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21cm 页数: 262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版权信息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本书特色

陆奥宗光在甲午战争期间是日本政府的外务大臣,与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同为此次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决策人。《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是陆奥关于甲午战争的外交回忆录。书中记述了日本自朝鲜东学道事件发生后,蓄意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开始,直至马关议和止的全部历史过程,以及欧美各国对战争的干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详细经过。其所述之欧美列强围绕中国和朝鲜问题展开的利益争夺以及日本政府的各种决策内幕等内容,为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历来为国内外研究者所看重。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内容简介

《蹇蹇录》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外交家陆奥宗光所著的外交回忆录。作者站在日本侵略者的立场, 详细地叙述了自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阴谋侵占朝鲜、发动中日战争, 直至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为止的全部经过。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绪言 **章 东学党之乱 一、东学党之乱 二、向朝鲜派兵的政府决定 三、日中两国在朝鲜的权力争斗 四、袁世凯、汪凤藻等人的谬见 五、朝鲜国王向中国请求援兵 第二章 中日两国向朝鲜派遣军队 一、天津条约 二、中国就向朝鲜派兵一事照会我国,我国就公文中“保护属邦”一词的抗议 三、我国政府就向朝鲜派兵一事照会中国政府 第三章 大鸟特命全权公使的归任以及就任以后朝鲜的形势 一、大鸟特命全权公使的归任 二、大鸟公使率领海军进入汉城 三、欧美各国官民在朝鲜的情况 第四章 关于中日两国应派遣共同委员以促进朝鲜内政改革的提案 一、政府关于向朝鲜派遣中日两国共同委员的决定 二、经由中国驻朝鲜公使汪凤藻向中国提出向朝鲜派遣中日共同委员的建议 三、中国政府对设立中日共同委员的异议 四、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次绝交书 第五章 关于朝鲜改革和中朝宗属关系的概述 一、西欧新文明与东亚旧文明之间的冲突 二、我国朝野对朝鲜内政改革问题的议论 三、有关朝鲜问题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第六章 朝鲜内政改革的**期 一、中国将领叶志超致袁世凯的电报 二、有关朝鲜内政改革的秘密训令 三、大鸟公使对朝鲜内政改革的建议 四、朝鲜国王发布罪己诏 五、电令大鸟公使应采取*后手段 六、大鸟公使向朝鲜政府送递*后通牒 …… 第七章 欧美各国的干涉 第八章 6月22日至开战期间的李鸿章 的地位 第九章 朝鲜事件与日英条约的修改 第十章 牙山以及丰岛之战 第十一章 朝鲜内政改革的第二期 第十二章 平壤以及黄海战役胜利的结果 第十三章 领事裁判制度与战争的关系 第十四章 媾和谈判开始之前的中国以及欧洲列强的举动 第十五章 日中媾和的开端 第十六章 广岛谈判 第十七章 马关谈判(上) 第十八章 马关谈判(下)——媾和条约的签署 第十九章 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上)——我国对此的措施 第二十章 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中)——三国干涉的由来 第二十一章 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结论 附录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舆论对中日两国和战争的认识
展开全部

蹇蹇录:甲午战争秘录 作者简介

陆奥宗光,日本外交官。和歌山县人。藩士出身。早年参加推翻幕府运动。明治维新后,在外国事务局任职,后历任兵库县、神奈川县知事、外务大丞等职。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任外务大臣。1894年参与策划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次午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参加马关谈判,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大学外文系本科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著作有《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5种,编著有《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9种,译著有《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8种,在《复旦学报》、《日本学刊》等发表论文近70篇。曾在神户大学、京都大学等担任招聘教授。独力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4项。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还算客观地讲述了事实

    虽然作者是一个日本人,一个侵略战争的策划者,出于他的地位和思想难免会存在很大的偏见,但是,应该说,他的书写得还算保留了一定的客观性,没有信口胡说。尽管他的一些解释带有分辨的意味,是从一个日本的当事人角度解读事件的前因后果,但是,从字里行间还是露出了事实本身的很多蛛丝马迹,让我们能看到当年日本决定从中国手里“夺走”朝鲜的举动纯粹是一种强盗行为,遵循的是强盗逻辑,虽然他说出了自己的一套理由,不过,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由此可知,他还没有完全撒谎。

    2016/3/14 21:33:05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