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5.8(4.3折) 定价  ¥3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儿童行为心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50147
  • 条形码:9787518050147 ; 978-7-5180-5014-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儿童行为心理学 本书特色

《儿童行为心理学》通过孩子的肢体行为、语言行为、学习行为、社交行为等日常行为,以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为案例,佐以科学理论的分析及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儿童行为的心理秘密。

儿童行为心理学 内容简介

《儿童行为心理学》通过孩子的肢体行为、语言行为、学习行为、社交行为等日常行为,以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为案例,佐以科学理论的分析及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儿童行为的心理秘密。

儿童行为心理学 目录

有时,孩子的行为莫名其妙?但其实每个行为背后都潜藏着孩子真实的心理需要。有时候父母可以蹲下来,试着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儿童行为心理学》通过孩子的肢体行为、语言行为、学习行为、社交行为等日常行为,以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为案例,佐以科学理论的分析及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儿童行为的心理秘密。
展开全部

儿童行为心理学 作者简介

孩子喜欢跟别人攀比孩子们攀比的内容有各式各样的,可能比谁有好吃的、玩具高级,有可能比交际能力。对于那些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父母应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因为那些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情而自卑,从而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当然,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可能源于父母。有的父母本身很要强或是家中经济不太宽裕,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让人看不起,当孩子说同学也有什么东西的时候,父母便会迫不及待地也给孩子买同样的东西。即便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晓月在学校里喜欢跟其他小朋友攀比,同学的妈妈给同学买的小洋装很漂亮,还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晓月回到家也哭着闹着央求妈妈买一套,妈妈没办法,带着她去商场选了一件,第二天晓月就穿去向其他同学炫耀。不久晓月又看到其他同学上学用的是iPad,回去和妈妈发脾气说:“同学的妈妈给他买了个iPad,很酷很好玩,你为什么不给我买一个?”妈妈好言相劝:“不行,那个太贵了,你要来也没用,别闹了!”晓月马上开始哭闹:“不行不行,我一年才过一次生日,我就要!”妈妈失去耐心了:“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买这买那,那个MP3才买了几天啊?”晓月一赌气,转身不理妈妈就跑了。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接触的小朋友渐渐地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喜欢攀比,慢慢地自家孩子也会产生一些攀比心理。父母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孩子的一些想法未必就是攀比,作为父母应慢慢引导,孩子就会正视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从而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攀比心理呢?心理学家分析,有的孩子追求名牌效应心理,这是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许多人都以新奇时髦、名牌服饰为美,许多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会产生攀比心理。有的孩子则属于性格较为敏感,当周围的同学吃、穿、用等方面都比自己强时,即便自己本身还比较优秀,也还是担心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缺乏自信心,所以想靠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弥补。小贴士父母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呢?1.避免采用武断的方法小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较常见,当孩子提出要求,父母不要小题大做,需要耐心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由于不太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其他对象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什么东西,自己也想要。这时父母切忌对孩子说:“不行,不能买,要听话。”武断地制止孩子,会让孩子担心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真话,变得谨小慎微,父母就会失去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2.不要因为孩子攀比而否定他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只是成年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些贪念。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父母别轻易否定孩子的本质,不要一棒子把孩子打否定了,让孩子一下子失去信心。既然出了问题,那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夸大问题。3.别对孩子太严格有的孩子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也想要,看别人穿着漂亮的鞋子自己也想穿,这些都不算是攀比,而是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想拥有而已。父母能满足就满足一下,不过这仅限于偶尔的,每次都这样是不行的。4.和孩子聊天父母可以与孩子讲道理,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比如小熊觉得自己的爸爸不够好,去找别人的爸爸当爸爸,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自己的爸爸最好,和孩子讲一下,别人有的虽然自己没有,但是自己有的别人也没有,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变成和别人一样。5.避免成为爱慕虚荣的父母孩子的攀比通常是和父母的爱慕虚荣联系在一起的,假如父母表现得非常爱慕虚荣,那孩子也会容易出现攀比的病态心理。父母假如心态很平和,那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别常常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6.引导孩子将攀比化为动力实际上,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假如父母可以抓住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将攀比转化为动力,让孩子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品质。此外,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旦孩子关注点转移了,那他就不会想到要和别人攀比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