能讲不出来各种各样技术的理论,但他们一定深谙写作这门技艺的内在规律。“比如,读马尔克斯的小说,赫拉巴尔的小说,你会发现它们内部的机理、明线、暗线的串联,还有故事的持续,时间顺序的变化等等,真的让你感觉极为精妙,就像一个经过精密规划的庞大的建筑。” 宁肯也表示,一些卓有成就的作家,*后没能成为大师,成为作家中的作家,很可能在于他们缺了*严格的训练。“我们学习一些基本技巧,把它们变为一种潜意识。在你写作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考虑技巧。因为,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等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了你思考的习惯了。你需要特别考虑的就是创新,怎么能写得更有新意,更有新的角度。”在宁肯看来,作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有持续的创造力,才会有持续的爆发。“一个写作者,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匠人,一个天才也可以经过持续的训练,成为‘作家中的作家’。”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 作者简介

傅小平,1978年生。著有《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夜莺的复调:当代文学寻思录》《时间的低语:当代文学对话录》。曾获新闻类、文学类、评论类奖项若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