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0-05-01
开本: 26cm 页数: 18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6.8(4.3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71437
  • 条形码:9787100071437 ; 978-7-100-07143-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了: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我国能源消费与供应格局情景分析、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途径与潜力分析等。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目录

观点摘要
**章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
**节 引言
第二节 2005年我国碳排放现状及其分解
第三节 影响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主要减排途径及其减排潜力
第五节 至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框架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我国能源消费与供应格局情景分析
**节 我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增长因素分析
第二节 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第三节 未来我国的能源供应情景预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
**节 基本认识与判断方法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特征
第三节 我国能源消费及其行为特征
第四节 我国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节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我国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与减排潜力测算
第四节 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对策

第五章 低碳能源发展情景及减排潜力分析
**节 低碳能源发展现状与资源基础
第二节 低碳能源发展情景与规模预测
第三节 不同情景下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评估
第四节 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承诺的贡献
第五节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和路径设计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交通出行节能减排途径与潜力分析
**节 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量现状
第二节 道路运输行业减排途径
第三节 交通出行减排潜力测算
第四节 交通出行减排对策

第七章 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节 建筑能耗的定义及其构成
第二节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第三节 建筑节能的途径
第四节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分析
**节 过去3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
第二节 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现状
第三节 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可能途径与未来增汇潜力
第四节 小结
展开全部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的路径研究 节选

  受投入产出联系的影响,直接排放不能反映*终需求导致的碳排放。通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各部门的完全碳排放量,即*终使用的碳排放量。2005年,建筑业和机电行业以及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文教体卫、科研机关、公共管理等其他服务业)是主要的完全排放部门,其完全排放量分别占当年我国排放总量的25.1%、25.4%和13.79/6。建筑业的完全排放主要是由国内投资引起的,机电行业的完全排放则主要是由出口和国内投资活动引起的,服务业的完全排放则主要是由国内消费引起的。  根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还可以计算出不同部门的碳排放敏感度。2005年,我国碳排放敏感度*高的行业是机电工业和建筑业。机电工业的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碳排放总量增加0.254个百分点;其中机电工业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碳排放量增加0.145个百分点。建筑业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0.211个百分点。二、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及减排潜力  1.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存在一条倒“U”字型的曲线。按照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导致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呈上升趋势;在工业化中期,虽然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部门的快速增长导致碳排放总量继续上升,但是由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碳排放强度呈现比较稳定甚至下降的状态;工业化后期,原材料工业发展达到高峰,工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导致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虽然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基本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在2002~2005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出现反弹性上升。这与加入WTO后我国经历的新一轮重工业化密切相关。2002年以来,受出口高速增长的带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迅速扩张,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2.8%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24.6%。而第三产业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  低端产品“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在带来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成本。以2007年为例,出口活动产生的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27%,但产生的完全碳排放量却占全国的34%。如果不能尽快转变这种发展模式的话,其他减排途径的效果会随着低端产品的出口而漏失!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