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贾平凹研究论集

贾平凹研究论集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27cm 页数: 287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7.5(7.2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贾平凹研究论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444567
  • 条形码:9787560444567 ; 978-7-5604-44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贾平凹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 内容包括: 贾平凹与寻根文学 ; 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探索及其创造性贡献 ; 《老生》: 贾平凹的生命写作等。

贾平凹研究论集 目录

贾平凹与寻根文学
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探索及其创造性贡献
历史主义抑或自然主义:评贾平凹《山本》的叙事史观
《老生》:贾平凹的生命写作
日常书写中的乡村圣像与暴力叙事——《古炉》与《带灯》比较论
中国经验的中国式叙写——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
天地之间:原本地茫然、自然与本然——关于《山本》的对话
《山本》的死亡叙事及其文学史意义
《古炉》中的疾病叙事与伦理诉求
从鲁迅到贾平凹——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叙事的历史变迁
民间历史的伦理批判——论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
《山本》《老生》《古炉》:传统小说文类的当代试验
小议贾平凹三题
取博制简,浑浑若川——论贾平凹的书法文化
乡土传统的两种想象和叙事
贾平凹与“大文学史”
消费名义下的狂欢与悲悯——论《高兴》中文化资本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博弈
老生梦蝶几人醒——论《老生》
山之本相,史之天窗——论《山本》
陕西文学的海外传播之路——以贾平凹为例
贾平凹与30年当代文学的构成关系
《高兴》与《极花》:左翼传统下的另类“底层写作”
展开全部

贾平凹研究论集 节选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道、禅观念影响下的自然主义基调中,作家才既与先我而来的秦岭和历史相遇,又与后我而至的生存未来照面,还与同我共在的当下生存对话。线性历史凝固为顷刻的时间域,自然风物成为永恒的在场,所有生命在终极意义上获得了平等。小说中自然的意义也因此与历史的意义相反——自然的意义在于存在的自由,历史的意义则在于存在的必然。自然以其自由的形式,为人类的自由存在筹划未来;历史则以其必然的形式,为人类的必然存在获得同情理解。小说《山本》自然与历史互文书写的目的就在于,它要通过自然超越历史存在的必然形式,通过抒写历史的必然参悟可能的自由。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山本》中才会看到,作家一方面用自然主义消解历史与现实的残忍,另一方面又用历史题材填充泛灵论的空洞,同时还用宗教存在主义抚慰现世的灵魂,从而使小说在主题上呈现为一种变奏曲。小说在开头时对秦岭山麓黑河与白河汇聚形成涡潭、四方民众汇聚形成涡镇的描摹是自然的,中间对逛山、刀客、保安团、国民军(六十九旅、六军)、预备团(预备旅)、游击队、红军的消长起伏与斗争描述是历史的,*终对情节矛盾的解决以及对结尾的处理却是具有宗教意味的。特别是宗教救赎与悲悯情怀,一直弥漫在小说的叙事氛围中,它不仅体现在宽展师傅吹尺八超度苦难亡灵方面,更体现在象征涡镇吉祥命运的皂角树对人事善恶的自然反应上。其中*重要的一次反应,是涡镇叛徒三猫遭受剥皮蒙鼓后,皂角树不再庇福:“老皂角树上从此不见任何鸟落过,也没有了蝴蝶,也没有了蝙蝠,偶尔还在掉皂荚,掉下来就掉下来,人用脚踢到一边去。”①在这样的救赎细节与自然果报方式的描写中,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谴责所有的残杀,即使是恶人恶报,也应具有悲悯情怀与同情体察。从读者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灵,不断扩充心灵的自我,像佛陀一样砥砺修行,才能捕捉小说的主题变奏。  《山本》小说的这种主题变奏甚至飘忽不定,这当然不是小说写作技巧的糙谙所致,而是“自然一历史”题材互文书写的本身困境使然。从中外文学史的基本写作经验来看,历史书写由于难以摆脱人文价值与善恶观念,因而很难径直通达自然主义,除非借助泛灵论与因果观念;而自然主义由于遵从达尔文主义与天演进化观念,也很难径直移用到对历史事件做人文与意义评判,除非借助更高的存在论观念。正是由于这种表达的内在困境,作者才不得不站在更高的“天人合一”“天我合一”的观念立场上,重新省思自然与历史。①在这种写作观念下,小说描写的历史是无温度的自然,正如自然是无温度的历史一样。我们在一般的历史叙事中,可以读出生活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并给予它意义与价值,从而获得生存的力量;在大多的自然描写中,我们也不仅识得自然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而且明晓万物生存原为一理的素朴真理。为了超越自然与历史的这种惯常裂隙,作者借用了一个诗意的符码,因为他需要这个诗意的符码来敉平天然的裂隙:“需要书中的那个铜镜,需要那个瞎了眼的郎中陈先生,需要那个庙里的地藏菩萨。”②尽管在小说的结尾处,炮轰过后的涡镇,化作一片尘土,作者也极力让历史退场:“一堆尘土也就是秦岭上的一堆尘土么。”“屋院之后,城墙之后,原初的山峰峦叠嶂,以尽着黛青。”但实际上历史并未完全退场,而是以先知与信仰的形式在场。正是由于先知与信仰的在场,作者才巧妙地弥合了历史书写与自然描写的巨大裂沟,使小说呈现为一种自然主义的历史小说。  但自然主义的历史书写,在小说一开始并未建立,而是直到男主人公井宗秀以“预备团”团长的正统身份突兀在场时,才逐渐确立。井宗秀,一位并不富裕的水烟店掌柜的儿子,小说开始对他的描写是:“长得白净,言语不多,却心思细密,小学读完后就跟着王画师学画,手艺出色了,好多活计都是王画师歇着让这个徒弟干的。”③后借助多股力量,从一位聪慧的青年成长为拥有地方武装的军阀枭雄——国民军六十九旅预备团团长与六军预备旅旅长。但小说围绕井宗秀而形成的涡镇民众“想象的共同体”与乡土社会宗法伦理代表,根植于涡镇民众的族群记忆与族群书写,其有效性限于族群文化与族群空间的认同建构,由于现代革命文明与主体性身份的承载度有限,因而我们难以在历史主义主题框架内来理解小说,否则历史叙事将会消解历史主题本身。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