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作者:刘如熹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02.0(8.5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版权信息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等众多研发专家撰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涵盖发光二极管沉积与金属电极制作技术、封装材料(含荧光粉、胶材与散热衬底)及应用白光led等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沉积制作技术、高亮度algainp四元化合物发光二极管沉积制作技术、发光二极管电极制作技术、紫外光及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的荧光粉介绍、氮及氮氧化物荧光粉制作技术、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介绍及趋势探讨、发光二极管封装衬底及散热技术、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与应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技术及应用。   本书可供led工程技术人员、大学高年级学生、led制造与照明设计的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内容简介

led从工艺上可分为上、中、下游与应用四个层面,上游为单晶片与外延片的制造,中游为管芯,下游则为led产品的封装,*后的应用层面则是将led产品运用于显示、指示灯、照明等产品上。台湾地区从业者*初由led下游封装起家,逐步发展至中游的管芯,近几年更切入上游外延片的制造。台湾目前已成为全球可见光led下游封装产品*大供应中心,高亮度led也已进入世界排名,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台湾的白光led制作的相关经验很值得借鉴。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日本的十余位研发专家亲自撰写,内容涵盖了白光led制备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由外延片制作技术、封装材料(含萤光粉、胶材与散热基材)及封装工艺,直至应用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可使读者得以窥见白光led制作技术与应用之全貌。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理论较浅、工程性强、操作指导性强,涵盖范围广,可以为初学者提供系统的学习,也可以为已经深入研究led的某部分的人学习其他部分提供参考,亦可以为各种需要了解led知识的人提供参考。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目录

第1章  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沉积制作技术
  1.1  引言
  1.2  mocvd的化学反应
  1.3  衬底
    1.3.1  蓝宝石(al2o3)
    1.3.2  6h-碳化硅(sic)
    1.3.3  硅衬底(si)
    1.3.4  其他衬底
  1.4  gan材料
  1.5  p型gan材料
  1.6  氮化铟镓/氮化镓(ingan/gan)材料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亮度algainp四元化合物发光二极管沉积制作技术
  2.1  引言
  2.2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系统
  2.3  algainp的外延生长
    2.3.1  原料的选择
    2.3.2  algainp的mocvd外延生长条件
    2.3.3  algainp系列 led外延生长中的n型和p型掺杂
  参考文献
第3章  发光二极管电极制作技术
  3.1  引言
  3.2  led芯片制程说明
    3.2.1  常用制程技术简介
    3.2.2  芯片前段制程
    3.2.3  芯片后段制程
    3.2.4  芯片检验方法
  3.3  高功率led芯片的制备工艺发展趋势
    3.3.1  高功率led芯片的发展方向
    3.3.2  高功率led芯片的散热考虑
  参考文献
第4章  紫外线及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的荧光粉介绍
  4.1  引言
  4.2  荧光材料的组成
  4.3  影响荧光材料发光效率的因素与定律
    4.3.1  主体晶格效应
    4.3.2  浓度淬灭效应
    4.3.3  热淬灭
    4.3.4  斯托克斯位移与卡萨定律
    4.3.5  法兰克-康顿原理
    4.3.6  能量传递
  4.4  荧光粉种类概述
    4.4.1  铝酸盐系列荧光粉
    4.4.2  硅酸盐系列荧光粉
    4.4.3  磷酸盐系列荧光粉
    4.4.4  含硫系列荧光粉
    4.4.5  其他led用的荧光粉
  参考文献
第5章  氮及氮氧化物荧光粉制作技术
  5.1  引言
  5.2  氮化物的分类和结晶化学
    5.2.1  氮化物的分类
    5.2.2  氮化物的结晶化学
  5.3  氮氧化物/氮化物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
    5.3.1  氮氧化物蓝色荧光粉
    5.3.2  氮氧化物绿色荧光粉
    5.3.3  氮氧化物黄色荧光粉
    5.3.4  氮化物红色荧光粉
  5.4  氮氧化物/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
    5.4.1  高压氮气热烧结法
    5.4.2  气体还原氮化法
    5.4.3  碳热还原氮化法
    5.4.4  其他方法
  5.5  氮氧化物/氮化物荧光粉在白光led中的应用
    5.5.1  蓝色led+ -赛隆黄色荧光粉
    5.5.2  蓝色led+绿色荧光粉+红色荧光粉
    5.5.3  近紫外led+蓝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红色荧光粉
  参考文献
第6章  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介绍及趋势探讨
  6.1  引言
  6.2  led封装方式介绍
    6.2.1  灌注式封装
    6.2.2  低压移送成型封装
    6.2.3  其他封装方式
  6.3  环氧树脂封装材料介绍
    6.3.1  液态封装材料
    6.3.2  固体环氧树脂封装材料介绍
  6.4  环氧树脂封装材料特性说明
  6.5  环氧树脂紫外线老化问题
  6.6  硅胶封装材料
  6.7  led用封装材料发展趋势
  6.8  环氧树脂封装材料紫外线老化改善
  6.9  封装材料散热设计
  6.10  无铅焊锡封装材料耐热性要求
  6.11  高折射率封装材料
  6.12  硅胶封装材料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章  发光二极管封装衬底及散热技术
  7.1  引言
  7.2  led封装的热管理挑战
  7.3  常见led封装衬底材料
    7.3.1  印刷电路衬底
    7.3.2  金属芯印刷电路衬底
    7.3.3  陶瓷衬底
    7.3.4  直接铜键合衬底
  7.4  先进led复合衬底材料
  7.5  led散热技术
    7.5.1  散热片
    7.5.2  热管
    7.5.3  平板热管
    7.5.4  回路热管
  参考文献
第8章  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与应用
  8.1  白光led的应用前景
    8.1.1  特殊场所的应用
    8.1.2  交通工具中应用
    8.1.3  公共场所照明
    8.1.4  家庭用灯
  8.2  白光led的挑战
    8.2.1  白光led效率的提高
    8.2.2  高显色指数的白光
    8.2.3  大功率白光led的散热解决方案
    8.2.4  光学设计
    8.2.5  电学设计
  8.3  白光led的光学和散热设计的解决方案
    8.3.1  led封装的光学设计
    8.3.2  散热的解决
    8.3.3  硅胶材料对于光学设计和热管理的重要性
  8.4  白光led的封装流程及封装形式
    8.4.1  直插式小功率草帽型白光led的封装流程
    8.4.2  功率型白光led的封装流程
  8.5  白光led封装类型
    8.5.1  引脚式封装
    8.5.2  数码管式的封装
    8.5.3  表面贴装封装
    8.5.4  功率型封装
  8.6  超大功率大模组的解决方案
    8.6.1  传统正装芯片实现的模组
    8.6.2  用单电极芯片实现的模组
    8.6.3  用倒装焊接方法实现的模组
    8.6.4  封装合格率的提升
    8.6.5  散热的优势
    8.6.6  封装流程的简化
    8.6.7  长期使用可靠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章  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技术及应用
  9.1  高功率led封装技术现况及应用
    9.1.1  单颗led芯片的封装器件产品
    9.1.2  多颗led芯片封装模组
  9.2  高功率led光学封装技术探析
    9.2.1  led的光学设计
    9.2.2  白光led的色彩封装技术
    9.2.3  led用透明封装材料现况
    9.2.4  led用透明封装材料发展趋势
  9.3  高功率led散热封装技术探析
    9.3.1  led整体散热能力的评估
    9.3.2  散热设计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白光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由芯片至封装-(原著第二版) 作者简介

刘如熹,中国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研究领域: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分析及应用; 白色发光二极管使用的荧光粉材料研发;燃料电池与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具穿隧磁阻与庞磁阻新材料的研发;新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 所获荣誉:1989年获国家青年奖章及工研院科技成果个人贡献奖;1995年获第四届国家发明银牌个人奖;1998年获杰出青年化学奖章1999年台湾大学理学院教学优良奖2004年台湾大学学术研究奖-研究贡献奖工作学习经历:1981年东吴大学学士;1983年台湾清华大学硕士;1990年台湾清华大学博士;1992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1983年至1995年任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正研究员及主任;1995年至1999年任台湾大学副教授;1999年迄今任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