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作者:罗生全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页
中 图 价:¥22.4(4.3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183952
  • 条形码:9787562183952 ; 978-7-5621-839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本书特色

罗生全,男,1976年生,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3年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主持国家及省部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和编撰学术著作十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著述二等奖一项。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内容简介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从课程研究的社会政治过程范畴出发,将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以符号权力为红线的“资本运作”作为逻辑线索,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为分析框架,探讨课程文化资本的主体关系、运作过程和运作结果的本质,探讨课程元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尝试建构一种新的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文化资本研究》首先讨论了课程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意义、条件和性质,诠释了课程文化资本的概念、特性、形式以及积累机制,进而探讨了课程文化资本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度量等阶段的符号权力作用形式与实质,指明了课程文化资本反思性实践的逻辑理路、运作理路以及转化和提升等策略。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立论基础 (一)文化社会学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二)新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相关理论 三、本书的逻辑理路与研究方法 **章 课程作为文化资本的意蕴解读 一、课程文化资本概念辨析 (一)课程及课程文化的历史考察 (二)文化资本的内涵 (三)课程文化资本的内涵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特性 (一)课程文化资本的虚拟性与依附性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不可替代性 (三)课程文化资本的可共享性或非排他性 (四)课程文化资本的发展性 (五)课程文化资本的可转换性 (六)课程文化资本的合法性 三、课程文化资本的形式 (一)课程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式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形式 (三)课程文化资本的体制化形式 四、课程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课程文化资本积累的独特性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 第二章 课程文化资本的符号权力本质及其实现逻辑 一、符号权力 (一)符号权力的内涵 (二)符号权力的合法化根据 (三)符号权力与意识形态 二、课程文化资本与符号权力 (一)课程文化资本的符号权力逻辑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符号权力效力 (三)课程文化资本符号权力实现的合法化保障 三、符号权力与意识形态合谋下的课程文化资本 (一)意识形态是课程文化资本符号权力实现的基础 (二)意识形态促进了课程文化资本合法性的获得 (三)文化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兑换促进了意识形态和符号权力 的有机结合 第三章 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权力斗争 一、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动因及其特性 (一)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文化品性 (二)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权力动因 二、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权力作用逻辑 (一)课程文化资本生产场域中的权力作用特征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生产机制 (三)课程文化资本生产的标准 课程文化资本流通的制度合法化 一、课程文化资本流通的可能性与动因 二、课程文化资本流通的形态 三、课程文化资本产品流通的制度化逻辑 (一)课程文化资本体制化下的课程权力结构 (二)课程文化资本流通中的权力争斗 (三)权力结构演变下的课程文化资本流通模式 第四章 课程文化资本获取的文化控制 一、课程文化资本的消费主体 (一)教师是主流阶级的知识代言人与委托的权威践行者 (二)文化资本差异而彰显的消费主体的等级地位 二、课程文化资本消费过程中符号权力的实现形式及其结果 (一)适应与获取合法化的以语言为核心建构的符号系统 (二)家庭文化资本差异助推了学生获取课程文化资本的差异 (三)课堂是课程文化资本实行符号控制的核心场域 第五章 课程文化资本的度量 一、课程文化资本度量的价值属性 (一)课程文化资本度量的价值转型 (二)课程文化资本度量的价值表征 二、课程文化资本度量体系的建构及其符号权力体现 (一)课程文化资本的度量体系 (二)课程文化资本的度量过程及其符号权力的实现 (三)课程文化资本的度量手段及其符号权力的实现 第六章 课程文化资本的反思性实践 一、课程理论建构的自我完善 二、走向反思性实践的课程文化资本 (一)课程文化资本反思性实践的逻辑理路 (三)课程理论建构的本土路向 (三)课程实践的公平关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课程文化资本研究 作者简介

罗生全,男,1976年生,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3年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主持国家及省部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和编撰学术著作十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著述二等奖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