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作者:赵丽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8(7.3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922921
  • 条形码:9787550922921 ; 978-7-5509-229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内容简介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读本,凝聚着河南卫生干部学院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它是河南卫生干部学院建校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教育智慧,它是班主任培育学生的温情故事,它是毕业学子奋斗人生的内心感悟,它是职业教育者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精彩回放,它是走向未来的营养剂。  未来给人以希望。希望是前进路上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给人的是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勇气,指引人们去克服人生旅途中的万苦千辛。就像习近平讲的那样,幸福生活都是奋斗来的,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  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走向未来,让希望之灯长明,让奋斗精神常在,让幸福生活常伴。  这个责任是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让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学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入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指导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一是要给教师成长的平台。把河南卫生干部学院建设成环境好、教师好、学生好、教育好、形象好的“五好”学院,使教师感到教育的神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职工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二是要给学生成长的平台。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关心关爱,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既得到更多的锻炼,又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要重视红色教育,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要重视国学经典教育,教育学生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教育学生有一技之长,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三是给教学相长的平台。教和学都是能力的提升。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点滴积累。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磨炼人、提升人。孟子讲: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每个人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提高自己的“力”,才显出“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一个野猪磨牙的寓言,一只野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好奇地问它,你既没有发现猎物,也没有被猎人追赶,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为什么这般用心。野猪说,一旦机会或者危险来临,就没有时间磨牙,现在把牙磨利,等到用的时候就不慌张了。“人活着靠什么?”“呼吸”,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气,人的尊严、境界都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每个人今天的行为,都将深深地影响未来的命运。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目录



德育养成篇
坚定理想信念,扬起生命风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重道德,讲文明
好习惯益终身
美好人生从微笑开始

传统文化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法律实用篇
综述
人身权
财产权

心理沟通篇
抛却自卑,自由成长
有边界,才从容
孤独与分离,见证成长
男孩,女孩

人际交流篇
良好沟通,成就人生
沟通宝典
沟通情景再现

文明礼仪篇
仪表仪态礼仪
社交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
校园礼仪
求职面试礼仪
……

升学就业篇
教育管理篇
培育成长篇
毕业寄语篇
后记
展开全部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节选

  《走向未来:中职教育读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作为*基本、*重要的伦理观念,影响深远。孝亲就是子女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顺从、赡养及照顾,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什么是孝?简单地说,是指孝敬父母。从字形上看,“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胡须的老人。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孝”字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是说儿女好好侍奉父母就是孝,“子承老也”是说子女承接老人的血缘。据许慎解释,承者,奉也,受也。这是说所有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养育来自父母,长大成人后自然应该报答父母生养的恩情。  孝是做人*基本的良知和道义。孝亲是子女的本分,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这应该是一份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亲情和关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其实,很多人都是自己为人父母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可谓恩重如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儿女的点滴成长,无不浸透着父母付出的心血、汗水,包含着父母的百般呵护、千声叮咛、万种眷顾。就算我们付出全部去孝顺父母,也难以回报父母生儿育女经历中的含辛茹苦。明代的《增广贤文》里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就是说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小羊吃奶时知道跪着。小动物尚且有这般报恩的行动,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因此,饮水必要思源,知恩定当图报。父母是生命的起源,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也是我们在社会中*密切、*突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做不到爱之敬之,自然也不会有健全的人格,对他人、社会乃至国家也不可能有深切的情感。试想,一个对父母的养育恩情都做不到尊敬、孝敬的人,谈何能跟他人建立诚信关系,谈何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谈何能去效忠祖国母亲,谈何成为国之栋梁、挑起民族的重担。  孝亲是维系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封建社会中,儒家一向把“孝”视为德之根本,把“孝”视为*高美德。儒家经典《孝经》指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是说,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君王国家,*终建功立业、成就自身,这才是孝的整个过程及结果。  比如说远古时代的舜帝,堪称中华孝道*早的杰出代表。舜本是普通平民,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后母刁蛮,因偏爱自己生的儿子把舜视作眼中钉.常劝说舜父杀舜。弟弟受宠生骄,也敌视舜。面对父母不疼惜、兄弟不友爱的复杂家庭关系,舜毫无怨言,一方面承担了全部劳动,另一方面孝顺父母、善待弟弟,即使后母及弟弟多次加害他,他只是设法避开,但丝毫不记恨。正是舜极尽了孝道,家庭*终和睦,事业由此兴旺,尧帝正是发现舜的品德无人能及,因此把帝位传给了舜。在他的影响推动下,全天下的老人都得到儿女的奉养,舜就由小孝跨越到大孝,由身边的近孝推及疆土内的远孝,呈现出不独亲其亲的和乐景象,国家由此安定。  可见,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只要牢牢抓住孝道这个根本,家庭关系的和睦团结、个人功业的奋斗拼搏、社会秩序的和谐良好,就能得到维持保障。因此,为提振社会风气,自西汉起,我国历代大多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家治理方针。  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孝亲故事代代相传、不绝于耳。比如王祥卧冰求鲤、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及花木兰代父从军等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典型事例。  比如湖北省孝感市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原因就是在封建社会*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孝感就出了三大孝子,包括扇枕温衾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及卖身葬父的董永。在我国,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被称作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当然,七仙女这一形象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东汉孝感孝子董永卖身葬父确是事实。  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义乌是我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是恐怕不知道“义乌”这个地名源自古代一个孝亲的故事吧?据说古代有一对姓颜的父子乞丐,父亲颜凤已经年老体衰,儿子颜乌非常懂事,因为他们住在山洞里,夏天蚊子多,为了不让蚊子吸父亲的血,每晚颜乌都先进洞任蚊子叮咬,用自己的血把蚊子喂饱后,再背父亲进去休息,久而久之,周围的乌鸦都为他的孝顺而感动,乌鸦就帮忙吃光了附近所有的蚊子。感恩不尽的颜乌也想办法回报乌鸦,每次要饭都省点东西给乌鸦吃,一来二往双方就成了好朋友。后来颜父病逝,颜乌掩埋父亲的时候,周围的乌鸦都来帮助衔土,衔得嘴破血流也不休息。*后颜乌也死了,乌鸦依然重情重意,集体赶来衔土安葬他。老百姓感念乌鸦为安葬孝子嘴巴衔土而受伤,从此把此地叫作乌伤,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在此设置乌伤县,公元624年乌伤县改名为义乌,其意还是纪念乌鸦的义气,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义乌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  由此可见,孝亲一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常兴孝亲之风、常显孝亲之举,我们的先人们都常怀孝亲之心、常做孝亲之事,上演过一幕幕质朴生动、感人至深的孝亲故事。  新时代我们如何尽孝?当今时代,尽管几千年来社会变革曰新月异,传统的“愚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旧观念也早已过时,但以孝为核心的*基本的道德观念依旧深入人心。作为年轻一代,我们理应要继承孝亲这一美德,学会感恩,人人争做新时代孝亲敬老正能量的传递者。我们一方面要把父母装在心里,不让父母牵挂,让父母放心。在家时可以为年迈的爷爷按按肩,为体弱的奶奶梳梳头,为辛劳的父亲捶捶背,为疲惫的母亲捏捏脚,捧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声问候,用自己的爱心和能力去关爱理解父母,精神上时常慰藉,物质上大力支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我们要力争做到品德高尚、努力上进、学业有成,让父母想到我们就感到高兴、自豪,这才是对父母养育的*好报答。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