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教育信息学

作者:孙绍荣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中 图 价:¥26.9(8.0折) 定价  ¥33.6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7333675
  • 条形码:9787107333675 ; 978-7-107-3336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育信息学 内容简介

本丛书是新中国第yi套尝试以系统结构编写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研究从书,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瞿葆奎、吕达任正、副主编,各卷作者均为教育学相关分支学科专家。它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力求全面反映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并体现新的学术见解,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 本丛书以其鲜明的学术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反复再版重印。其中不少分卷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海外一些出版机构已经购买部分分卷版权。 《丛书》共20卷:《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信息学》《教育卫生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史学》《教育实验学》《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统计学》《元教育学》。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人教社特组织有关专家对本丛书加以修订完善。本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对全书注释、引文做了进一步核实和规范;更新了各卷部分资料和观点;个别分卷几近重写。

教育信息学 目录

**章 教育信息学概述 **节 当代的教育信息学研究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教学的信息优化研究 三、信息冗余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用信息调控学生的意识状态 五、将信息观作为“三论”思想引入教育学研究 六、以信息观点来探讨教育理论中的传统课题 七、教育信息传播研究 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九、教育科研信息研究 第二节 教育信息学的内容框架 一、“基础理论—实践技术”维度 二、“信息功能类型”维度第二章 教育信息学的理论基础 **节 信息概念和种类 一、信息概念 二、信息种类 第二节 信息的储存、传递、检索、加工及转换 一、信息的储存 二、信息的传递 三、信息的检索 四、信息的加工 五、信息的转换 第三节 信息与社会 一、社会发展的三个要素 二、信息与人类意识 第四节 信息传递过程研究 一、信息传递模型 二、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型 第五节 人脑的信息生理结构 一、研究人脑的信息生理结构的意义 二、人脑信息加工的生理结构第三章 教育现象的信息观研究 **节 教育的社会作用的信息观研究 一、概述 二、教育是信息传递和加工过程 三、教育通过信息传输意识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知识与信息在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知识概{术 二、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三、由信息观统一地研究教与学第四章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节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综述 一、模型概述 二、对已有的知识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回顾 三、对已有模型的评价 第二节 本书的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一、模型 二、原知识的发展第五章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对学与教的规律和经验的解释(上) **节 学与思的关系 第二节 循序渐进与*近发展区、组织者 一、以往的认识 二、笔者对循序渐进原则的理解 三、关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适用范围 四、用学习模型分析 五、关于“*近发展区” 六、关于“组织者” 第三节 灌输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 一、概念 二、批评与现实 三、模型分析 第四节 关于试误与顿悟第六章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对学与教的规律和经验的解释(下) **节 信息优化 一、优化的概念 二、信息优化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 原知识的激活与“现实化” 第三节 活动与开发被动信息 一、活动的概念和它在教育理论中的特定含义 二、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活动的作用的评价 三、活动的作用——开发被动信息 第四节 布鲁纳与杜威:两种发现学习 第五节 透明教学 一、测定原知识 二、内容连贯 三、信息优化 四、灌输式与发现式结合第七章 教育科研信息 **节 教育科研信息的重要性 一、科研的起点 二、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三、科研信息与科研工作 第二节 教育科研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按信息形态的抽象性分类 二、按信息的加工层次划分 三、文字信息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 教育科研信息的流动 一、教育科研信息的流动模型 二、科研信息流动的非正式渠道 三、科研信息流动的正式渠道 第四节 教育科研信息流动的中间环节 一、教育科研信息的加工 二、教育科研信息的组织 第五节 教育科研信息的检索 一、分类途径 二、著者途径 三、题名途径 四、主题途径 五、顺序号途径 六、引文途径 第六节 教育科研信息的计算机检索 一、概述 二、计算机检索的科研信息类型 三、叙述式检索系统的提问式 四、联机检索系统 五、光盘检索系统 六、检索结果的调整 第七节 教育科研信息流研究 一、概述 二、教育科研信息流研究的用途 三、科研信息流动中的马太效应第八章 教育社会信息 **节 概述 一、概念与意义 二、教育社会信息的类型 三、教育社会信息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社会信息的采集 一、采集点的选择 二、网络建设 三、制度建设 第三节 教育社会信息的分析研究 一、原因分析 二、后果分析 三、主流分析 四、曲线推测第九章 教育内容信息的传递通道 **节 通道的概念与类型 一、通道的概念 二、通道的类型 第二节 通道的结构与层次 一、通道的结构 二、通道的层次 三、学校:专门的通道系统第十章 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流 **节 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流的特点 一、结构与范围特点 二、信息类型特点 第二节 教育管理系统中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