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态文明学

生态文明学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9
开本: 16开 页数: 423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51.3(5.7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态文明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902556
  • 条形码:9787521902556 ; 978-7-5219-025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态文明学 本书特色

  《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是□□部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学科高度的专著,并将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需的一门学科。
  作者在《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中对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阐述,为生态文明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打破常规思维,主张以发展为主线,以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众健康型社会为落脚点,以发展生态生产力为核心,以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生态文化为两翼,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项层设计、主要内容、技术体系、基本规律和原则等理论和实践体系,富有创新;原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经济的理念,阐明了它和工业文明经济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以及与自身子系统中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的各种经济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出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构建了以生态文化发展规律为主线的理论体系和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是一部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它的出版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学科发展均具有意义,是对生态文明的教学、研究、实践的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学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是**部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学科高度的专著,并将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需的一门学科。 作者在《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中对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阐述,为生态文明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生态文明学(第2版)/生态文明建设文库》打破常规思维,主张以发展为主线,以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众健康型社会为落脚点,以发展生态生产力为核心,以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建设生态文化为两翼,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项层设计、主要内容、技术体系、基本规律和原则等理论和实践体系,富有创新;原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经济的理念,阐明了它和工业文明经济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以及与自身子系统中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的各种经济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出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构建了以生态文化发展规律为主线的理论体系和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是一部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它的出版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学科发展均具有意义,是对生态文明的教学、研究、实践的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学 目录

总序/陈宗兴
第2版 前言/廖福霖
题词/李红
序一/蒋有绪
序二/陈征
□□版 前言/廖福霖

上篇 生态文明学总论
□□章 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
1.1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1.2 生态文明的发生与发展
1.3 “类的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文明”
1.4 生态文明的定义
1.5 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 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2 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对象
2.3 生态文明学关于人的理性假设
2.4 生态文明学研究的方法
2.5 生态文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 生态文明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2 □□平生态文明思想
3.3 现代生态科学
3.4 和谐协调理论
3.5 现代系统学
第四章 生态文明观
4.1 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整体主义
4.2 生态安全观
4.3 生态文明生产力观
4.4 生态文明价值观
4.5 生态文明伦理观
4.6 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4.7 生态文明消费观
4.8 生态文明观的方□□
4.9 生态文明的绿色精神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
5.1 生产力原理
5.2 本体论原理
5.3 认识论原理
5.4 人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原理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6.1 基础性目标: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改善人类福祉
6.2 中期目标: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奠定生态文明基石
6.3 中长远目标:建成美丽中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7.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7.2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7.3 不同文明取向关于生产力的不同理解
7.4 不能把发达生产力等同于先进生产力
7.5 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
7.6 相关概念辨析
7.7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体系
8.1 技术体系
8.2 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内涵
8.3 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结构、功能与特征
8.4 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应用
第九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原则和体制
9.1 协同发展规律
9.2 主要原则
9.3 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与制度
中篇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经济体系
第十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基本概念
10.1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概念
10.2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要素
10.3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发展的层次性与适应性
10.4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与生态经济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10.5 优势互相转变
第十一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础理论
1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变换理论
11.2 □□经济一体化理论
11.3 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
11.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12.1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结构分析
12.2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功能分析
第十三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
13.1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非均衡发展
13.2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交融发展
13.3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优势互转
13.4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协同发展
13.5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
第十四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发展机制
14.1 观念导引机制
14.2 制度保障机制
14.3 技术创新机制
14.4 人才培育机制
14.5 需求拉动机制
14.6 □□竞合机制
第十五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核心形态:创新经济
15.1 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15.2 创新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核心形态
15.3 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
15.4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创新经济发展比较
15.5 发展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举措
第十六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方□□形态:循环经济
16.1 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
16.2 工业文明经济与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方□□辨析
16.3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方□□形态
16.4 作为生态文明经济体系方□□的循环经济
16.5 “系统循环经济”与“微循环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16.6 循环经济与各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形态的区别及联系
第十七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高级形态:体验经济
17.1 体验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17.2 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17.3 体验经济的理论基础
17.4 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高级形态
17.5 体验经济发展分析
17.6 加快我国体验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十八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一):生态经济
18.1 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进展
18.2 生态经济的内涵
18.3 生态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18.4 “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联系和区别
18.5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之一
第十九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二):绿色经济
19.1 绿色经济国内外发展动向
19.2 绿色经济的内涵
19.3 绿色经济的价值能效分析
19.4 绿色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19.5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
第二十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三):低碳经济
20.1 低碳经济的兴起
20.2 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动力
20.3 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20.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章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态(四):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
21.1 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内涵
21.2 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重要意义
21.3 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阻碍
21.4 建设绿色诚信市场,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
第二十二章 传统经济的改造提升
22.1 传统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矛盾
22.2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22.3 用生态文明经济体系化解传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
22.4 用生态文明经济体系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
22.5 生态文明经济体系是对传统经济的跨越

下篇 生态文明的传承:生态文化
第二十三章 生态文化概述
23.1 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
23.2 生态文化的性质
23.3 生态文化的科学界定
23.4 生态文化学的学科性质
23.5 生态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23.6 发展生态文化的目的和使命
第二十四章 生态文化的思想理论渊源
24.1 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
24.2 西方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
24.3 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化思想资源
第二十五章 生态文化的范式、范畴、形式
25.1 生态文化的基本范式
25.2 生态文化的基本范畴
25.3 生态文化的基本形式
第二十六章 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
26.1 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
26.2 生态文化的发展规律
第二十七章 生态文化的基本要素
27.1 生态美学
27.2 生态文学(艺术)
27.3 生态科技
第二十八章 生态文化的构建
28.1 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28.2 工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8.3 生态文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28.4 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二十九章 生态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9.1 生态文化的回顾
29.2 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的若干阶段
29.3 生态文化的创建
第三十章 生态文化产业
30.1 广义文化:生态文化
30.2 生态文化产品分类及其特征
30.3 生态文化产业的两重属性
30.4 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

附章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