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作者:李红婷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中 图 价:¥23.0(7.2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814014
  • 条形码:9787564814014 ; 978-7-5648-1401-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内容简介

  《岳麓教育学人论丛·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一书,系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李红婷博士的新近专著,正是运用教育人类学分析范式对我国偏远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不同理性、不同类型社会中的学前教育政策选择等的研究。专注从乡村、乡村社区、家庭结构变迁人手,分析了“机构型家庭”、“分户式家庭”、“原子式家庭”的权力结构和功能表达,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各主体关系,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乡村学前教育政策选择的价值取向、机制生成等有价值的观点。不难看出,这样一部专著的完成是需要时间、精力、知识储备和激情的。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科学研究尤其需要的。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目录

**章 导言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理论范式
一、结构功能理论
二、理性选择理论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国乡村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历史变迁
**节 传统型社会与委托式家庭
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主从型家庭关系
二、推崇三代同居的父权式扩大家庭结构
三、家庭履行统治、保护、支持和教化家庭成员的功能
第二节 总体性社会与机构式家庭
一、社会生活过度组织化,男女老少同为“集体人”
二、乡村人口数和户数急剧增加,家庭规模呈上升趋势
三、家庭生活过度政治化,家庭核心功能和主要功能异化
第三节 后总体性社会与分户式家庭
一、家庭权力呈多元化格局,夫妻关系更加平等
二、核心家庭成为主要家庭类型,家庭规模逐渐缩小
三、家庭生产功能得到恢复,文化教育赡养功能再次凸显
第四节 个体化社会与原子式家庭
一、家庭对个体约束下降,配偶间的义务与亲密进一步强化
二、乡村人口结构“未富先老”,家庭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三、家庭的经济、教育、赡养、文化功能社会化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伦理理性与委托式家庭学前教育选择
**节 伦理理性与传统型社会
一、家族控制下的乡村社区
二、农业密集化的生存小农经济
三、家国同构的委托式家庭
第二节 伦理理性与委托式家庭学前教育选择
一、幼儿学前教育方式以家庭养育为主
二、幼儿学前教育内容推崇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规
三、幼儿活动场所主要在家庭及村落公共场域
第三节 伦理理性与清末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政策选择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标志工具理性开始向教育体制渗透
二、“蒙养院”的出现是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三、积极倡导族塾蒙养院,推崇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
四、课程体系注重辅助家庭教育及实用主义思想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政治理性与机构式家庭学前教育选择
**节 政治理性与总体性社会
一、社会资源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二、有增长没有发展的过密化农耕经济
三、男女老少同是集体人
第二节 政治理性与总体性社会学前教育政策选择
一、确立学前教育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
二、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化”运动
……
第五章 经济梨形与分户式家庭学前教育选择
第六章 经济理性与原子式家庭教育学前选择
展开全部

嬗变与选择:中国乡村家庭与学前教育 节选

  第二节理论范式  一、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是近几十年社会学中*重要的,也是历史*悠久的理论方法。功能主义有时候也被称为社会系统理论,它发轫于19世纪初期的有机体论,是由奥古斯特·孔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一个论点衍生出来的:每个社会实体不论是一个组织或是整个社会,都是一个有机体(超有机体),和其他的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系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对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而言,每一部分都有功用。  (一)结构功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早将功能主义思想引入教育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创立了教育社会学。涂尔干指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它的任何变化反映着社会的需要。他还指出了教育组织,甚至比宗教组织更加容易排斥变迁,更为保守和传统。这是因为教育组织的功能是将人类的文化遗产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给社会新的一代人。对个体而言,教育促使个体以*快的途径适应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社会而言,教育一方面行使社会整合的功能,通过道德教育唤起人们的集体良知和共识,达成团结;另一方面,教育促进社会分化和分工,将不同能力的个体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功能主义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深,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教育的功能划分为教育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等。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都比较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强调教育的整合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知识选择功能。  目前,中国教育界在分析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时,人们一般倾向于线性地描述,即教育发展对社会变迁有正功能,能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但北京大学的钱民辉对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命题,他认为教育的“正功能”:**,有条件。教育正功能的履行并不是自动的,而是必须具备先决条件的。第二,有限度的。教育正功能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因此,既不应该把社会变迁或社会稳定完全归功于教育,也不应该把所有社会弊端完全归咎于教育。第三,双重性。教育并非只有正功能,而是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为此,教育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显一正功能”;“显一负功能”;“潜一负功能”;“潜一正功能”。  (二)结构功能理论在家庭研究领域的运用  家庭社会学认为,一定的家庭结构都是为了执行一定的家庭功能,因此,家庭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家庭关系的本质。美国家庭社会学家赫特尔根据家庭结构上的特征,将家庭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被一个特定社会所认可的婚姻形式,可划分为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以及群婚制;根据家庭中的婚姻和子女状况可分为核心家庭、扩大家庭;根据家庭权威的结构,可分为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根据世系追溯方式,可以分为父系家庭、母系家庭以及双系家庭;根据核心家庭的居住方式,可分为从夫居、从妻居以及新居家庭。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