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作者:林乾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45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091226
  • 条形码:9787562091226 ; 978-7-5620-9122-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本书特色

  治官与治民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两大基本方面,也是保障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石。清朝通过不断修改律例,极大完善并丰富了治官与治民的法律体系。在法律实践中,特别强调治官之法的系统化建构,以及严于治官的法律适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即法律极为详备与臣僚束身奉法。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通过监察体系的嬗变、完赃减等例的实施与废止等呈现治官之法的多重面向;通过教唆词讼罪、聚众罪等历次修定特别是法律实践,透视治民之法的展开及其效果。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内容简介

治官与治民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两大基本方面,也是保障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石。清朝通过不断修改律例,极大完善并丰富了治官与治民的法律体系。在法律实践中,特别强调治官之法的系统化建构,以及严于治官的法律适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即法律极为详备与臣僚束身奉法。本书通过监察体系的嬗变、完赃减等例的实施与废止等呈现治官之法的多重面向;通过教唆词讼罪、聚众罪等历次修定特别是法律实践,透视治民之法的展开及其效果。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目录

会典、则例与国家治理
清会典、则例的性质及其与律例的关系
五朝《清会典》纂修与清代行政法制
从《清会典馆奏议》论《会典》的性质
巡按制度罢废与清代地方监察的缺失
清代吏治腐败的法律诱因——以“完赃减等”例为中心的考察
清朝以法治边的经验得失
清代宫廷管理法制化初探
刑部例之教唆犯罪、聚众犯罪及旗人特权法
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
从叶墉包讼案看讼师的活动方式及特点
一个讼师家庭的两代上诉史
刑部郎中成“讼棍”——嘉道严惩“讼师”的扩张解释
清代聚众行为的法律控制——以讼师庄午可聚众抗法案为核心
聚众定例:清代法律重刑化的转折
清代乾隆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控制及其效果考察
因灾致变:乾隆朝群体性事件高发的“灾害”诱因及类型分析
新喻漕案与包世臣罢官——探究文献背后的真相
清代旗、民法律关系的调整——以“犯罪免发遣”律为核心
论清代前期澳门民、番刑案的法律适用
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
《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探源
《户部则例》的法律适用及其他
清代律例法的价值及其他
传统中国法的“人道”意涵——以清代“犯罪存留养亲”为中心的考察
清代赦宥制度的特点
清朝对民众的法律教育
丁日昌抚吴期间的司法变革
沈家本与满汉“一法”
《刑案汇览》的编撰及其价值
论传统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后记
展开全部

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 作者简介

  林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著有《中国古代的权力与法律》《传统中国的权与法》《言官与康乾政治》《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雍正十三年》《曾国藩大传》《清代衙门》等。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主讲人,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讲述临刑呼冤等大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