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2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8.2(7.2折) 定价  ¥1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77320
  • 条形码:9787030577320 ; 978-7-03-05773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对多年实践积累的海底地震(OBS)勘测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教科书中的一些相关的地震波基础理论作了解释性推导。全书共分9章,介绍了海洋地壳的特点、弹性本构关系和弹性波基本解与广义反射透射理论、地震波传播和分界面上的反射及透射、OBS基本结构和信号特点、OBS海上作业实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2-D和3-D反演建模方法、横波和多次波的应用、天然地震的OBS接收函数和各向异性反演方法等。在主要章节中以OBS技术应用的大量实例,展示了在南海、西南印度洋中脊等地取得的研究成果。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对多年实践积累的海底地震(OBS)勘测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教科书中的一些相关的地震波基础理论作了解释性推导。全书共分9章,介绍了海洋地壳的特点、弹性本构关系和弹性波基本解与广义反射透射理论、地震波传播和分界面上的反射及透射、OBS基本结构和信号特点、OBS海上作业实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2-D和3-D反演建模方法、横波和多次波的应用、天然地震的OBS接收函数和各向异性反演方法等。在主要章节中以OBS技术应用的大量实例,展示了在南海、西南印度洋中脊等地取得的研究成果。

海底地震勘测理论与应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海洋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1.1 标准洋壳 1.2 洋中脊 1.2.1 超快速和快速扩张洋中脊 1.2.2 中速扩张洋中脊 1.2.3 慢速扩张洋中脊 1.2.4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 1.3 深海盆地 1.3.1 正常洋壳 1.3.2 异常洋壳 1.4 大陆边缘 1.4.1 主动大陆边缘 1.4.2 被动大陆边缘 参考文献 第2章 弹性力学常用方程 2.1 弹性本构关系及常用方程 2.1.1 本构关系 2.1.2 各向同性线弹性常用方程 2.1.3 线弹性运动方程 2.2 弹性动力学方程的解 2.2.1 波动方程的基本解 2.2.2 标量亥姆霍兹方程的分解(柱坐标) 2.2.3 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分解(柱坐标) 2.2.4 弹性动力学方程的本征矢量解(柱坐标) 2.3 水平层状介质的传输矩阵 2.3.1 均匀介质中微分方程的建立 2.3.2 均匀介质中上下行波分解(只讨论P-SV渡) 2.3.3 边界条件和震源影响 2.4 弹性波传播矩阵 2.4.1 传播矩阵 2.4.2 半空间的响应 2.5 广义反射和透射矩阵 2.5.1 反射和透射 2.5.2 来自一个自由面下部区域的反射 2.5.3 层状叠加介质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2.5.4 自由面反射系数的组合关系 2.5.5 层状均匀介质的递推 2.6 水平分层介质的反射透射系数递推和地表位移 2.6.1 反射透射系数递推公式 2.6.2 表面源矢量的响应 2.6.3 上覆一个流体层 2.6.4 表面源附近的表面反射 参考文献 第3章 弹性波的传播 3.1 层状介质走时方程 3.1.1 反射震相 3.1.2 折射震相 3.1.3 OBS折合时间剖面实例 3.1.4 折射波出射点距离的估计 3.2 分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3.2.1 波动方程的解 3.2.2 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系数 3.2.3 与Aki和Richards(1980)公式的对比 3.3 分界面上P波入射时的能量分配 3.3.1 P波入射势函数的能量分配(以张量形式推导) 3.3.2 P波入射位移的能量分配 3.3.3 数值计算 3.4 佐普里兹方程 3.4.1 佐普里兹方程推导 3.4.2 反射系数的近似线性表达 参考文献 第4章 海底地震仪特性和海上作业技术 4.1 海底地震仪特性 4.1.1 设计原则 4.1.2 OBS结构和技术指标 4.2 德国GeoPro短周期OBS的主要性能 4.3 国产I-4C型宽频带OBS性能指标 4.4 OBS的海上作业技术 4.4.1 主要技术指标 4.4.2 调查设备 4.4.3 海上勘测 4.4.4 数据的初步整理 4.4.5 OBS资料的解释。 4.5 OBS信号特点 4.5.1 气枪作业激发的信号 4.5.2 噪声特征及影响 4.5.3 天然地震记录 4.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OBS数据处理 5.1 数据格式转换 5.1.1 操作系统及预备工作 5.1.2 将原始数据转换成sac格式 5.1.3 将sac格式转为segy格式 5.1.4 将segy格式转为su格式 5.2 时间和位置校正 5.2.1 放炮时间和位置校正 5.2.2 OBS位置校正 5.2.3 OBS时钟漂移校正 5.2.4 增益恢复、滤波及预测反褶积处理 5.2.5 水深静校正 5.3 OBS天然地震的数据处理 5.3.1 OBS水平分量方位校正 5.3.2 其他处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OBS的2-D剖面反演建模 6.1 震相识别与拾取 6.2 初始模型的建立 6.2.1 一般原则 6.2.2 利用已有反射地震剖面和水深测量数据 6.3 使用WARRPI进行初至波层析成像 6.4 使用RAYINVR进行速度结构成像 6.5 海底广角地震反演实例——南海礼乐滩OBS剖面 6.5.1 正演迭代算法获取的地壳模型 6.5.2 自动反演方法获取的模型 6.5.3 由反演模型对多道地震剖面进行时深转换获得的地壳结构 6.5.4 地壳模型对比分析 6.5.5 礼乐滩地壳结构特征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章 OBS的3-D地震层析成像 7.1 方法原理 7.2 西南印度洋中脊3-D层析成像 7.2.1 初始模型 7.2.2 层析成像结果 7.2.3 模型评估 7.3 讨论 7.3.1 与全球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地壳结构对比 7.3.2 关于洋壳厚度 7.3.3 热液喷口与构造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章 横波与多次波的应用 8.1 转换横波的识别 8.1.1 两种转换模式 8.1.2 震相拾取 8.2 S波的反演建模 8.2.1 走时模拟及反演 8.2.2 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8.3 由S波结构讨论南海共轭问题 8.3.1 礼乐滩及附近海盆的地壳结构特征 8.3.2 礼乐滩与中沙块体互为共轭 8.4 多次波的应用 8.4.1 多次波概念 8.4.2 多次波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9章 海底天然地震的观测与研究方法 9.1 接收函数 9.1.1 基本概念 9.1.2 基本原理 9.1.3 几种典型地壳模型的接收函数数值模拟 9.2 OBS接收函数:地壳-岩石圈结构反演 9.2.1 数据处理方法 9.2.2 OBS实测接收函数的求取 9.2.3 S波速度结构反演 9.2.4 结果和讨论 9.2.5 模型评估及H-K叠加检验 9.3 OBS接收函数:MTZ厚度反演 9.3.1 求取MTZ厚度的速度谱叠加方法 9.3.2 西南印度洋中脊实例 9.4 地壳和地幔的各向异性 9.4.1 基本认识 9.4.2 主要利用的震相 9.5 弱各向异性理论 9.5.1 本征值及本征矢量 9.5.2 各向异性界面上Pn的速度 9.5.3 各向异性界面上Sn的速度 9.5.4 Pn各向异性分析方法 9.5.5 SKS各向异性分析方法 9.5.6 ScS的分裂参数计算 9.6 OBS各向异性研究实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