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23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02.4(8.0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版权信息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本书特色

全书共6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水环境氨氮污染现状及水体氨氮污染的危害;常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氮方法;电凝聚强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工艺和实际应用;高效脱氮微生物强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机理和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应用;基于抑制剂(甲酸和联氨)控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启动、影响因素和机理。

本书适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相关专业师生。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内容简介

目前,我国氨氮污染排放量已远远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这一问题成为地表水体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氨氮废水的污染问题除了从根源上控制排放以外就是开发更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和途径,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使常见的污水脱氮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取得了系列具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本书是编著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其目的是想对含氮废水,包括生活和工业含氮废水的新型处理技术来一个汇总,对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起到一种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我国水环境氨氮污染现状1
1.2水体中氨氮污染物的危害3
1.3含氮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4
参考文献5

第2章脱氮技术介绍7
2.1物理化学脱氮7
2.1.1折点氯化法7
2.1.2离子交换法7
2.1.3吹脱法8
2.1.4化学沉淀法8
2.1.5其他处理方法9
2.2生物脱氮9
2.2.1传统生物脱氮技术9
2.2.2新型生物脱氮技术13
2.2.3新型脱氮微生物21
参考文献22

第3章电凝聚强化生物脱氮技术27
3.1电凝聚强化SBR生物硝化试验研究27
3.1.1材料和试验方法28
3.1.2电凝聚强化技术条件优化29
3.1.3电场和铁离子对硝化的影响32
3.1.4酶活性36
3.1.5硝化速率37
3.1.6微生物群落结构40
3.2电凝聚强化SBR生物反硝化试验研究43
3.2.1材料和试验方法44
3.2.2电凝聚强化技术条件优化45
3.2.3电场和铁离子对反硝化的影响48
3.2.4反硝化速率53
3.2.5酶活性与N2O和N2的产生55
3.2.6微生物群落结构57
3.3电化学A/O-MBR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的驯化试验研究60
3.3.1启动方式及运行工况61
3.3.2驯化期两套系统污泥特性的研究62
3.3.3驯化期污染物去除效果68
3.3.4微生物群落的研究71
参考文献80

第4章高效脱氮微生物强化生物脱氮技术87
4.1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富集及强化脱氮87
4.1.1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富集87
4.1.2高效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性能89
4.1.3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强化脱氮96
4.2高效异养硝化菌富集及强化脱氮105
4.2.1高效异养硝化菌富集105
4.2.2高效异养硝化菌脱氮性能107
4.2.3高效异养硝化菌强化脱氮115
4.3传统硝化菌高效富集及强化脱氮135
4.3.1传统硝化菌高效富集135
4.3.2传统硝化菌脱氮性能152
4.3.3传统硝化菌强化脱氮160
4.4复合高效脱氮微生物强化处理低C/N生活污水172
4.4.1污水处理厂原始运行效果172
4.4.2低硝化效果分析及升级改造方案175
4.4.3复合脱氮微生物强化脱氮性能分析176
参考文献186

第5章基于抑制剂控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194
5.1甲酸与联氨对AOB及NOB关键酶活性影响的MOE模拟195
5.1.1甲酸对AOB及NOB关键酶活性影响的MOE模拟195
5.1.2联氨对AOB及NOB关键酶活性影响的MOE模拟201
5.2利用甲酸控制短程硝化202
5.2.1不同甲酸浓度对短程硝化的影响202
5.2.2SBR中甲酸对短程硝化的持续性影响204
5.2.3生物相及活性污泥电镜检测209
5.2.4系统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211
5.2.5甲酸对短程硝化的抑制机制分析221
5.3利用联氨控制短程硝化225
5.3.1不同联氨浓度对短程硝化的影响225
5.3.2生物相及活性污泥电镜检测227
5.3.3系统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228
5.3.4联氨对短程硝化的抑制机制分析239
5.4甲酸-联氨联合控制短程硝化241
5.4.1不同甲酸、联氨投加方式对短程硝化的影响241
5.4.2甲酸、联氨联合控制短程硝化242
5.4.3活性污泥电镜检测243
5.4.4系统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245
5.5MBBR中的短程硝化实验251
5.5.1MBBR中抑制剂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251
5.5.2MBBR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264
参考文献282

第6章短程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与微生物特性285
6.1短程硝化系统启动及影响因素285
6.1.1短程硝化系统启动285
6.1.2温度影响289
6.1.3pH影响291
6.1.4SRT影响296
6.1.5DO影响299
6.2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启动及影响因素302
6.2.1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启动302
6.2.2pH影响306
6.2.3SRT影响310
6.2.4温度影响315
6.2.5电子受体影响319
6.3A2N-SBR系统除磷脱氮及反硝化除磷机理322
6.3.1A2N-SBR处理效果322
6.3.2短程反硝化除磷机理326
6.4微生物特性333
6.4.1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分离纯化334
6.4.2生理生化试验335
6.4.3释磷吸磷试验338
6.4.4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分子生物学鉴定340
参考文献349
展开全部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作者简介

胡筱敏,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心主任,辽宁省环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专家组专家;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辽宁省生命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编委;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政协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