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作者:周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47.5(4.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2.8(5.5折)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39578
  • 条形码:9787511639578 ; 978-7-5116-395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步实施,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发挥多重功能,成为当前乡村发展的中心任务。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四大产业之一,是现代农业除生产服务功能以外的多功能生态产品的体现形态,其实质是在农副产品生产、培育及价值转化过程中,挖掘、开辟及创造各类农业生态产品的生态服务价值和休憩娱乐价值,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传承农耕文化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既是农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客观要求,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地赋有创新性的生产实践,不仅为丰富休闲农业的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更为休闲农业模式的推广积累经验。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外部经济视角梳理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从生产方式变革根源剖析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结合笔者多年来研究成果,从实践应用出发探明各地休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的理论基础,推广各地休闲农业模式的典型经验,而且为推动休闲农业向深层次、大融合、多功能、高收益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目录

**章 休闲农业演替、内涵与特征
**节 休闲农业演替过程
一、休闲农业萌芽阶段
二、休闲农业发展阶段
三、休闲农业扩展阶段
第二节 休闲农业概念与内涵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二、休闲农业的科学内涵
三、体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区别
四、休闲农业有关新理念
第三节 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
一、休闲农业与产业密切相关
二、休闲农业资源具有广博性
三、休闲农业形式具有差异性

第二章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研究
**节 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
一、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
二、生态农业模式的局限
三、循环农业模式的特征
四、休闲农业模式的优势
第二节 休闲农业理论基础研究
一、外部经济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生态资本理论
四、体验经济理论
五、产业经济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农业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 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节 休闲农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农业和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二、产业链的结构与组织方式
三、产业转型升级与价值增值
第二节 休闲农业发展外在动力
一、政策制度的引导力
二、市场需求的拉动力
三、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第四章 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选择与意义
**节 休闲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节 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休闲农业是产业升级换代的客观要求
二、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休闲农业是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举措
四、发展休闲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模式
**节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一、德国休闲农业
二、英国休闲农业-
三、美国休闲农业
四、法国休闲农业
五、日本都市农业
第二节 国外休闲农业典型模式经验
一、休闲农园模式主要类型
二、典型休闲农园模式介绍

第六章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模式
**节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一、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二、农业现代化新内涵与特征
三、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我国休闲农业模式分类
一、休闲农业模式分类思路
二、基于产业形态特征的模式类型
三、基于空间功能特征的模式类型
第三节 我国休闲农业典型模式
一、北京市休闲农业模式
二、上海市休闲农业模式
三、武汉市休闲农业模式
四、成都市休闲农业模式
五、深圳市休闲农业模式

第七章 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与保障体系
一、用地政策
二、土地流转政策
三、金融支持政策
四、生产保障体系

第八章 休闲农业发展实践专题研究
**节 北京房山休闲农园发展模式
一、休闲农园取得成效
二、休闲农园典型案例
三、休闲农园发展存在问题
四、休闲农园发展模式路径选择
五、休闲农园发展制度保障
第二节 北京通州宋庄镇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一、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三、重点建设内容与区域布局
第三节 海南三亚观光旅游发展模式
一、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三、发展方向
四、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
五、保障措施
第四节 山东临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思路
三、发展目标及区域布局
四、建设内容及重点项目
第五节 河南郑州观光林业发展模式
一、发展现状、潜力及优势
二、发展思路
三、发展目标
四、建设重点及区域布局
第六节 河南卢氏特色生态产业模式
一、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
二、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
三、总体布局与重点任务
四、林果业
五、中药材产业
六、茶产业
七、桑蚕业
八、蔬菜产业
第七节 贵州六盘水生态园区发展模式
一、发展现状与条件
二、发展方向与目标
三、园区功能定位
四、区域布局与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全部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节选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1)地理环境是文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②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③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杂多样,南北跨越30个纬度,东西跨越60个经度,南北温差相差近50度,东西年降水相差几千毫米,山脉和河流都走向各异,这种自然特点把中国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所以除了农业以外,人们还不得不选择其他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牧业、狩猎、养殖、捕捞、采集、冶矿、手工业、林业等各种产业,并且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相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  (2)社会结构是导致文化差异性的因素之一。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很大差异的社会结构,特定的社会结构导致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从而构造出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形态。不同的社会结构是产生不同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城市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之所以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质的差异,即在于城市与农村的社会结构带有截然不同的性质。  城市民俗文化是一种排除了血缘关系的、以行业或者社团等关系为基础的民俗文化。城市以城池、街市为标志的人口聚集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而现代都市又可能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交通枢纽和旅游中心。城市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并因此形成城市文化的多样纷呈的特征。城市文化具有非农业的共性,但彼此民俗却不尽相同,城市民俗文化更多地体现为行业民俗文化和市民生活文化。在行业民俗文化中能够集中地反映和体现城市民俗文化的是商业民俗文化,城市就是以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起来的,行业民俗文化在城市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对于促使不同城市形成各自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也具有决定意义。  农村是传统**产业生产基地,社会生活长期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制约。农村血缘关系不仅一直是影响民俗文化发展趋向的主流,而且也是中国文化主体的儒学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生产的不可移动性,不仅使农民产生了对土地的眷恋,而且使血缘关系长期存在,从而使这种关系成为孕育农村民俗文化的温床。“农村民俗”因劳动对象与劳动空间的不同而形态多样,奇趣各异。在以稻麦种植、蚕桑生产、猪牛羊等为主的农业村落,形成了依赖血缘联系、情牵大田作业、关注岁时节令的“农村民俗”,其实就是一种血缘文化,而在农村文化中*为讲究的是长幼、尊卑,这种规范扩大到生活细节中就形成了一定的“礼”和“俗”。  (3)不同的语言是影响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人们沟通的“中介”,是表意的符号,也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就是在用这种语言中附带的社会属性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构建语境,必然会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带有自己认知上的偏见或者包含着特定概念上的刻板印象等。思维是大脑运作的复杂过程,也是人们认知新世界的过程。因此,思维方式产生的种种差异就会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语言具有载储功能,而词语(语言单位)又是*能体现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工具,它更像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反射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的认知与思考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文化性也是社会性的,语言又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础,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3.休闲农业发展要通过创意体现差异性  我国休闲农业自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开发模式、产品类型的逐步多样化,不同阶段之间的发展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起初,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以农业生态旅游的形式出现的,在国内通常也称为观光农业。农业生态旅游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有机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是以田园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在这种旅游方式下,农业生产、产品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被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  ……

休闲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周颖,1975年1月出生,北京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学专业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补偿、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机制及循环农业理论与模式,共参加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7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课题19项;参加规划项目13项。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首作者19篇,通讯作者2篇;出版科技著作6部,其中专著1部,副主编2部,合著2部,合编1部,撰写研究报告多份。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奖励4项:①获得2015年度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成果名称:河南省卢氏县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第1完成人)。②获得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名称:山东省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第2完成人)。③获得2012年度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成果名称: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第3完成人)。④获得201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成果名称: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第2完成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