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作者:喻季欣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3(5.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830345
  • 条形码:9787554830345 ; 978-7-5548-303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本书特色

本书凸显桥梁建设相系国运、奇迹创造共与时代的辉煌史诗,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的这一“实干兴邦”的重大时代主题。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内容简介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是首部新中国70年桥梁建设成就的精神史诗纪实报告文学。全书桥与人融汇,时代成就与人物形象并举,突出表达新中国70年向世界建桥强国迈进、中国桥梁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与创新精神,是献给新中国辉煌70年的一部题材重大、主题深刻、故事跌宕、人物精气神绽放的新颖佳作。 全书从新中国成立后座大型桥梁、万里长江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起笔,到2018年建成通车的“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作结,以70年每10年一座有代表性的大桥建设为纵向脉络,以人物故事与时代奋斗横向铺陈,从“建成学会”到“惊艳世界”,从大桥建设“起宏图”到推出桥梁建设“中国标准”,从一代代建设者接续奋斗到改写世界桥梁历史格局,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文明创造,在纵横交错中凸显桥梁建设相系国运、奇迹创造共与时代的辉煌史诗,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的这一“实干兴邦”的重大时代主题。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目录

前言
桥,新中国一脉奋斗与创造的史诗
一、实干兴邦,时代乐章的启奏与华彩
二、弦歌不辍,历史长河流淌凝固乐章
三、继往开来,70载奋斗谱就壮丽史诗

**章 万里长江起宏图
**节 蓦然回首,一代憧憬起宏图
一、不息浪花卷前尘
二、一代憧憬化宏图
第二节 大展宏图,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一、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
二、桥缘,桥情,桥人生
第三节 建成学会,一桥一飞架天堑变通途
一、肩负起时代课题:建成学会
二、《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理想实现了

第二章 铮铮铁骨“争气桥”
**节 独立自主气概
一、光华闪耀着行途
二、生命换取的纪念
第二节 自力更生风采
一、铸就“争气钢”
二、筑牢桥基座
第三节“争气”的永恒篇章
一、耿耿丹心照江流
二、铮铮铁骨贯长虹

第三章 九派浔阳壮河山
**节 九川汇江且问桥
一、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万里长江万里情
第二节 一桥“缘结”两院士
一、坚实缘深向创新
二、丹心淬炼成“钢霸”
第三节 擘画河山满目春
一、奋斗的人生纪念
二、九九归一我傲桥

第四章 户门桥向新里程
**节 迎春风,往事都如虹
一、“改渡为桥”成“破冰之举”
二、承前启后,掀开崭新一页
第二节 背水一战,缔造“**跨”
一、“长大”气概“长大桥”
二、“六大”攻坚“六六顺”
第三节 新起点,虎虎而生威
一、大桥“黄埔军校”
二、湾区浪涌大海

第五章 开发开放浦江潮
**节 争锋时代桥新篇
一、“租界”桥横
二、为国自豪
**节 百年一跨过浦江
一、绘桥之形
二、桥以励志
第三节 与桥共舞向大海
一、南来北往
二、无问西东

第六章 曲尽其妙海天阔
**节 之江之人
一、之江桥起“之死靡它”
二、“长虹卧波”长忆江南
第二节 之海之桥
一、之海克之难
二、之桥耀之天
第三节 之时之势
一、悠扬桥之曲
二、迈步海天阔

第七章 “超级工程”梦复兴
**节 时代赋予机遇
一、时代刻下的历史注脚
二、坚如磐石的“定海神针”
第二节 “国之重器”扬创造伟力
一、总有一种力量激励他前行
二、“超级”匠心凝丹心
第三节 世界“超级工程”握手世界
一、“国家建桥队”显国之民心
二、握手世界,世界更精彩
后记
展开全部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节选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章 万里长江起宏图  滚滚长江千年奔涌,自古就有“天堑”之称。  天堑阻隔,在长江两岸建起跨越天堑的大桥,成为世代中国人的期盼。然而,长久以来,这一期盼的实现却遥不可及。历史绵延,长江虽多次出现因军事目的而搭建的浮桥,但从未有过“既便利两岸往来,又不阻挡水上原有交通”的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桥梁。  烟波浩渺,望穿秋水,长江依然奔流不息。蓦然回首,世代憧憬,已然化作崭新宏图。  **节蓦然回首,一代憧憬起宏图  一、不息浪花卷前尘  九省通衢,大江东去。不息浪花,卷起前尘。  往事越千年。  长江上**座浮桥,为东汉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在与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作战中所建。公孙述在今湖北宜都利用险要地势,架起一座浮桥,但不久即被光武帝的水师利用风势纵火烧毁。《水经注》记载:“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160余年前,太平天国军队为攻占武昌,水营“千船健将……搭浮桥数座,直贯武昌城下”。然而,城陷桥毁,留下的往事不尽诉说。  在武汉建一座长江大桥的具体设想*早由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目的是沟通南北铁路。  1912年5月,中国**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粤汉铁路将来要与京汉铁路跨江接轨,于是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预留了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但历史并未为此提供条件。此后30余年,我国桥梁界先驱之一李文骥曾先后四次亲历中外工程师对武汉长江大桥勘测和方案设计,他对此这样写道:“当时未详细测量研究,仅系一种拟议而已。”  然而,李文骥的这四次经历,不仅有着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一线清晰印记,更有着对武汉大桥世代憧憬的浓郁历史况味。  李文骥1886年出生于广东番禺钟村一个世代以教书为业的寒儒之家,191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代土木工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在时为北洋政府粤汉铁路会办的詹天佑的支持下,李文骥等13名土木专业学生由国立北京大学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到武汉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并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将建桥意向代陈于交通部。这一次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当时建议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经武昌汉阳门、宾阳门连接粤汉铁路,并设计出公路铁路两用桥的样式。这一方案后来亦被称为“米勒方案”。可惜其时正逢军阀混战之际,这一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但当时已认为双层路面的建筑为*经济,不为无见。”李文骥在追忆中认为,此次选址为后来提供了有见地的历史资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聘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德尔为顾问设计建桥方案。李文骥负责测量钻探,并协助华德尔做方案设计工作。华德尔依据他在美国的经验提出了方案和概算,但他的方案耗资巨大,国民政府无力实施,建桥计划再一次落空。对这一后来被称为“华德尔方案”的设计,李文骥评价其在功能方面有所欠缺:“所选线在汉阳方面经过城边的小山,对于减少引桥长度无多大效果,究不如经龟山合适。”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连通京汉、粤汉两路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需求日见迫切。中国现代桥梁界的先驱、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茅以升,率领桥工处梅肠春、李学海、李文骥和卜如默四大正工程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对大桥桥址作测量钻探,做出方案和预算。但此时日寇入侵,国难当头,这一方案依然无法施行。  亲自设计、主持施工建成钱塘江大桥后,茅以升专门筹建了中国桥梁公司,并在汉口设立办事处,李文骥任办事处主任。1946年8月,京汉、粤汉铁路局和湖北省国民政府组建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茅以升为总工程师,梅砀春、李文骥等为正工程师,他们又一次做出了大桥设计方案。这一方案结合过去的方案并予以改进,是茅以升和梅肠春在一次乘火车的旅途中所确定,被称为“茅以升一梅旸春方案”。然而,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计划再次被搁置,英雄唯有嗟叹。  一次次规划,一次次付诸东流。  前尘浪花去,天堑盼来人。建桥报国志,唯等时代新。  二、一代憧憬化宏图  1949年10月1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庄严宣告,唤起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大潮。  惊涛拍岸,山河已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他们面对长江天堑,开始描摹崭新的时代蓝图。  随着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时年63岁的李文骥心潮澎湃,提笔写下《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并与茅以升领衔的几位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人民政府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深情建议以此“为建设新中国的开端,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在“建议书”中,他还毛遂自荐:“自认为老马识途,甚愿有机会将此项经验,贡献于人民。”  老骥伏枥,李文骥壮心不已。不同于前四次,他感到新时代的伟大机遇正向他走来。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议案,并于1949年底电邀茅以升、李文骥等桥梁专家赴京,共商建桥之事。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茅以升任专家组组长,开始进行初步勘探调查。李文骥受聘成为铁道桥梁委员会委员,并进入设计组工作,第五次赴武汉参与长江大桥设计和测量勘探。  李文骥欣喜不已,以《新程》为题挥毫赋诗:“喜接诏书赴上京,奋蹄老骥事新程。精心测点龟蛇峙,素志终酬时势更。大业运筹同故旧,道途利泽到庶民。金桥指日屹江汉,际会风云无限情。”  令人扼腕的是,李文骥此时已抱病在身,他顽强坚持工作至1951年6月,同年8月遽然病逝。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写下“武汉大桥”四个字,抱憾而终。  ……

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 作者简介

喻季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24届中国新闻奖、第13届长江韬奋奖评委,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主要作品有《逐梦世界——广交会传奇》《踏着红军的足迹》《走进戈壁高原》《九十弦歌》《雪域苍穹》等,其中《逐梦世界——广交会传奇》获广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