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作者:王攀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25cm 页数: 276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4.2(6.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797669
  • 条形码:9787502797669 ; 978-7-5027-976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本书特色

在童第周、曾呈奎、王鸿祯的支持和帮助下,22岁的金翔龙毅然离开已经小有成绩的西部地质勘探工作,投身还是一片空白的中国海洋地质事业。 金翔龙筹建中国**支海洋地震队,带领出海,口剥电缆起爆线、手扔炸药包,推开了新中国海底石油勘探的大门。 金翔龙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乘风破浪,绘制出清晰的冲绳海槽构造图,主持研究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攻关项目更为中国的海洋权益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金翔龙在联合国折冲樽俎,连续奋战五天五夜,为中国争取到15万平方千米的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国际海底先驱投资国”。 金翔龙在西湖的烟雨中开启中国海底科学的学科之路,在龙井的清香中推进中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翔龙用自己80多年的人生历程证明,海洋是一个辽阔而深邃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从来就不该缺少中国和中国人的身影。 王攀著的《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为金翔龙院士的传记。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烽火家园、青春之歌、黄土戈壁、投身海洋、普查海洋、淬火复出、迈出国门、冲绳海槽、国际合作、大洋矿产、沉着应对、经略海洋。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目录

引言 走向海洋
**章 烽火家园
第二章 青春之歌
第三章 黄土戈壁
第四章 投身海洋
第五章 普查海洋
第六章 淬火复出
第七章 迈出国门
第八章 冲绳海漕
第九章 国国际合作
第十章 大洋矿产
第十一章 沉着应对
第十二章 经略海洋
后记 80岁的年轻人
展开全部

强海国土: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节选

  《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  **章烽火家国1934年,抗日的烽火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整整燃烧了3年。  连年的自然灾害、军阀混战已经令这片国土支离破碎、民不聊生,而“九一八”事变、《塘沽协定》的签署,更让这个国家的命运再度陷入了低谷,茫茫中难以看见出路。  就在这一年,在南京市评事街147号的一所宅院里,一对名叫金庆生和刘如琳的年轻夫妇迎来了自己的第5个孩子。  这一天是公历的11月29日,农历的十月二十三日,在当年发行的黄历上,可以看到“阵阵朔风透窗前,吹动松柏枝叶残”的点评之语,似乎和这个国家的极其混乱恍惚的状态相吻合。  但中国人的脊梁和信念终究没有被惨痛的现实完全压垮。尽管之前已经将3个男孩和1个女孩抚育长大,但新生的男婴仍然给金家带来了新的欢乐。自豪的金庆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翔龙”,小名则叫“联运”。  究竟为什么给孩子取这样的小名,人们的记忆多少有些漫漶不清了。也许是父亲为了纪念自己曾连续打赢几场牌,希望儿子能够继续“连赢”人生;但大伙们猜测更可能的一个原因,则是为了纪念全长达到1009千米的南北大干线津浦铁路与京奉、胶济、沪宁、沪杭等线路开展联运这一重要事件。  津浦铁路是一条将华北经济中心天津和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沿线冀鲁苏皖四省广大腹地连接起来的重要铁路,联运让这条线路与其他铁路形成了新的交通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煤矿的生产,以面粉工业为代表的新式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商业中心的重建,也给当时的中国增添了难得的兴旺景象。以“联运”命名初生婴儿,寄托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国家危机四伏的时候,对自己祖国尽快实现富强的良好祝愿。  事实上,无论是大名“翔龙”还是小名“联运”,同样还寄托着对家世振兴的殷切期待。  金家的祖辈靠经营南北货商铺,到了金庆生父亲那一辈,金家已经成为评事街附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尽管南京并不在五口通商城市之列,但来自西方的经济冲击也毫不留情地涌入了这座城市。金家的南北货商铺逐渐变成了以洋火、洋钉、洋油等进口工业制品为主打的“五洋店”,在继续维持家计的同时,整个家族的眼界也逐步打开,“开放、求新、求变”的思潮改变着金庆生和他的家庭,让他对开辟新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时的南京,也早就不再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金陵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景象,也已经多半停留在发黄的古卷之中供人追思。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此时的南京还没有直接遭遇战争的侵扰,到1934年,江边马路、国府路东箭道、云南路、建康路、中央路等干道陆续建成,*宽路幅达40米,特别是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宽阔林荫道与沿途众多形形色色的近代建筑,形成今天南京旧城的总体格局;环顾整座城市,五年前落成的中山陵四周,新栽的树木刚刚成荫,陈品善设计的蒋介石官邸已经完工,可以提供洁净自来水的水厂则已经运转了整整一年时间——不论是“训政肇端,首重建设,矧在首都,四方是则”的国民政府命令,还是《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提出的“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建筑安置政府办公,而且需要新的街道、供水、交通设施、公园、林荫道以及其他与20世纪城市相关的设施”,都显示着这座城市似乎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进而在中国的版图中扮演起顶梁柱的城市角色。  受此鼓舞的金庆生把目光投入到祖业中的“洋油”一项。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