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作者:康珂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6.2(7.0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05358
  • 条形码:9787520305358 ; 978-7-5203-053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产业结构调整现实意义重大,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作者剖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问题——知识问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对市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全面阐释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政府应发挥的作用。本书强调,政府不具备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不宜成为调结构的主体;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为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何德旭 ★本书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很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本书选择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机制问题进行研究,而非一般性地探讨产业结构合理性比例问题,在研究难度上加大了。更重要的是,进入了学理研究层面,而非一般的政策分析。这是其独到之处。二、在全书核心观点的论证上,不是一般性地确立一种立场,而是从机制调节、运行角度,论证了市场机制才是真正有效的结构调整机制的观点,说服力强,有一定的创新性。三、作者坚持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去分析,这符合现今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研究的潮流,本书在这方面是成功的。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谢鲁江 ★本书以知识分立、市场过程等理论分析工具,对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见解,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中政策导向与制定,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书文献梳理清楚,对相关理论发展及嬗变有较全面的把握。作者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理论分析后有一些新见解,如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问题是知识问题,对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及“市场失灵”有新的认识,对日本“二战”后的产业政策有新的解读等。全书论证分析严谨,行文流畅,层次分明,立论正确,文献引用规范。书中正文部分偏重学理性思考,附件部分研究了中国经济现实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证明了本书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梁朋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跳出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以奥地利学派知识分立、市场过程、企业家、动态效率等理论为分析工具,以一个新的思路,从一个更贴近真实市场运行的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市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机理之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问题是“知识问题”,论证这一问题只有在竞争性市场过程中通过价格机制对企业家的激励、促进企业家发现才能得以解决。这一过程不存在“市场失灵”,也是政府无法模拟和替代的。竞争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发现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价格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使用知识的有效制度。政府可在制度供给、公共产品、稳定预期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增进市场机能,而不宜干预结构调整的市场过程。通过重新考察和评价日本“二战”后各时期的产业政策,指出日本成功的原因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市场主导;产业政策的作用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行深入学理性分析较少的缺陷,有助于澄清人们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为中国反思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目录

导论
**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章 文献综述
**节 20世纪20-40年代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

第二章 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应具备的条件
**节 条件之一:事先预知*优产业结构
第二节 条件之二:关注市场和尊重市场规律
第三节 条件之三:具有有效的调节手段

第三章 市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之机理
**节 产业结构调整竞争性过程模型
第二节 价格机制:使用知识的制度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企业家

第四章 对结构调整“市场失灵”的分析
**节 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
第二节 竞争产生的“浪费”问题
第三节 信息、外部性与垄断

第五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作用
**节 制度供给
第二节 公共物品
第三节 宏观政策

第六章 日本产业政策之再认识
**节 “二战”后恢复时期的产业政策及评价
第二节 高速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及评价
第三节 石油危机以后的产业政策及评价
第四节 总体的评价

结语

附 进一步的研究及应用
附一 关于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常态”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审慎评估全面降息的经济后果
决定房价的三大因素
警惕中国经济患上“货币依赖症”
深化改革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关键
反垄断就是要反垄断行为
CPI持续上涨之谜与货币廉价化之忧
认清经济新常态下“保增长”的要义
人口政策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谨防物价上涨触发滞胀风险
治理雾霾关键要化解社会成本
附二 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逻辑与路径
供给侧改革要明确企业主体地位
国人2015年境外消费超万亿说明了什么
让收入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去库存,以深化改革促动供需两侧发力
去杠杆,寻找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平衡点
降成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所作为
补短板,重在优化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康珂,男,85后学者,河南伊川人,经济学博上,金融学博士后。200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11年、201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在校期间获湖北省学上学位论文一等奖(2008年)、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会(2010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14年)等荣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特约成员、中国首部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主编助理。2014-201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多家报刊财经专栏作家。现从事银行业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货币金融、资本市场等。截至2017年年初,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财经评论文章近六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