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作者:廖奔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9.4(7.0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718401
  • 条形码:9787550718401 ; 978-7-5507-184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本书特色

  进入现代社会后,戏曲遭遇了艰难的文化转型,其传统的舞台方式因受到现实需求的冲击而扭曲。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内容简介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收录当代戏剧理论家廖奔先生戏曲评论40余篇。书中既有对20世纪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纵向的描述,也有对当下戏曲创作整体面貌横向的研究;既有对某部作品的剖析,又有对某个作家创作轨迹的解读;既有对地方剧种生存现状的调查,也有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展望。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目录

蝉蜕的艰难——20世纪中国戏曲蜕变历程的宏观描述
戏曲三十年:与时代共进
戏曲生态八论
戏曲:从迷蒙走向坚实的探索——评川剧《潘金莲》
郑怀兴剧作的个性及其超越价值
地方剧种的舞台个性——看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
舞台氛围的整体传递——桂剧《泥马泪》印象
同传统人格理想的含泪告别——评剧《风流寡妇》的内在意蕴
现代形式感的舞台铸合——由川剧《四川好人》引发的思索
舞台现代美的重创——长春评剧院《美神》观后
文化撞击中的迷惘——论湘剧《山鬼》的象征意蕴
梨园悲曲《节妇吟》
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审美场——在京剧《曹操与杨修》座谈会上的发言
雄浑、苍凉的历史审美——京剧《甲申祭》祭
昆曲、文人情趣与新文人剧——看昆剧《少年游》随感
与郭启宏论昆曲《司马相如》书
图兰多——文化语境的置换
从鲁迅作品意象到越剧《孔乙己》
热辣·纯情·浓郁·温馨——看川剧《金子》
火红的龙舟闹起来——看荆门花鼓戏《闹龙舟》
从小说到戏曲舞台的转型——谈京剧《骆驼祥子》、越剧《孔乙己》的改编
群莺唱出绕粱声——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
警惕:大制作的误区——看上海越剧院新版《红楼梦》有感
依形取神 翻古为新——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观感
守望的意义——论黄梅戏《徽州女人》
高墙夹隙里的生命状态——看晋剧《大院媳妇》
准确的文化定位——看豫剧《香魂女》
现代派意绪与评剧的结合——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谈
传统的智慧——阅读《金刀记》
正气的颂歌——看中国京剧院《瘦马御史》
清歌一曲颂梅郎——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
清丽·凄美·深沉——感受甬剧《典妻》
活泼欢快新南戏 古色古香《错立身》
老百姓心中的村官——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
梨园正气的历史颂歌——看裴艳玲演新编京剧《响九霄》
观念挪移与文化阐释错位——美国塞氏《牡丹亭》印象
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梅兰芳
人因品而见高 艺由境以入神——纪念盖叫天诞辰110周年
人民记住了常香玉
豫剧苦戏大师崔兰田
杨兰春与豫剧发展——《杨兰春传》序
尚长荣的意义——兼及新时期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古典优雅——谈王仁杰
黑土地上戏之灵——白淑娴与龙江剧艺术研究
为地方戏说几句话——兼评余秋雨先生“文化淘汰论”
论地方戏
中华戏曲文化美学及其现代转型

展开全部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节选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一、关于戏曲生态  首先谈一谈,戏曲曾经拥有什么样的生态,其现状如何?戏曲是中国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晚期的艺术形式,因而它的盛期在20世纪前,它的市场是当时的农村和城市市民社会。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戏曲,拥有自生自灭的原始生态,兴起于宋朝的市民社会和村镇土壤,元明清不断发扬光大。  明清以后的中国民间生活里,戏曲演出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形成全国城乡遍布戏台,民众生活无日不看戏的局面。人们一年之中的主要文化生活,从祭祀敬神、年节庆贺、红白喜事一直到日常交往和娱乐,都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戏曲以民俗文化主流的姿态进入并牢牢占据着城镇村落社区的精神空间,孩子从小就在其中濡染中国文化的传统墨色,如鲁迅小说《社戏》里所描写的生动情景那样。于是,它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审美特征,就在人们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浸润渗透为其心理结构中的文化沉淀,成为其精神家园的珍藏。  20世纪前后,受到战争、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巨大侵蚀,戏曲的民间土壤迅速衰竭。尽管清末民初还有过璀璨的京剧之盛、二三十年代形成四大名旦叱咤风云的局面;更多的剧种也还在陆续生成,例如今天令人瞩目的黄梅戏、越剧,以及众多花鼓、花灯、秧歌、滩簧小戏,许多是那时的产物——我们所说的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的概念,除了长期历史演变而来的基数外,许多是清末民初的生成物。然而,连年战争和农村经济破产的巨大戕害,致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许多剧种临近衰亡。  新中国成立伊始,小农经济环境被迅速形成的社会新机制取代。强大的社会改造运动,急剧集聚起新的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大块落后迷信民间文化空间被涤除的同时,戏曲也分离了它的旧有土壤,进入新的人造生态。我们在改造私营工商业的同时也改造了戏曲剧团,用先公私合营然后转变为清一色国营的方式,清除了民间私营成分。国营职工的身份,使戏曲艺人从遭人鄙视的下九流“戏子”,一夜之间超升为人民演员,得到了彻底翻身解放的愉悦和欢乐。然而与国营企业一样,戏曲剧团从此进入另外一种“包办”环境,并在指令性生产方式的长期笼养中萎缩了艺术生产力和市场开拓力。  新时期以后,面对改革浪潮,文化界首当其冲的就是臃肿而半死不活的戏曲队伍——五千个国营剧团和几十万从业者。为了重振国粹艺术和解除财政难题,时代要把“驯养戏曲”重新放归市场山林,让其在归返自然的野化过程中恢复生存竞争力。我们倏忽变换地为戏曲开出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药方:从艺术角度的观念变革、舞台鼎新、艺术嫁接、调演振兴、评奖办节,到机制方面的剧团改制、推向市场、断奶催生、扶上马送一程、区分重点和一般院团、纳入非物质遗产、纳人惠民工程……然而经过三十年来的扰攘,人们似乎感到事与愿违,因为戏曲今天仍然进退失据,举步维艰。  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对当下艺术市场做一个调查,就不得不承认,其中生存*为艰辛、生态环境*为混乱的艺术门类就是戏曲。我们只能不无遗憾地承认:尽管社会各方面不断做出各种努力,戏曲生态却不容乐观。  ……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 作者简介

廖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与戏剧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后。出版著作《中国戏曲发展史》等二三十种,主编“蓦然回首丛书”等数十种,发表论文、评论、散文、杂文、诗歌、剧本、词赋六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