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作者:周兴陆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1
所属丛书: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
开本: 16开 页数: 101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6.6(7.2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058971
  • 条形码:9787544058971 ; 978-7-5440-589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本书特色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上中下)》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以诗学为研究主题的文学学史专著。通过言志诗学、缘情诗学、尚意诗学、格调神韵诗学、诗学的近代化走向等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系统地论证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境遇里人们是如何思考、阐释诗歌和文学问题的。而在其背后,作者周兴陆描述的是中国诗学中“物”与“我”、“群”和“己”,“艺”、“道”与“人”等关系及其演化的内在理路。本书中探讨的一些主题,如讽谕诗学的兴衰、诗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宋人的超越性情怀和“不俗”人格论、明清“性灵”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等等,这些既是诗学史上的学术问题,也是基于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审思。同时,本书不仅容纳了理论观念和形式批评,还包括了诗歌研究,如刊刻、选本、注释、评点等等,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全新尝试。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言志诗学;缘情诗学;尚意诗学;格调神韵诗学;诗学的近代化走向五编,主要内容包括:诸子时代的《诗》论;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等。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目录

导论:传统诗学演化的内在动力
**编言志诗学
**章诸子时代的《诗》论
**节“诗言志”:诗论滥觞的主体性指向
第二节孔子仁学中的《诗》论
第三节从“赋诗言志”到“以意逆志”
第四节老、庄道论的诗学启悟
第二章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
**节早期乐论中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上古采诗制度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汉代《诗》论与儒家诗学的确立
第四节儒家诗学观向“屈骚”评价的渗透
第二编缘情诗学
**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诗学
**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生活中的诗
第二节魏晋玄学与山水诗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走向自觉和独立的诗论
**节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
第二节诗歌音律美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诗歌批评中历史意识的萌发
第三章钟嵘《诗品》和魏晋南北朝诗学
**节魏晋南北朝的诗论、诗集和诗选
第二节钟嵘及其《诗品》
第三节钟嵘《诗品》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诗歌别集的编撰和评注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诗歌总集的编撰
第四章初盛唐的士风与诗学
**节初唐宫廷诗苑与律体的定型
第二节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重倡
第五章缘情诗歌经验的理论提升
**节王昌龄的《诗格》
第二节殷瑶的《河岳英灵集》
……
展开全部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 节选

玄学向内发现了人的情感、个性、风姿和神采,向外发现了宇宙大道、自然真美,玄学把士人从传统道德的操守规范、现实功利中解放出来,培养士人的审美精神,开拓士人的审美心境,士人开始用审美的眼光去晶味人生,领略自然。玄学对于士人的宇宙自然观、社会人生观、精神状态,乃至审美意识、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人类精神意识之外化的文学,一方面是这种玄学意识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在表现对象、精神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方式上,也受到玄学的渗透和影响。在诗文理论上,玄学关于宇宙本源的求索,直接启发了文论家对于文艺本源的思考;玄学的审美追求、思维方式,也影响到魏晋南北朝诗文理论。
  仅仅就诗学来看,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的诗学,也有着直接的关联:魏晋玄学对情感的尊重,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只有在普遍尊情重情的时代氛围里,陆机才会提出“诗缘情”的命题;东晋时,玄学本身就是诗歌表现的主题,出现玄言诗,成为当时受到关注的一个诗学问题;玄学对自然美的发现,为诗歌创作开掘了无限丰富的宝藏,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和内涵;玄学的“言意之辨”,促使了诗论家对诗歌表现手段的思考等等。不过,除了个别诗论家涉及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总体上说.把“言意之辨”引入诗学,成为诗学的重要问题,那还是唐宋时期的事。我们在以后适当的地方会给予论述,这一节里暂且搁下。玄学与“诗缘情”的关联、玄言诗等问题,我们也会在后面相应的章节里论及。这里着重于玄学与山水诗审美意识的关系。
  在先秦两汉时期,虽然自然山水也曾进入诗歌世界,成为诗歌表现的对象,但是总体上说,山水还没有成为诗歌表现内容的主体,山水也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的对象进入诗歌,而是作为人的精神品德的某种象征或比附。清人王士稹曾说过:“《诗》三百五篇,于兴观群怨之旨,下逮鸟兽草木之名,无弗备矣。独无刻画山水者,间亦有之,亦不过数篇,篇不过数语,如‘汉之广矣’、‘终南何有’之类而止。汉魏间诗人之作,亦与山水了不相及。迨元嘉间谢康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