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作者:李卫华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8.3(7.0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7978
  • 条形码:9787520327978 ; 978-7-5203-279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课题尝试采取“集束式”的比较方式,即将语词形式不同、但理论旨趣相同的一组范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中西文学理论共同关注的问题为纽结点,以范畴为切入点,以解决我国文学理论界当下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以每组范畴之间的相通性作为比较的前提和基础,关注中西文学理论对于共同的理论问题的不同表述,同中辨异,异中求同,力求实现中西文论的双向阐发,理论与文本的双向互动。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目录

引言
一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二 从宏观比较到范畴比较
三 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
**章 细读与熟读
一 话语形式
二 话语内涵
三 话语功能
第二章 语词分析
**节 “不落言筌”的“至言
――“朦胧”“张力”“悖论”“反讽”的本体论意趣
一 技巧论与本体论:“新批评”术语的两个层次
二 本真的语言:对文学与人生的成全
第二节 隐喻与比兴
一 修辞学:“微隐喻”与“比兴
二 文化学:“宏隐喻”与“比兴
第三章 结构分析
**节 形式:作为“肌质”与“神理
――兰色姆与金圣叹的文学形式观之比较
一 “内容一形式”与“材料一形式
二 文的自觉与人的觉醒
第二节 “犯中求避”:作为一种叙述频率
一 对“犯中求避”的种种误读
二 叙述频率:一种新的阐释模式
三 时间的三维与“犯中求避”的文化内涵
四 余论:叙述频率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章 语境分析
**节 “文文相生”:“互文性”的中国表达
一 “互文性”理论: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
二 “文文相生”的“内互文性”考察
三 “文文相生”的“外互文性”考察
第二节 “以意逆志”与“意图谬见
――作者研究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文学批评的目的:理解作者之志还是评价文本价值
二 文学批评的依据:作者之心还是文本本身
三 文学批评的方法:知人论世还是细读文本
第五章 中西风格论比较
一 风格:共性与个性
二 风格:主观与客观
三 风格:描述性与评价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刘剑,女,1973年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研究、中西文学理论与影视文化批评。曾在《探索与争鸣》《中国青年研究》《文艺争鸣》《贵州社会科学》《文化与诗学》《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译著与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等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4部,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