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作者:杜剑峰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5(6.2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50184
  • 条形码:9787106050184 ; 978-7-106-0501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内容简介

  北京市属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系专业的青年学者们,围绕着“城市文化传播”这一学科方向,在新时代下积极参与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参与北京“一城三带”建设。《城市文化传播新论》所录研究文章就是他们的新思考,是他们系统梳理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研究,发掘其文化内涵,评价其综合价值、历史地位以及文化传承传播等方面新成果的总结。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目录

北京城市文化与传播
大运河文化带(东城段)文化样态及文化传播策略
城市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西山
“三山五园”的对外传播价值
王国维《颐和园词》的家国境界
用脚步丈量北京老胡同后的启示
旧京遗影:明信片上的老北京
社会影视公司在北京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研究
从“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看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
城市再现、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叶广岑小说中的北京书写
中国摇滚音乐中的北京元素
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形象的影响和塑造

城市文化与传播
音频媒体生态变迁与城市广播融合发展探析
新媒体视阈下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以北京为例
符号学视角下城市文化的表意系统及其传播策略
从旅游节变迁看上海城市公关的变化、特点与启示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传播初探
乾隆宫廷“散志”的政治传播
城乡关系视角下“凤凰男”叙事中的伦理冲突
城市环境与艺术审美

文化与传播
文化传播中文化模式理论应用研究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挑战与策略
——以妙峰山庙会为例
浅谈民间艺术的法律保护
善意传播:人本存在视域下的多元视角

城市形象与品牌
品牌营销视角下的“北京长城”品牌文化内涵分析
从全聚德看餐饮老字号的品牌传播对城市形象的推广
北京传统文化在城市形象广告中的应用
城市形象传播研究进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雄安新区的城市形象传播思路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及启示
“评价理论”视角下高校的形象建构
——以国科大和耶鲁两所高校英文宣传片解说词的对比分析为例
广告学研究前沿问题探析

语言与文化
晚清翻译小说中的实业想象:林译小说《爱国二童子传》论
《诗经》**人称代词研究
论网络流行语“你X”和“贵X”的修辞语义
论微信公众号的软文现象及其写作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培育
展开全部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节选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用长庆体诗歌来表达人物命运加亡国之悲的诗歌,*著名的莫过于明代遗民吴伟业的《圆圆曲》。而近代人物命运式“长庆体”歌行,虽然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佳作累见,但真正体现近代“长庆体”创作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作品,恐怕要首推那些宫苑兴衰式的“长庆体”歌行了。王国维的《颐和园词》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与王闿运的《圆明园词》可以说是近代“长庆体”官苑兴衰式*具影响力的作品。钱基博评说:“七古*著者,莫如所作《圆明园词》一篇。韵律调新,风情宛然,乃学唐元稹之《连昌宫词》,不为高古,于《湘绮集》为变格。”王国维的挚友近代文史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中写道:“曾赋《连昌》旧苑诗,兴亡哀感动人思。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2可以说这两首长庆体诗都具有重要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与其他长庆体诗歌比较,这两首诗用宏伟的宫苑兴衰来感叹家国的兴亡之情。自然比单纯地依靠个人命运情感抒发情怀更为高明,其格局和气魄要强得多得多。  虽然这两首都是全景叙事的官苑式长庆体诗,但具体来讲,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一样。首先,从颐和园和圆明园本身来说。两座都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毁,颐和园仍在。所以《圆明园词》更像是以景抒情,以圆明园的建成象征清帝国的强盛,到后来圆明园的毁灭标志清王朝的衰落,感叹出国家兴亡交替的悲伤。而颐和园因为没有被毁灭,所以在诗中并没有像《圆明园词》中董监这样的角色充当旁白来讲述故事,也没太多的哀叹在诗句中。*终的落脚点因为“圣主”的驾崩而使王朝覆灭,可怜的只是皇室成员。  其次,从诗的写作手法来说。《圆明园词》是采取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用一半的篇幅来叙述圆明园建造以及帝王在那里行乐的场面,而后笔锋一转写出圆明园被劫略、被烧毁,有种盛极必衰的意味。而《颐和园词》的写作手法却是先抑后扬再抑。在国破家亡之际,慈禧太后排众而出剿灭了捻军,使国家重新恢复兴盛的局面,继而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并肆意玩乐。而后更是以慈禧太后本人的口吻叙述,“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这样自豪骄傲的语气,几乎是慈禧太后的真实写照。随后“两宫一旦同绵慑,天柱偏先地维折”就已经确定悲剧性的结局了。  *后,从两首诗对清朝衰亡原因的解释进行比较。人才的凋零和钱财的浪费是王闿运认为清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圆明园词》中写道“诏选三臣出视师”中提到的胜保、袁甲三和曾国藩外,没有可以用得上的大臣。清廷人才的匮乏是王闿运认为清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诗中还用“鸳文龙爪新还故,总饶结彩大宫门”的诗句来讽谏同治大婚花费超过两千万,与重修圆明园相去无多。皇室的奢侈浪费令财政枯竭,也是致使清王朝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在《颐和园词》中,国家的危难早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之时便已解决。之所以国家会衰亡,主要原因是太后的驾鹤西去和袁世凯的背叛。“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时顾命臣”,从这句就可以看出王国维对袁世凯的怨念。这有些个人崇拜的因素在里边。  《颐和园词》和《圆明园词》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不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时代背景不同。王阊运写《圆明园词》的时候是在“同治十四年”,正是王朝“中兴”之时,但清政府面对的危机依然严峻:人才凋零与皇室奢靡无度。在王闿运看来,曾国藩虽然能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但并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所以人才的稀缺依旧是清政府的重大问题。而他本人作为一名诗人的感伤和史家的好奇是去探究“废宫”那不曾目睹的美好往昔和破败如斯的当时境况。而王国维写《颐和园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覆灭,没有了报效的目标,再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可谓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城市文化传播新论 作者简介

  杜剑峰,女,1963年生,文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影视教育与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影像北京》《北京城市影像中的历史记忆》等20余项。独著或参著《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韩国电影导演创作论》等著作5部,主编或副主编《城市文化传播策论》《城市文化传播新论》等文集16部,发表论文《西方影片中北京城市影像的塑造与传播》等70余篇。    李彦冰,1980年生,传播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摘要转载3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3篇。出版专著《政治传播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的微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民族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内部生成机制与传播研究”(17BXW04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传播的话语研究”(15ZHC022)、北京联合大学百杰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下首都北京城市形象塑造研究”(BPHR2017CS02)等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