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作者:杨崇汇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68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5.7(6.7折) 定价  ¥30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5113350
  • 条形码:9787215113350 ; 978-7-215-1133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内容简介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是一本有关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之间的优秀论文集,主要阐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目录

关于河洛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闽南文化的源流与特点
台闽两地同名村连通两岸河洛情
闽台文化与中原是“一条根”
闽南文化中的朱子崇拜探因
闽南话传播与广东地名文化景观
北民南移与赣闽粤生态环境的变化
闽南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闽南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
福州文风之鼎盛
畲族源于河洛
闽南历史上的棉布生产与对台贸易
明清时期闽南海洋渔业资源文献考述
妈祖信仰的文化意义
从行状墓志看宋代闽人的光州固始认同
福建古代方志的现代价值
河洛移民历史及其与闽南人文关系
固始移民与闽台姓氏分布特征的形成
东南的“厝”、江南的“厍”源自中原的“舍”
闽南文化对河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陈元光与闽南文化
闽南“河洛郎”开发台湾海洋文化的启示
从核心价值看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晋江学者及其著作考述
北宋晋江学者对宋王朝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闽南文化的形态与特色
——探寻台湾戏剧音乐的渊源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关系初论
试论闽南文化中的底层文化
闽南文化:中华文化从大陆走向海洋的智慧结晶
闽南文化的当代发展
河洛郎南下东南海滨产生的文化嬗变与创新
闽南“普度”的仪式状态、形式变迁与信仰功能
厦门出土晚唐陈元通夫妇墓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闽南人文化若干问题的辨识
先秦闽越文化与楚文化关系论
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兼容性比较
从民间文化看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关系
台湾客家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之探讨
明末清初闽南士人的海洋意识
——以池显方《晃岩集》为例
闽南文化海洋性之简论
从若干考古遗迹看闽南文化中的海洋性因素
闽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之溯源
河洛文化与客家
客家文化创新研究的几点建议
人口迁移与广东福佬文化形成
客家传统文化变迁与广东社会发展
——以服饰为例
客家妇女孝行与自我品质修养关系初探
——以《龙川县志·耆寿》的记载为分析文本
河洛文化影响下客家婚俗的传承与创新
——以龙南婚俗的调查为考察重点
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述要
时代精神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关系及意义
客家婚姻礼俗的中原印记
从仪式祭祀符号看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以于都寒信村水府庙会及其祭祖仪式为中心的讨论
传统客家宗祠的教育功能
浅论客家民俗中的中原烙印
试论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播
中原河洛对客家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福建土楼”是客家族群与河洛(闽南)族群因争夺生存
空间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客家人重视品德教育之河洛基因
河洛文化与客家渊源考
河洛文化的迁移与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地区对中华文化思想发展壮大的作用与影响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文学传播
——以日据时代台湾作家吕赫若小说为例的文化考察
客福交融山海荟萃
——试论闽西客家文化与福佬(新罗)文化的互动
初探台湾客家与原住民之族群关系潜在隐忧
河洛文化与客家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之传承
——以客家兴国县风习精神说明
开漳与开闽文化
关于陈元光研究的三个问题
唐代河洛文化在闽南地区的传播
试论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的外交策略
匡世枭雄的雅士襟怀
——论陈元光、王审知对唐代文学的贡献
试论陈元光以夏变夷
“未有同安,先有许督”与“未有同安,先有北山”
——论河南人许淡、王审知对福建的开发和建设
王审知家世考
陈元光研究述略
王氏立足闽地策略考
闽南开漳民系与海外移民社会的构建
对闽王王审知和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研究
河洛文化与其他
夏商周时期河洛地区的民族融合
龙文化:从河洛文化到客家文化的传承
山河破碎风飘絮:靖康之乱中原人民南迁闽南述论
将河洛学术文艺播种到江东大地
——蔡邕在吴会的文化活动考论
中国文化的创世纪
——论河洛易学在中国文化建构中的基础作用
论河洛文化的核心内涵
从“洛阳”意象看河洛文化的核心价值
略论河洛文化的传播路径
从姓氏看中华文化中的“报恩思想”
——以“生廖死张”和“陈皮蔡骨”为例
洛水、洛水石与武周政权
略论河洛文化对周边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以客家文化、楚文化为例
河图洛书与中国古都建制
永嘉移民与中原文化的南传
河洛文化、明清乡绅与中国基层国民性的塑造
——以江西为例
西晋洛京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说略
河洛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从《诗经·邶鄘卫》诗看先秦河洛地区的人工名物
从古老“河洛图腾”之新解以迈向未来新文明
二程理气论的渊源和意义
河洛文化及其研究中的不足与差距
——与楚文化研究相比
展开全部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 节选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三、广东闽南话地名文化景观  地名是一种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民族、民系、文化等内涵。闽南话在广东传播,使闽南话地名成为它分布地区一种很有区域特色文化景观,异于广东其他方言区地名。  移民到达新地,建立聚落,多以故土地名命名。这类闽南话地名在潮汕地区至为普遍,包括以厝、坂、j乾、社、浦、汕等为首尾地名。其中厝为典型闽南话,意为房子、家,扩大即为聚落。厝这个闽台常用字,在福建用作聚落等地名有3643处①,至于粤东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潮州厝地名有36处,揭阳13处,汕头28处,汕尾46处②。从地名结构看,多属“姓+厝”模式,即一厝一姓,移民聚族而居,地名闽南话特色很明显。如饶平有张厝、李厝、陈厝、林厝、崔厝、施厝等,澄海有刘厝、黎厝、蔡厝、廖厝、灰厝、王厝,海丰、陆丰也有不少以厝为聚落地名。而丰顺则有罗厝、张厝、林厝、洪厝、胡厝等,但已属个别地名,说明丰顺为客家文化区与福佬文化区过渡地带。至于垵(安)、坂、墘、陇(垄)、埭、社、浦等字地名,俗字不少。有些不见古书(如垵、墘),作为地名在闽台很常见。而据《广东省今古地名词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广东省卷》,这类地名在粤东很个别,说明它们多为小地名,不为一般地名工具书所载。如饶平有上社、坂上、安田、下安、光陇等;汕头有上社、南社、蔡社、淘j乾、金山塭、草塭、李厝媪、公塭、新田塭、埭头、上埭等。汕尾有前中社、社尾、博社、社排、社径、水墘、田j乾、社前、坂英等。此外,“陇”字地名也不少,计潮安有12处,汕头有19处,汕尾有9处,揭阳有10处等。“寮”字地名,饶平有13处,汕头有37处,汕尾有49处,揭阳有21处等。但在民系混杂地区,地名分异也很明显。如揭阳市普宁县东部为闽南语地名群,西部为客家地名群。前者有丰美、新厝、洋古金、何厝围、华陇、林厝寨、新寮、吉洋、郭厝寮、乌堆洋、社香寮、布袋寮、埔上、埔下、扬美、付浦、潮来港、华溪等。后者则有大排岽、黎头岽、麻竹坑、白水礤、长山举、雷公嶂、峨眉嶂、禾輋、礤仔下、水背岗、丰田坑、岭下、田仔坑等,明显带有山区地貌特点,恰是客家人居地,与上述分布在沿海台地、平原地区闽南话地名形成鲜明对照①。  闽潮人迁居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许多聚落地名也在两地传播。福建常用一些表示人文地理的地名在海南很常见。在海南1:100万地图上527个地名中,有87个(占17%)可在福建省地图中见到。这些相同的地名反映了两地地名特点。如文昌县较大地名在福建沿海同样出现,文昌有东郊、东坡、东门,莆田也有;铺前港为文昌一个港口,福建闽侯、同安沿海也有此地名;东阁、蓬莱、南阳、后湖、凤尾、竹林这些都是文昌较大的居民点,同样的地名在福建的福清、闽侯、晋江、漳浦、长乐、平和、东溪等县出现;在儋县、昌江沿海有海头、海尾、光村等港湾,它们分别在福建龙溪、莆田、晋江可找到。以上地名主要分布在岛北部沿海,又以文昌为集中,西南和东南沿海较少,中部几乎绝迹,少数在山区边缘,这与闽潮商人活动地域不无关系。今日福建常见地名如坑、田、围、尾、头、潭、塘、坡等在海南很普遍。移民到达新居地,希望安居乐业,于是以安、仁、丰、兴、福、龙、和等命名周围地物,这类含义的地名在两地屡见不鲜,乃两地居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反映。另外,两地相同地名,在福建者主要在泉州、漳州、福州等沿海地区,内地甚少,反映这一带历史上商业和航海盛况。而在海南同一地名往往出现在福建多个地方,说明海南移民来源于福建很广泛。如澄迈县有太平,在福建永春、南平、浦城、建瓯等县皆可见;定安县有龙门,同样出现在福建漳平、龙岩、安溪、长乐、大田等县;蓬莱在文昌,也见于福建安溪、永春、长泰、闽侯等县。这类事例甚多,当然不是每个地名都有必然联系,但它们的一致或相类,应是两地移民和文化传播的结果。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