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作者:郭剑雄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4.0(4.3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462640
  • 条形码:9787030462640 ; 978-7-03-04626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本书特色

由郭剑雄编*的《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认为劳动力转移引致的农业物质资本深化和人口生 产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深化,是工业化过程先后 形成的驱动农业发展的两大机制。其中,前一机制与 传统农业转向工业化农业相联系,而后一机制则是促 成工业化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的关键。然而与驱离传 统农业的影响力量不同,由于人口生产转型的作用, 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动力具有明显的内生性特征。工业 化、市场化进程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 向质量偏好的转变,表明中国现代农业资源结构开始 生成以及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本书可供经济学、管理学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本 科生、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内容简介

伴随近代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农村人口生产发生了由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向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的转型。人口生产转型的长期结果,是中国古代农村人口的代际优化和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力质量的趋同,这将成为实现以人力资本为内生动力的农业近代化的关键条件。就中国古代社会而言,明清时期农村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转型,不仅是中国古代农村家庭适应近代化进程的理性选择,如果满足一定条件,近代化也终将把农业发展纳入内生动力驱动的发展轨道。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目录

导论  一、内生农业发展研究的缘起  二、工业化的人口生产转型效应及其发展含义  三、人口生产转型如何引致内生农业发展  四、本书内容概要**篇  工业化进程中的村人口生产转型  **章  人口生产量质偏好转型:国际经验与经典文献    一、工业化进程中生育率与人力资本的逆向变动    二、代际效用函数中子女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三、内生增长模型中的生育率与人力资本    四、超越“b—m—t转折点”的中国经济发展    五、本章结论  第二章  人口生产量质偏好转型:来自中国农村家庭的经验    一、人口生产转型的国际经验是否适应于中国农村家庭?    二、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事实描述    三、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原因分析    四、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发展含义    五、本章结论  第三章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村人口生产转型的影响    一、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村人口转型关系的提出    二、选择性转移对人口生产转型的影响:模型描述    三、选择性转移对人口生产转型的影响:经验考察    四、本章结论及相关政策含义  第四章  生育率下降与农村女孩教育的逆歧视性增长    一、从女孩教育视角观察农村人口生产转型    二、生育率下降与农村女孩教育逆歧栅f生增长假说    三、描述性统计检验    四、回归分析的检验    五、本章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二篇  引入生产转型的农业发展分析框架  第五章  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农业发展的统一分析框架    一、对现有农业发展文献的简要述评    二、基于工业化影响的农业发展含义    三、工业化与渐进成长的三种农业形态    四、工业化的双重资源结构效应与农业发展的两类过渡    五、内生农业增长的模型结构与形成条件    六、本章结论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  统一分析框架下的长期农业增长    一、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提出的研究课题    二、农业发展阶段及其收入增长的稳态结构类型    三、工业化与马尔萨斯稳态向索洛稳态的过渡    四、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转型    五、人口生产转型与索洛稳态向现代持续增长的演进    六、本章结论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政策选择  第七章  人口生产转型与农业发展动力的内生化.    一、讨论农业发展动力文献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发展即农业生产函数的转变    三、人口生产转型与农业生产函数转变    四、人口生产转型作为农业发展动力的条件    五、本章结论--第三篇  人口生产转型影响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八章  人口质量红利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增长——来自21个高水平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一、如何解释发达国家的农业增长?    二、人力资本引入农业增长分析的方法论    三、人力资本与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的统计描述    四、人力资本与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的回归分析    五、本章结论及其借鉴意义  第九章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国家的经验证据    一、二元反差指数:农业发展的间接测度指标    二、人口生产转型与二元反差指数变化: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据    三、人口生产转型与二元结构转变:多国经验的实证结果    四、人力资本和生育率关系的进一步考察    五、本章结论    六、本章  附录第四篇  人口生产转型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考察  第十章  人力资本、生育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化中后期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    二、样本、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    三、人力资本、生育率与中国农业发展的granger检验    四、模型设定、检验、筛选及模型回归结果    五、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农民收入增长:马尔萨斯扩展模型的解释    一、回归讨论收入决定的马尔萨斯传统    二、特征性事实描述    三、人口生产转型与农户劳动分工的演进    四、农户家庭收入的决定    五、计量分析结果    六、本章结论及其扩展含义  第十二章  人口生产量质偏好视角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人口生产偏好视角    二、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方法的讨论    三、技术内生视角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    四、基于中国经验的检验    五、人口生产偏好趋同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六、本章结论与城乡收入调节政策切人点选择第五篇  人口生产转型与中国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十三章  人口生产转型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一、人口生产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农业成长    二、人口生产转型的农业成长机制    三、人口生产转型与不同农业成长形态的稳态过渡    四、中国农业成长的现状及前景    五、本章结论  第十四章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中国现代农业前景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特征    二、对中国现代农业前景的两种不同认识    三、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外生人力资本积累的估计    四、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内生人力资本积累的估计    五、人力资本积累与两种农业发展前景的抉择    六、本章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人口生产转型与内生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

郭剑雄(1956-),陕西府谷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与经济发展、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39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社内参》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全文复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