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作者:陈桂权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8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3.5(4.9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636768
  • 条形码:9787511636768 ; 978-7-5116-367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内容简介

“冬水田”是清代大规模出现于西南地区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主要特点是于靠前年秋收之后,及时翻耕整地,积蓄水源于田内并做好精细化的管理,以备来年春季插秧之用;通常冬水田分为两类,一类是仅保本田用水;另一类除保障本田用水之外,还为其他邻近干田提供水源补给,此类冬田又名“腰堰”(水深及腰)“连田堰”(田堰合一),其深度通常为70厘米以上。冬水田在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四川的冬水田很具有典型性。冬水田分布的地域特点虽以丘陵、山地为主,但平原地区亦有之。本书对以下五个问题做深入讨论:其一,对存在争议的冬水田起源问题进行新探讨。其二,全面梳理四川冬水田的发展脉络、澄清其演变趋势。其三,讨论冬水田相关的农业技术。其四,全面讨论冬水田变化的动因。其五,试论冬水田未来的命运。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目录

绪论 **章 环境与稻作:冬水田兴起的背景探析 **节 自然背景:四川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第二节 人文背景:四川农业及水稻种植的历史 第三节 时代背景:清代的移民与垦殖 第二章 传播与演化:冬水田起源再探 **节 冬水田的起源之争 第二节 长时段看南方山区农业开发的进程与空间展布 第三节 起源新探:技术演化的路径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发展与演变 **节 兴起与定型:18-20世纪初期四川冬水田的发展 第二节 继承与改进:20世纪30-40年代四川的冬水田 第三节 反复与式微: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的冬水田 小结 第四章 延续与革新:冬水田的修筑及改造技术 **节 耕作技术 第二节 改造技术:20世纪30-40年代冬水田的改造技术 第三节 改造技术:20世纪50年代后冬水田的改造技术 小结 第五章 推动与制约:冬水田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节 抗战与粮食增产的推动 第二节 失衡租佃关系的阻碍 第三节 组织化的力量与个人的选择 第四节 新技术的出现与水利化水平的提高 小结 第六章 冬水田未来之探讨 **节 审视冬水田之恢复 第二节 冬水田抗旱能力的历史评估 第三节 山区农业防旱、抗旱的技术路径选择 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农书 附录二 蓄水说 附录三 农事说 附录四 冬水田变迁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水旱之间: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 作者简介

陈桂权,男(1986-),博士,四川平武人,现为巴文化研究院、秦巴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先后就读于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要从事巴域社会文化史、中国农史(擅长南方山地农业史、农田水利史)、科学技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