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作者:汪信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6.8(3.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30.8(5.5折)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52270
  • 条形码:9787516152270 ; 978-7-5161-522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本书特色

  汪信砚主编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是国内首部系统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殊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基础、条件、动力、能力、类型、实现机制、评价等诸问题上都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并就我国哲学社会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问题作了建设性的思考,是一部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的学术专著。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内容简介

汪信砚主编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是国内首部系统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殊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基础、条件、动力、能力、类型、实现机制、评价等诸问题上都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并就我国哲学社会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问题作了建设性的思考,是一部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的学术专著。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目录

导论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和特征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释义
    (二)科学创新的一般含义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内涵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
    (一)探索新的真理
    (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三)形成新的思想观念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特点
    (一)新颖性
    (二)超越性
    (三)独特性
    (四)普遍性
    (五)时代性
第二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构成要素
  一  创新主体
    (一)创新主体的类型
    (二)创新主体的特质
    (三)创新主体的历史演变
  二创新对象
    (一)创新对象的类型
    (二)创新对象的特点
    (三)创新对象的生成
  三创新资源
    (一)创新资源的类型
    (二)创新资源的形成
    (三)创新资源的作用
第三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践基础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体基础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时代条件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论条件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人条件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动力
    (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理论自身的矛盾
    (三)主体的自我反思
  第四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能力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
    (一)知识转化能力
    (二)个性品质
    (三)思想意识
    (四)社会机制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主观因素
    (二)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二)形成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
    (三)合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
  四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
    (一)强化问题意识
    (二)优化思维方式
    (三)健全创新体制
    (四)尊重学术规律
  第五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类型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问题的复杂性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原因
    (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观点分歧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划分
    (一)现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主要缺陷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划分的方法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类型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类型的个案分析
    (一)普遍创新的个案分析
    (二)特殊创新的个案分析
    (三)综合创新的个案分析
  第六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机制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个体主体精神因素
    (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主体精神因素
    (四)弘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思维机制
    (一)问题机制
    (二)方法机制
    (三)反思机制
    (四)范式机制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建制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体制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社会机制
    (三)国家创新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制化的
  典型形式
第七章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
  一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标准
    (一)创新性标准
    (二)真理性标准
    (三)价值性标准
  二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方式
    (一)同行专家评价
    (二)量化评价
    (三)综合评价
  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
    (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意义
    (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影响因素
    (三)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现状
    (一)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和社会影响明显改观
    (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评价不够科学
    (二)创新管理不够完善
    (三)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四)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三  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二)完善创新评价体系
    (三)推进学术规范建设
    (四)严格科研管理
    (五)营造创新氛围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