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作者:邱泽华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4.4(3.4折) 定价  ¥1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848217
  • 条形码:9787502848217 ; 978-7-5028-482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内容简介

钻孔应变观测是一种专业性相当强的科学观测。本书汇集了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梳理了钻孔应变连续观测的科学思路,总结了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希望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目录

第1章 中国的钻孔应变观测 1.1 为预报地震而观测地应力 1.2 从绝对应力测量到相对应力观测 1.3 从应力观测到应变观测 1.3.1 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弱点 1.3.2 电容式长度传感器的应用 1.3.3 应力观测还是应变观测 1.3.4 关于应力观测的一桩公案 1.3.5 早期的钻孔应变观测 1.4 从“土”观测到科学观测 1.4.1 国内外的互动 1.4.2 巧妙的四元件设计 1.4.3 “十五”的突破 1.4.4 理论的完善 1.4.5 日益广泛的应用 第2章 应力和应变 2.1 力和应力 2.2 变形和应变 2.3 胡克定律 第3章 钻孔应变观测原理 3.1 钻孔应变观测基本公式 3.2 求解耦合系数的方法 3.2.1 Airy应力函数 3.2.2 特解组合法 3.2.3 复变函数法 3.3 两种用三元件观测水平应变张量的方法 3.4 相对观测 3.5 元件灵敏度、格值、分辨力和分辨率问题 3.6 观测深度问题 第4章 四元件观测的自洽 4.1 自洽方程 4.2 观测数据的信度 4.3 相对实地标定和数据矫正 4.4 “十五”台网观测数据的相对实地标定和矫正 第5章 四元件观测的应变换算 5.1 用三个间接观测值替换四个直接观测值 5.2 求主应变和主方向 5.3 求地理坐标应变 5.4 求元件坐标应变 5.5 求断层坐标应变 5.6 应变曲线 5.7 当有一个元件不工作时 5.8 当A和B未知时 5.9 实例分析:地震应变阶 第6章 理论应变固体潮 6.1 固体潮的起潮力位 6.2 天球坐标和天文参数 6.3 杜森常数 6.4 地球模型和理论应变固体潮 第7章 用理论固体潮进行实地标定 7.1 A值的确定 7.2 B值的确定 7.3 “十五”台网观测数据的实地标定 7.4 Nakai拟合 7.5 一种针对复杂情况的实地标定 7.6 元件方位角的实地标定问题研究 7.7 标定和耦合 7.8 钻孔体应变观测 第8章 构造应变变化分析 8.1 数据和准备 8.2 断记和插值 8.3 漂移和调整 8.4 观测标定 8.5 应变换算 8.6 数据矫正的作用 8.7 三元件观测数据分析实例 8.8 全国YRY仪器观测数据分析结果 8.9 全国YRY仪器观测曲线 第9章 调和分析 9.1 起潮力位的主要成分:拉普拉斯展开 9.2 理论固体潮的调和分析:杜森展开 9.3 观测固体潮的调和分析:傅里叶变换 9.4 分析实例 9.5 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 第10章 地球自由振荡分析 10.1 地球的自由振荡 10.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10.3 振型的识别 10.4 振荡衰减和品质因子 10.5 平面应变振荡 10.5.1 应变振荡方向 10.5.2 oS2和oT2振型的验证 10.5.3 元件方位的验证 第11章 气象变化的影响 11.1 基本假设 11.2 气温变化影响 11.2.1 温度场变化的一维模型 11.2.2 气温影响地下应变实例 11.2.3 气温影响系数和滞后时间的计算 11.3 气压变化影响 11.3.1 气压影响的即时性和影响系数 11.3.2 频率响应和小波分解 11.4 降水影响 第12章 局部载荷变化的影晌 12.1 集中载荷模型 12.2 抽水问题研究 12.3 分布载荷模型 12.4 地层应变对气压变化的频响问题 12.5 石灰岩和孔隙介质 第13章 应变地震波的观测 13.1 射线坐标系和平面波 13.1.1 P波和S波的应变偏量 13.1.2 P波和S波的应变分量 13.2 姑咱实验 13.3 与摆式地震观测的频谱比较 第14章 体波震相识别 14.1 P波与S波的区别:体积变化 14.2 P波与S波的区别:旋转 14.2.1 康定地震的P波应变图像 14.2.2 康定地震的S波应变图像 14.2.3 神池实验 14.2.4 定襄地震的P波和S波应变图像 14.3 一种识别P波和S波震相的方法 14.3.1 高台实验 14.3.2 剔除背景变化 14.3.3 震相识别 第15章 用面波进行实地标定 15.1 面波的应变 15.2 面波的验证 15.3 借助摆式地震仪进行实地标定 15.4 两种地震仪的比较 15.4.1 频率响应函数和传递函数 15.4.2 摆式地震仪的频响 15.4.3 钻孔应变仪的本质差别 第16章 土层观测问题研究 16.1 可行性分析 16.1.1 土的可压密性的影响 16.1.2 土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16.1.3 土的孔隙水的影响 16.2 文安实验 16.2.1 仪器安装 16.2.2 长期观测变化:自检 16.2.3 短期观测变化:固体潮识别 16.2.4 主要结论 第17章 地震前兆问题研究 17.1 地震前兆需要判据 17.1.1 不能以权威的只言片语为判据 17.1.2 不能以假说为判据 17.1.3 不能以统计结果为判据 17.2 地震前兆的自然判据 17.2.1 判据一:有正常背景 17.2.2 判据二:非干扰影响 17.2.3 判据三:与地震相关 17.3 地震前兆是一些个案 17.4 早期的两个震例 17.4.1 1976年唐山M7.8地震 17.4.2 1985年乌恰M7.4地震 17.5 2008年汶川M8.0地震 17.5.1 观测异常 17.5.2 高频信号提取 17.5.3 小波分析 17.5.4 超限率分析 17.5.5 细节变化 17.5.6 失洽分析 17.6 2013年芦山M7.0地震 17.6.1 观测异常 17.6.2 多种干扰 17.6.3 道路施工影响 17.6.4 大渡河流量变化影响 17.6.5 主方向分析 17.6.6 半年前已经出现异常 17.6.7 同震变化 17.7 姑咱台观测10年回顾 17.8 2010年玉树M7.3地震 第18章 球壳式三维应变观测方法 18.1 基本假设 18.2 观测探头 18.3 观测自检 18.4 应变换算 18.5 实地标定 18.6 讨论:两个参数还是三个参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钻孔应变观测 理论和应用 作者简介

  邱泽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 所研究员。2000年开始负责中国 地震局钻孔应变观测台网技术管理 工作。长期致力于中国钻孔应变观 测数据的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科 学应用和国际交流,助推和见证了 这种观测的科学化进程。主持制定 了钻孔应变观测方法的行业标准。 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并基于相 关研究出版了专著《非对称线弹性 理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