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中 图 价:¥33.3(3.4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版权信息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本书特色

赵宗贵、刁联旺、李君灵、翟海涛编著的《信息 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共分为10章。第1章 描述了当前信息融合研究动态,建立了人在感知环中 的信息融合模式。第2章给出了工程应用的信息关联 /相关的内涵、度量与判定方法。第3章介绍了基于 动态规划、hough变换和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tbd )原理和实现算法,以及多传感器tbd设想。第4章介 绍了作战识别(cid)的概念和体系结构、基于信息 熵的信息差异度量方法及其在cid中的应用。第5章阐 述了高阶运动目标状态估计方法,导出了二阶运动目 标状态估计的充分统计量,提出并证明了两种目标参 数辨识方法。第6章描述了可观测性概念,导出了运 动探测平台纯方位目标跟踪的可观测性条件。第7章 建立了全局和距离精度准则下纯方位跟踪平台*优轨 迹模型及数值求解方法,以实现单平台目标隐蔽跟踪 。第8章导出了多站贝叶斯目标定位点估计和区域估 计,以实现多站纯方位目标定位精度的定量分析。第 9章建立了基于任务关注内容和人视觉感知的图像融 合评价指标,并与传统的图像质量指标进行了比较。   第10章描述了人在融合系统中的认知作用,以及用户 参与和主导的融合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每章都给出 了仿真验证或工程应用案例,以飨读者。   本书适用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 作为自动化、计算机工程和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等专业 的参考书。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信息融合领域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信号/数据级多传感器信号融合目标检测技术”和“作战识别融合技术”,描述了这两项技术的现状、难点和解决途径,给出了大量仿真和应用案例。本书重点描述目标探测前跟踪(TBO)技术、信息关联/相关技术、作战识别(CID)融合方法、单平台角度跟踪可观测性与优化轨迹控制、目标跟踪中的优化算法,以及人在信息融合中的效用等内容。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目录

第1章  多源信息融合综述
  1.1  信息融合学科发展简述
  1.2  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动态
  1.3  信息融合模式
    1.3.1  jdl信息融合过程顶层模型
    1.3.2  第三代信息融合模型
  1.4  信息融合的优势
    1.4.1  范围扩展优势
    1.4.2  统计优势
    1.4.3  互补优势
    1.4.4  识别和判定优势
    1.4.5  应用支持优势
  1.5  信息融合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1.6  信息融合中的奥秘
  参考文献
第2章  信息关联/相关的概念与实现技术
  2.1  感知领域中的信息关联/相关概念
  2.2  信息关联/相关的内涵
    2.2.1  信号级融合结构中的信息关联
    2.2.2  点迹(数据和特征)级融合结构中的信息关联
    2.2.3  判定级融合结构中的信息相关
    2.2.4  关联与相关概念的差异
  2.3  关联/相关中的不确定性
    2.3.1  关联/相关中的不确定性概念
    2.3.2  目标定位与跟踪中的不确定性表现
    2.3.3  不确定性对关联/相关效果的影响
  2.4  关联/相关度量参数及其计算
    2.4.1  状态差异的直接度量计算
    2.4.2  状态差异的综合度量
    2.4.3  属性差异度量
    2.4.4  差异信息识别应用原理
  2.5  关联/相关的判定方法
    2.5.1  基于状态偏差的关联/相关硬判定
    2.5.2  基于一阶状态偏差似然函数的关耳毛/相关判定
    2.5.3  基于二阶状态偏差似然函数的相关判定
  2.6  有源雷达与esm传感器目标关联判定方法
    2.6.1  问题描述
    2.6.2  两假设单/双门限关联判定方法
    2.6.3  三门限关联判定公式
  2.7  关联/相关应用案例
    2.7.1  基于状态偏差的点迹-航迹统计关联算法
    2.7.2  考虑信号辐射角度的esm探测与多雷达目标关联
    2.7.3  基于gam模型的esm测量与雷达目标关联
  参考文献
第3章  目标检测前跟踪技术
  3.1  检测前跟踪技术概述
    3.1.1  检测后跟踪与检测前跟踪
    3.1.2  检测前跟踪技术现状
    3.1.3  检测前跟踪技术的典型方法
    3.1.4  检测前跟踪技术的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2  dp-tbd技术
    3.2.1  动态规划(dp)
    3.2.2  dp-tbd技术原理
    3.2.3  dp-tbd设计实现方法
    3.2.4  dp-tbd检测性能分析
    3.2.5  dp-tbd检测性能和效果仿真
  3.3  基于hough变换的检测前跟踪技术
    3.3.1  hough变换概念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作用
    3.3.2  基于hough变换的检测前跟踪方法
    3.3.3  基于hough变换检测前跟踪仿真案例
    3.3.4  基于hough变换的目标检测应用分析
  3.4  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
    3.4.1  粒子滤波原理和实现方法
    3.4.2  pf-tbd目标与传感器观测模型
    3.4.3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pf-tbd算法
    3.4.4  pf-tbd仿真案例
  3.5  多雷达融合检测前跟踪设想
    3.5.1  多雷达检测前跟踪的优势
    3.5.2  信号配准
    3.5.3  多雷达检测前跟踪策略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作战识别融合结构、方法与应用
第5章  目标跟踪优化算法与应用
第6章  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
第7章  纯方位跟踪平台的*优运动轨迹
第8章  多站纯方位目标定位
第9章  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融合及融合质量评价
第10章  人在信息融合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全部

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 作者简介

赵宗贵,男,1943年2月12日生,黑龙江铁力市人,196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副总工程师,总装备部电子信息系统综合技术专业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C4ISR系统论证、设计和研制工作,曾任空军、海军、陆军多项大型电子系统工程主师、副总师、总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奖。1998年被授予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指导信息融合等领域博士10名、博士后20余名。参加撰写专著2部,主笔撰写《信息融合概念、方法与应用》、《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刁联旺,男,1965年10月生,安徽五河县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于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作战指挥决策、信息融合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军队军事理论课题和总装国防装备预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共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检索,出版学术专著4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