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版权信息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概括了原有战略性区域出现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化程度、城镇化进程、劳动力增长、资金聚集、物流汇聚、土地增值六个指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进行筛选,识别出了有潜力成为新战略性区域的竞争者,并划分出东部、中部、东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由于各区域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有显著的差异,新战略性区域的形成路径也将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有关的区域政策,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利、更高效的体制环境,以实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模式的目的。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内容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5: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构建了工业化程度、城镇化进程、劳动力增长、资金聚集、物流汇聚、土地增值六个指标,识别出有潜力成为新战略性区域的竞争者。此外,新战略性区域的形成路径将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有关的区域政策。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

总报告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一、引言
二、区域经济新格局呼唤新战略性区域的出现
三、培育新的战略性区域的重要意义
四、新战略性区域的分析框架与识别指标体系
五、我国原有战略性区域的典型化事实
六、我国潜在战略性区域的识别
七、促进我国未来战略性区域发展的政策思路

专题一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分析
一、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二、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的展望
三、主要结论

专题二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区域经济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影响今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主要因素分析

专题三
寻找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性区域
一、战略性区域的分析框架:结构转换与要素集聚
二、我国原有战略性区域的典型化事实
三、我国潜在战略性区域的识别
四、潜在战略性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专题四
新形势下政府在形成战略性区域中的地位、范围、作用和措施
一、引言
二、新形势下政府在新战略性区域中作用的发挥必须摆脱我国已有区域政策的传统模式
三、新形势下政府在新战略性区域中的作用怎样可为

专题五
培养、发展和壮大增长极的国际经验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三、培养增长极的国际经验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六
我国东部地区增长战略性区域研究
一、经济增长仍应以东部地区作为战略重心
二、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引领东部地区增长
三、以新型城镇化撬动东部地区新增长极的战略手段

专题七
中部地区新的战略性区域识别研究
一、中部潜在战略性区域的筛选指标与标准
二、中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基本特征
三、中部地区潜在战略性区域识别
四、加快中部新战略性区域发展的建议

专题八
加快在东北地区培育新增长极的对策措施
一、深入认识东北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二、东北地区发展总体状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专题九
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思路、战略重点与政策举措
一、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现状
二、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思路
四、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战略重点
五、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发展的政策举措

专题十
西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研究
一、西南地区战略性区域的发展概况
二、西南地区战略增长区域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制约西南地区战略性区域发展的原因分析
四、西南地区增长极发展的战略思路
展开全部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作者简介

侯永志,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工作;1987年9月至1990年4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曾于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