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5.3(7.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20746
  • 条形码:9787520120746 ; 978-7-5201-207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内容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陆海相依,试飞青琼”支教团队跨越2000多公里,远赴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下科巴村,开展为期22天的义务支教活动和社会调研。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主要从志愿者的角度展示海南师范大学青海队在青海支教和调研的成果,由心向科巴、风雨兼程、教学相长、回望此行、调研报告、媒体报道六个部分组成,是对志愿者赴青海支教和调研的心路历程记载。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目录

前言

壹心向科巴
我们在期待
科巴,我已准备好!
心向科巴
风里雨里,科巴等你
去青海支教前的感受和思考
随心出发
支教青海、圆梦你我
筑梦科巴
把未知变成脚下的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志愿青海心系科巴
志愿科巴

贰风雨兼程
风雨兼程科巴路
科巴村的“妇女聚会”
科巴村与“佛”结缘
科巴有梦,有谁来圆
前往下科巴村

叁教学相长
情在科巴
支教心路历程
点点滴滴筑梦科巴
科巴村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磨砺与成长
相拥逐梦,梦约科巴
圆梦科巴
分段教学,寓教于乐
为人师表,知行合一
角色定位,冈材施教
科巴,教会我的
欲,破茧而出
蜕变
我与下科巴村的小朋友
从教中学
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记忆·青海
正式上课的**天
金刚结

肆回望此行
在团队中成长
支教者与团队成员
你们的成长是给我*好的礼物
匆匆今夏,带不走记忆
路海相依,心意相连
砥砺鞭策的“雨后”才现*美的“彩虹”
回首此望,与你同存
科巴之行让你我成长
不愿说再见,一定要再见
科巴收获
再接再厉,继续前行
遇见
梦绕科巴
支教感悟
再见
科巴之“十年之约”

伍调研报告
科巴村农民家庭收支情况
化隆县十八大以来教育现代化发展
化隆县大学生暑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调查
青海与海南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困境的研究
——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为例
青海与海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困境及解决措施
——以化隆回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为例
志愿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
——以化隆县为例
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
——以化隆县回族自治县下科巴村为例
青海藏族农村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化隆县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活动调查
心的参与,才是真正地参与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心态的调查
大学生志愿者假期跨省支教与调研的尝试

陆媒体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一带一路”国情考察与教育
帮扶团青海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一场生动的
民族团结思政课
海南师范大学:走向社会·深入志愿·筑梦未来
——海师开展“陆海相依,试飞青琼”一带一路国情考察与教
育帮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拥逐梦,梦约科巴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海相依,试飞青琼”
一带一路国情考察与教育帮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跨越2000多公里的支教
海师师生跨越千里执教山村孩子170余名藏族同胞参加补课

我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青海队深入青海调研少数民族地区基础
教育和精准扶贫
海南师范大学志愿者跨越2800公里赴青海支教为藏族孩子
送去爱与梦想

附录新疆凯博爱心志愿联盟简介
展开全部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节选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科巴,一个历史悠久的藏族村落,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乡。海拔2900米,大山深处,佛音悠扬,这是我目前对它的了解。再过不久,我将去往这个美丽的村子,以一名支教志愿者的身份。  在我的想象中,青海一直是壮美的。不同于重庆的群山环绕,繁华热闹,也不似海南的椰风海韵、热情开放,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情,粗犷、自然、质朴。风光无限的青海令我向往,因此,收到青海支教报名通知的时候,我没有犹豫。  虽然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我在报名前也有些担忧。当知道此次支教会优先选择有才艺的低年级学生时,热情渐渐变成灰心,因为我并不符合要求。我舞台表演经验非常缺乏,只参与过集体的合唱和手语表演。不仅个人才艺难登大雅之堂,对于支教活动急需的摄影和微视频拍摄技能,我也完全不懂。对于这些,我感到很抱歉,但在相关经历方面,我又找到了自信。由于出身农村,我个性独立、自理能力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好;去年参与了暑期支教,积累了相关经验。这些都让我相信自己能较好地适应支教环境,也坚定了报名的决心。  报名以后,院里组织了一次面试。面试会上老师向我们说明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也给我们说了目的地的条件,希望我们考虑清楚。我这时才发现。事情可能真的没有想象得这般容易。我问自己:远走两千多公里、辗转二十多天到底为的是什么?会后写自荐书时,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是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因为我知道付出能让人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感受到自我价值。作为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立志从事教育行业的大学生,我希望能在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服务社会。而支教,恰好能实现我这一愿望。以前也参与过几次支教,但都是短期的,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次较长时间的支教。即使我的力量是渺小的,也定会努力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同时,我想给自己的成长之路再多一次经历,想为我的大学生活再增添一份回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相信,这次支教也能让我获得一些受益终身的实践活动经验。  经过材料审核和**轮面试,我有幸被确定为此次青海支教的志愿者。第二次面试的时候,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科巴当地以及凯博爱心志愿者联盟的详细情况,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图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我也了解到许多支教中的故事。神秘独特的古寺、漂亮的藏族服饰、淳朴的民风,这是属于科巴的风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相处融洽,看到一张张笑脸,我的心也被触动。渐渐地,我开始期待着我们的启程。  我明白,这一场支教之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能力,也需要我们做好准备。  首先要准备的就是《支教须知》里要求我们准备的物品了。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海南待久了都会丧失一部分对“冷”的感知能力。哈哈!这真的是我三年来的切身感悟。由于是**次去,害怕真的如老师所说得重感冒,,我决定在衣服选择上求助一下“知情人”。我外公是在青海读的大学,五十多年前他也当了一回青海人。他师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乡村教师,而我即将去青海支教,这让我感觉到一种使命感。按他的建议,我得把压箱底的厚外套拿出来。其他日常用品比较好准备,至于药品,我*需要的就是晕车贴了。  除了这些,我还需要在出发前的这段时间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我喜欢跑步,因为喜欢奔跑的感觉。跑步不仅能让人放松,也能增强身体素质。所以,出发前的这段时间,跑步也是我要做的。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快乐,也积累了经验。因为有过支教经验,所以也有信心克服艰苦的条件。  这三年,我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法的课程,也有过几次讲课经验。本以为备课对我来说不成问题,但事实上,这个过程比想象中难得多。我并不了解那边孩子的真实水平,而老师又再三提醒我们要降低模拟题的难度,所以怎样把题出得合适就成了我的难题。同时,支教的时间是有限的,该讲哪些内容,如何讲才能有效率,也是我不得不考虑的。好在,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教学材料。  ……

无法忘却的澄澈-青海科巴支教纪实 作者简介

刘荣,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习明,男,1964年10月出生,湖北荆门人,汉族,法学博士,教授,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