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浪子风流说元曲

浪子风流说元曲

作者:梁归智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浪子风流说元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398050
  • 条形码:9787561398050 ; 978-7-5613-980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浪子风流说元曲 本书特色

元代文人是这样的:科举被废,做官无望,十儒九丐,苟延残喘。 也是这样的:走入戏台瓦舍,谱通俗元曲,做个铜豌豆、水晶球,也任性,也风流;回到家,竹篱茅舍,扫雪烹茶,当个风月主人,把陶渊明生纽得风流;结诗社,开书会,讴歌亡宋,抨击社会黑暗,放浪湖海,把鱼竿逍遥游。 在“逆境”中,元代人是怎么活得潇洒、任性、率真的。

浪子风流说元曲 内容简介

元代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元代的文人活得苦恼,也活得风流。他们身上竟有某种“后现代”的色彩,他们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行者;但长期不为人所注意。本书旨在通过元曲,讲述元代人在逆境中潇洒、任情的“活法”,揭秘元代新鲜、奇异还有点怪的风貌。

浪子风流说元曲 目录

数风流人物——是浪子

俗文学万岁 / 001

铜豌豆、水晶球 / 004

“子弟”的“新感性” / 013

上厅行首·浪女·辣妹子 / 021

爱欲与文明 / 031

借鉴“酷儿理论” / 040

浪淘尽——千古风流说隐逸

我爱陶渊明 / 050

隐逸众生相 / 057

秋天的思索 / 069

隐逸尽处是神仙 / 077

青山能补墙头缺 / 089

谁去瓦尔登湖? / 094

流不尽英雄血——真斗士*风流

“赵氏孤儿”情结 / 102

浪子与无赖 / 109

何处包青天 / 117

“三国气”和“水浒气” / 123

神出鬼没 / 129

脱下皇帝的新衣 / 135

应是绿肥红瘦——新风流与旧风流

元理学之隐秀 / 141

领悟“元诗宗唐” / 146

两歧的诗社与书会 / 150

赵孟頫和虞集 / 156

玉山主人顾瑛 / 161

“题目正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唐朝·元朝·晚明 / 165

浪子·隐逸·斗士 / 168

花落水流红 / 171


展开全部

浪子风流说元曲 节选

元代人比陶渊明隐居得起,隐居得好 我们一般印象是元代大多数文人好像比较穷,没有晋朝王、谢大贵族的豪华庄园,也没有唐朝王维的终南山,因而其隐逸只是一种无奈的呻吟,以为他们在经济地位上接近陶渊明的情况,但又比陶渊明离市场更近一些——他们还要写杂剧,还要粉墨排场。其实在元代隐逸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情绪,并不要求隐逸定义的严格性。 小隐隐于山林,中隐隐于市集,大隐隐于庙堂。元代的文人们以中隐为主,但也有隐于庙堂和山林的,三者并非泾渭分明。不管身在庙堂、市集或山林,元代的许多文人往往一只手写散曲玩赏自然的烟霞,另一只手写杂剧领略市场的表演。 再怎么说隐居也是要一定的经济做后盾的,如果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真住到了乡下,那至少也得有几亩膏腴田地,两椽草堂茅舍,还得有“琴童”或“书童”供使役。如果落到像陈胜、吴广“为人佣保”的地步,那绝对不会滋生隐逸的幽趣,只能激发起“苟富贵,毋相忘”的野心雄心,再去当戍卒时就揭竿而起铤而走险了。元代留下典型隐逸散曲的作者们,好像都比陶渊明有钱有地位,能隐居得起,还能隐居得好。 元代文人不少是“吏”和“官”,生平不可考的也都有谋生的本领。不要忘了元朝总的来说是“赋税轻而衣食足”的,当过官的人更可以减免徭役赋税。隐逸情调特别浓郁的人都是有一些钱又有不少闲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脱离市场和官场。他们其实很少像陶渊明那样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所以他们笔下并没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类亲身体验的“人化的自然”,他们引陶渊明为同调,只是让陶渊明作为一种悠然自在心态的代表。 读几首隐逸情调相当出色的散曲,再看看其作者的光景,元代隐逸的真情实况就水落石出了。 先看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稼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旋凿开菡萏池,高竖起荼架。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 卢挚的情况怎么样?是平头百姓吗?不是。他是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到大德初年,授集贤殿学士大中大夫,外放河南做一省大员,再迁江东道廉访使,*后又回到中央任翰林学士,在翰林学士承旨的官任上逝世。 卢挚是个大官。他歌咏“闲居”,唱颂“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仅仅是一种“情调”而已。他也有《赠伶妇杨氏娇娇》《醉赠乐府珠帘秀》《赠歌者蕙莲刘氏》等典型的抒发浪子情怀的作品。不过他的隐逸情调也不是偶然而发,而是真正深入心灵盘旋不去的情结,一有触动就能汩汩流出: 笑元规尘涴清谈,便尽自风流,用世何堪。陶谢醺酣,香消莲社,禅悦谁参?琵琶冷江空月惨,泪痕淹司马青衫。恼乱云龛,我欲寻林,结个茅庵。(《浔阳怀古》) 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五柳庄磁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箕山感怀》) 卢挚不仅以散曲而且以传统的诗歌表达他的隐逸情调,如他写过七言古诗《题渊明图》和《题子陵钓台》,“归来种豆南山下,斜川只许桃源通”“故人兮冕旒,先生兮羊裘”,传达的是同样的心声。 刘敏中也当过监察御史、国子监祭酒、东平路总管、山东宣慰使、翰林学士承旨等一系列官职,死后还被封赠光禄大夫柱国、齐国公。他只留下来两首小令(《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却是抒发隐逸情趣的: 一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二 吾庐却近江鸥住,更几个好事农父。对青山枕上诗成,一阵沙头风雨。酒旗只隔横塘,自过小桥沽去。尽疏狂不怕人嫌,是我生平喜处。

浪子风流说元曲 作者简介

梁归智,师从章太炎关门弟子姚奠中,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资格。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探佚学”,影响广泛。已出版《新评新校红楼梦》《红楼梦探佚》《红楼风雨梦中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等著作二十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