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作者:华应龙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中 图 价:¥25.2(6.0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0212446
  • 条形码:9787570212446 ; 978-7-5702-124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

?十年畅销经典,全新再版,新增序言和再版后记; ?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12堂经典数学课例; 全方位呈现课堂中奇妙的发现与创造。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内容简介

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全面展示了华应龙数学课堂的风采。通过研读这12节数学课,相信读者会获益良多。本书可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本书入选2010年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目录

序一华应龙: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 / 成尚荣001
序二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 马云鹏005
序三读华应龙 / 叶澜013
自序“我怎么没想到”016

1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001
【课前慎思】为什么教得那么累001
【课堂实录】“角的度量”教学纪实003
【课后反思】道法自然015
【专家评析】让技能教学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 孙晓天017
技能的学习不是简单模仿与训练 / 刘加霞022
技能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 曹培英027
技能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 张春莉034

2千金难买回头看
——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为例041
【课前慎思】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041
【课堂实录】“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纪实042
【课后反思】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不同050
【专家评析】超越40分钟的练习课 / 吴正宪051
又一次惊喜和满足 / 王永054
一节颇有新意的练习课 / 周玉仁055

3教是因为需要教
——以“我会用计算器吗”教学为例057
【课前慎思】什么算是真正的“会”057
【课堂实录】“我会用计算器吗”教学纪实058
【课后反思】学无止境,教无止境072
【专家评析】在对话中走向深刻 / 李烈076
教育无痕 / 施银燕077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张丹刘兼079

4数学是符号的乐园
——以“中括号”教学为例082
【课前慎思】需要创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吗082
【课堂实录】“中括号”教学纪实084
【课后反思】师生相依为命的课堂095
【专家评析】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 / 刘加霞096
科学预设,促成生成 / 张梅玲100

5一切皆有可能
——以“游戏公平”教学为例104
【课前慎思】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104
【课堂实录】“游戏公平”教学纪实106
【课后反思】感谢学生的合作116
【专家评析】一个数学故事引出一个经典案例 / 张奠宙118
数据带来的“火热思考” / 张丹119

6好玩的数学
——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为例128
【课前慎思】“数学广角”的教学怎么定位128
【课堂实录】“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纪实129
【课后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139
【专家评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 张梅玲142

7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
——以“孙子定理”教学为例145
【课前慎思】教师怎样才能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145
【课堂实录】“孙子定理”教学纪实146
【专家评析】教师应该做什么 / 刘加霞155

8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161
【课前慎思】学生怎样学,空间观念才能建立得更好161
【课堂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纪实165
【专家评析】学得愉快扎实,教得酣畅得手 / 张兴华171

9改造学习方式,享受课堂生活
——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174
【课前慎思】首先应当认识百分数的存在价值174
【课堂实录】“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纪实175
【课后反思】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182
【专家评析】充盈灵气与活力的课堂 / 宋淑持186

10大成若缺
——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195
【课前慎思】我们究竟要教什么195
【课堂实录】“圆的认识”教学纪实197
【课后反思】花未全开月未圆210
【专家评析】一篇优美的散文 / 曹培英212
一堂充满哲学意蕴的数学课 / 汤卫红214
精彩于“方”“圆”之间 / 陈惠芳217
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课题 / 刘加霞
221
朴素而富有启发性的一项研究 / 张梅玲229

11请把题目认真读完
——以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审题”教学为例232
【课前慎思】怎样审题232
【课堂实录】“审题”教学纪实234
【专家评析】教学出彩源于潜心创新 / 陈今晨244
惊喜: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 / 彭钢246

1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教学为例251
【课前慎思】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价值251
【课堂实录】“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教学纪实252
【专家评析】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 / 周玉仁262

后记追寻梦想265
再版后记居高声自远268
展开全部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节选

【课后反思】道法自然 上完课,有老师问:“操作技能性的课还要让学生探究吗?”说实话,我没有特别意识到自己是在组织学生探究。在我看来,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这一次教“角的度量”,我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思考做正确的事。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以前,我们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可以掌握的部分,这种视野狭窄的过程使我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系统。而当我们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先看到整个系统,再回头进入细节时,我们对各个部分的重要性就有了更好的理解。诚如孟子所言:“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看来,我们小学老师为了更有效地教学生学,真应该“变成小孩子”,要习惯于感知性思维,着眼于全局,而不仅仅是局部。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现在这样认识量角器,不就是依据了量角器的做法吗?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师的教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一是要把握“做”的本质,昏昏的教师是教不出昭昭的学生的;二是创设好的情境,调动“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三是学生自主尝试,教师相机诱导,“好风会借力,送生上青云”。上完这节课,我相信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以前我们教“角的度量”时,课堂上是少有笑声的,学生几乎成了教师教的附庸和工具,学生在课上的活动似乎是玩偶式的活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有开怀大笑,有小声窃笑,还有会意的微笑,学生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学习活动顺着孩子们学习的天性展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语)。真是“上善若水”,因物赋形。 以前我们教“角的度量”时,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少学生还是不会量角,量角器都不知道怎么摆放;而今天,学生都会量角了,并且理解了量角的本质。也正因为学生理解了量角的本质,所以变得“自能”“自得”了。为什么以前我们那么费力地教,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诀,学生学的效果反而不好呢?上完这节课,我明白了,因为以前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讲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但没有讲量角的实质是什么,缺乏整体把握。“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我们成人的偏好,孩子对之却是不得要领的,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挺难的。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会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阻碍了学生自由的“呼吸”。而今天,在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若有光的时候,“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地“呼吸”的。 还是老子说得好:“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总之,一句话:“道法自然!” 原来如此。

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实录(十周年纪念版) 作者简介

华应龙,中国南通海安人,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