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作者:许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9.3(7.5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53584
  • 条形码:9787520153584 ; 978-7-5201-5358-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本书特色

1990年代的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喜剧电影,包括反映劳工阶层生活的《满腹怨气》(1996)、《一脱到底》(1997),关注亚裔移民的《东是东》(1999);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浪漫爱情喜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1994)、《诺丁山》(1999)以及在全球广受欢迎的“憨豆先生”系列电影等。这批喜剧电影不仅在票房上颇具实力,同时也得到了评论界和学术界相当程度的肯定,它们不仅仅让观众发笑,也引导观众注意和思考社会的疾病和问题,可以说是一批成功的、具有启发价值的电影。对这一时期英国喜剧电影的研究,对了解英国电影、西方类型电影、英国电影传统、英国民族电影、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英国社会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分析这批电影的创作特色和文化特征,并通过中英喜剧电影创作的个案比较,讨论电影的创作传统以及创作时代的社会精神如何融合为喜剧电影的“本土性”特征。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及世纪之交,以《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一脱到底》《诺丁山》《真爱至上》为代表的一批英国喜剧电影获得了商业和口碑上的双丰收,并且成功走向世界。本书试图以对这批电影的分析来回答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以喜剧电影为代表的流行电影是否有成为文化标签的可能和优势?这个问题既来自一种文化间的观察,也来自一种“全球对抗好莱坞”的电影行业忧思。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目录

绪论
**章 英国喜剧电影创作综述(1990—2002)
  **节 多元化的制作背景
  第二节 主要的电影创作潮流
  第三节 多样化的喜剧电影创作格局
第二章 受挫者的乌托邦:劳工阶层的喜剧表现
  **节 悲剧的底色与喜剧的“糖衣”
  第二节 劳工阶层的形象塑造
  第三节 建构社区、集体归属感
第三章 自由与焦虑:青年亚文化与黑色喜剧
  **节 “轻犯罪”和黑色喜剧电影
  第二节 “小伙子世园”的兄弟情谊与家国情怀
  第三节 身份认同的困境:边缘化与焦虑感
第四章 漂泊与希望:异族文化的光影呈现
  **节 文化碰撞:异族文化的喜剧感
  第二节 “他者”镜像:少数族裔银幕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逃离与融合:身份认同走向多元化
第五章 新观念与商业化:浪漫爱情的时代表征
  **节 成熟类型模式与“新奇别致”的创新
  第二节 现代社会婚恋观念的投射
  第三节 商业化的自觉探索
第六章 英国气质: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交响
  **节 纪录现实传统:潜在的力量
  第二节 “伊灵精神”的传承
  第三节 “酷不列颠”:文化商业主义
第七章 喜剧电影:本土文化气质标签
  **节 被忽视的喜剧电影
  第二节 “民族电影”:一个被怀疑的概念
  第三节 英国喜剧:文化标签
结语
附录 中英喜剧电影个案比较分析
  **节 个案分析(一):《两杆大烟枪》vs.《疯狂的石头》
  第二节 个案分析(二):理查德·柯蒂斯vs.冯小刚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Jackie Chan”vs.“成龙”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作者简介

许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2014年起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电影与文化、电影与性别。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