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作者:梁炯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30.1(4.3折) 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49785
  • 条形码:9787030549785 ; 978-7-03-05497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内容简介

梁炯丰著的《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旨在介绍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型钢与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试验及分析、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火灾(高温)后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本书可供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及基本性能 1.2.2 钢筋再生混凝土结构 1.2.3 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 1.2.4 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 1.3 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结构 1.4 本书研究内容 第2章 型钢与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试验及分析 2.1 概述 2.2 试件概况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2 试验加载方案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验过程 2.3.2 试件的P-S曲线 2.3.3 P-S曲线的特征点 2.4 黏结强度分析 2.4.1 平均黏结强度 2.4.2 黏结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4.3 黏结强度的回归分析 2.4.4 黏结滑移的回归分析 2.5 黏结滑移本构关系 第3章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试件概况 3.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3.2.2 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试验加载与测试方案 3.3.1 试验加载方案 3.3.2 试验测试方案 3.4 试验现象与分析 3.4.1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3.4.2 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 3.4.3 影响短柱承载力的因素 3.5 轴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5.1 国外有关计算公式 3.5.2 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 第4章 火灾(高温)后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试件概况 4.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4.2.2 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 4.2.3 试验装置及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烧失量 4.3.2 高温后试件的外观变化 4.3.3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4.3.4 试件的P-Δ曲线 4.3.5 试件受力的特征点参数 4.3.6 峰值荷载分析 4.3.7 峰值位移分析 4.3.8 初始刚度分析 4.3.9 延性分析 4.3.10 耗能分析 4.4 高温后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第5章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试件概况 5.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5.2.2 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 5.2.3 试验加载装置与数据采集 5.2.4 测点布置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过程描述与破坏模式 5.3.2 荷载-变形曲线 5.3.3 荷载-应变曲线 5.3.4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在弱轴方向与强轴方向受力特性的对比 5.4 偏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5.4.1 偏压柱在弱轴方向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5.4.2 偏压柱在强轴方向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 作者简介

梁炯丰,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中南大学在站博士后,东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科办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会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学科结构工程、抗震减灾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再生绿色混凝土应用及混凝土结构。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项目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江西省高校落地计划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检索20余篇,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