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7.3(6.9折) 定价  ¥8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105732
  • 条形码:9787203105732 ; 978-7-203-1057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内容简介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他的理学思想承继朱子学说,被后世尊为“理学真儒”。  《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集中了张履祥不同时期的思想结晶,勾勒出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堪称张履祥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的梳理。  《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摘选其经典言论加以评论,以助读者从其语言中透视他的深邃思想。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目录

**章 人生经历与启蒙教育
**节 张履祥的启蒙教育
第二节 《初学备忘》的立志鼓励
第三节 《初学备忘》的述学理念
第四节 《初学备忘》品读

第二章 论学之道与《愿学记》
**节 乡间儒者的求道历程
第二节 修身治学的读书途径
第三节 教学理念的思想根源
第四节 《愿学记》品读

第三章 修己治人与《训子语》
**节 课督二子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为人问学的道德培养
第三节 训导子弟的生活智慧
第四节 《训子语》品读

第四章 薪火传承与《训门人语》
**节 教育启示与人生导引
第二节 坐馆授学与桃李天下
第三节 平易简约的语录风格
第四节 《训门人语》品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节选

  《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一、祖父的行为引导  张履祥9岁时父亲去世,致使其家贫困苦,但幸好有祖父、慈母的呵护教育使其接受了重要的启蒙教育。张履祥的祖父被称作晦庵公,未详大名。晦庵公生性豁达,虽然隐居乡里,未有功名,却颇有古君子的美德风范。传统的农民由于生活局限,都有一种只关注个人生存状态的潜意识,在以乡土农业为生存背景的古代社会,农民虽有忠厚的一面,不像市侩之徒那样势利,但他们缺乏士人“致君尧舜”“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往往“计量稼穑”,营求庄稼利益,在思想上具有与生俱来的狭隘性。然而,晦庵公却是特例,他在乡里具有仁风的君子形象。晦庵公平生心存厚道,喜好成人之美。每闻亲友间有人要做善事,便欣欣然而鼓励终成其事;一旦听说亲友间有人有损善行,遂蹙然改容,犯颜力劝他们不要继续行此恶行。这种行为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彰显了古人对善恶的朴素认知。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刘备留给后主刘禅的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此语原是刘备垂死之际规诫儿子的肺腑之语,却成为后世善恶行为的圭臬,在民众中有着重要影响。善恶观中隐藏着“理”,合于理的叫作善,乖于理的叫作恶,这些表明晦庵公有自己判断善与恶的处事标准,他具有不同于世人的思维意识,还具有实践良知的本心志意。  张履祥的祖父之所以有如此美德卓识,究其原委,与其喜读书有关。晦庵公并非传统的农夫形象,一生好学不倦,农闲之时手不释卷。读书每有不解之处,便恭敬地向当地耆儒宿学请教,洞彻心中的疑问,冰释学业上的疑窦。时间久了,居然对五经、史传、医卜、杂家之书无不通晓,俨然卓有成就。晦庵公的自学奇迹,缘于环境、天资、志趣几个方面。在桐乡这块文化土壤上,人文气息浓郁,历代学者辈出,正如《桐乡县志·杨园瞻礼图说》所云:“地灵人杰,夫岂偶然?”①晦庵公在学风浓厚的乡闾间磨砺志向,一心向往学问之道,以自己坚贞好学志向与善恶行为准则影响儿子、孙子。张履祥的父亲张明俊,承蒙其父教养,常以“行己率由古道,存心常畏天知”自励,室中就挂此联。张明俊深谙为子之道,事亲孝顺,其孝行为世人称颂。据说他有次赴京城参加礼部省试,忽然得报母亲卧病,于是匆忙收拾行囊打算返归故里。同窗劝告其母卧病在床,尚不严重,告诫他读书人当以科考为重,岂能缺考以致放弃功名。同窗是常人的眼光、世俗的判断,假如张父听从此语,便显示不出他的独特之处,落人世俗的认知俗套。张明俊回答很明确,在功名与亲情方面,他宁肯放弃有可能金榜题名的机会,也不愿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然而不幸的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仅37岁的张明俊病逝,临终时还念念不忘高堂,嗟叹不能承欢膝下,其情令人凄然悲怆。  父亲去世时,张履祥仅有9岁,尚处懵懂无知之时,自言当时还与群儿嬉戏,不详父病内情。因为年龄尚幼,甚至未能记述父亲事迹,他对父亲的了解还是通过亲友转述而知悉的。父亲去世后,祖父怀抱年幼的张履祥,感慨“天乎哀哉!如此之幼而丧父也”。他的父亲离开人世,张履祥必须要比同龄人经受更多的困难。一般士人的家庭教育是由其父亲来完成的,父亲以社会活动和经济创收支撑家庭正常运转,一旦家庭中缺失父亲角色,母亲需要为冲破世俗眼光与应付生活压力而做出十二分的艰难努力。张履祥与其兄张履祯虽早年丧父,却幸有祖父多加护持。祖父、慈母构成了他启蒙教育的两大重心,这是众多寡母扶孤例子所无法相比的。他曾自述:“抚育教诲,出则先大父,入则先慈。自饮食立行,以及守身修业,与人交友之事,罔不有教,教罔不有泪。”换句话说,他归纳其启蒙教育受惠于祖父和母亲,得到两方面不同的指引,祖父在外开店养家,母亲在家督促学习。  ……

教育薪火丛书(130种)张履祥教育思想解读 作者简介

  岳立松,女,1979年生,文学博士。2010年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7年于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化、园林文学与文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已出版《晚清狭邪文学与京沪文化研究》《拨开历史的迷雾:史论》等著作。在《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新疆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邵颖涛,1978年生,文学博士,2010年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地理空间、佛教与唐代文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已出版《唐代叙事文学与冥界书写研究》《穿越时空的诤言:奏章》《三宝感应要略录校注》等著作,在《明清小说研究》《图书馆杂志》《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