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1(4.3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27780
  • 条形码:9787516127780 ; 978-7-5161-277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本书特色

张济洲编著的这本《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纬视角探讨乡村教师文化流变、身份错位以及与乡村社区的文化互动及诸种权力纠葛。这一研究主题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价值,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该书揭示新旧教育嬗变过程中乡村教师文化困惑;二、该书从国家—社会框架揭示乡村教师疏远乡村及边缘化困境;三、该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较为新颖,具有创新性。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内容简介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选择乡村教师作为研究“三农”问题和农村教育的主要突破口,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去探索乡村社区、地方政府与教师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教师身份的国家建构与乡土生活的冲突与矛盾。透过教师个人的生活叙事,从而将宏大的历史变迁置于鲜活的生命场景中去,展示乡村社会、文化与国家力量冲突与竞争的生动场面,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教师在新农村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缺陷。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目录


序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一)乡村教师研究的义务教育视角 
 (二)乡村教师研究的教育学视角 
 (三)乡村教师研究的历史视角 
 (四)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在乡村社会中的运用 
三主要观点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课题的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框架结构 
 (二)研究阶段与方法 
**章扎根于乡野的文化人——塾师与乡土社会的融通 
 一私塾——中国古代基础教育的主要载体 
 二乡间私塾的文化霸主地位 
 三塾师的乡土文化本位 
第二章教育转型与角色转换——塾师的近代转型 
 一从“华夷”文化辩走向民族一国家构建 
 二从沿海到内地——近代新式教育强国梦想 
 三新式教育乡村社会认同危机 
 (一)新式学堂音乐、体育等课程激起的不同反响 
 (二)新式学堂在乡村设置困境 
 (三)“毁学”——弱者的武器 
 四近代教育转型乡村塾师:以王锡彤和刘大鹏为考察中心 
 (一)从乡村塾师走向近代实业家——王锡彤 
 (二)乡村塾师刘大鹏的教育生活 
 五近代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 
第三章乡村教师文化群体之间的竞争——私塾与“洋学”的冲突 
 一新式学堂在与私塾竞争中落败 
 二乡村新式教师与塾师竞争 
 (一)乡村新式教师面临多重困境 
 (二)新式教师形象滑落 
 三教育小说中乡村教师——倪焕之心理世界 
第四章“向着农民烧心香”——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与乡村教师社会功能重构 
 一近代以来乡村社会文化权力的变化 
 (一)传统文化重心在农村 
 (二)绅士城市化 
 (三)乡村权力结构蜕化 
 二费孝通、梁漱溟与杜赞奇关于近代乡村社会结构理论 
 (一)差序格局与绅权模型 
 (二)伦理本位的乡村社会结构 
 (三)经纪模型 
 三乡村教育危机与乡村教育运动 
 (一)民国乡村教育危机 
 (二)乡村教育运动 
 四乡村教育师范与乡村教师重塑 
 (一)“师范下乡” 
 (二)乡村教师社会功能 
第五章政治动员时代乡村教师职业理想 
 一国家改造与乡村政治运动 
 二园丁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形象重塑 
 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中教师的价值定位 
 四政治动员时代乡村教师扩充 
第六章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教师身份比较分析 
 一公办教师——国家干部编制的教师 
 (一)公办教师的干部编制 
 (二)公办教师的婚姻 
 二民办教师——消逝的教师群体 
 三乡村代课教师——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边缘的人 
 四农村特岗教师——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 
 (一)“特岗计划”——破解农村师资难题 
 (二)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三)深化农村“特岗教师”政策之建议 
 五教师身份的国家建构与乡村生活疏离 
 六异化的乡村教师与地方政府关系 
 (一)乡村学校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 
 (二)乡村教师与地方政府异化关系 
 七“文字上移”与乡村教师的社区教育功能 
第七章乡土文化与乡村教师公共性 
 一乡村文化与农民生存伦理 
 (一)乡土文化的现实境遇 
 (二)农民生存伦理 
 二乡村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文化再生产差异 
 (一)乡村教育公平:从道德关怀到制度正义 
 (二)教材中城乡文化再生产差异 
 三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城乡信息文化失衡的表征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成因 
 (四)结论与建议 
 四当前乡村教师疏远农村生活的文化困境 
 (一)村落生活的“异乡人” 
 (二)乡土文化的“陌路人” 
 (三)村落事务的“边缘人” 
 (四)乡村教师陷入专业主义误区 
 五农村教师教育“去农化”及地方高师师范性弱化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现状 
 (二)地方高师农村教师教育优势衰退 
 (三)强化地方高师的为农性 
 六公共性回归——促进农村教师融人乡村生活 
 (一)凸显农村教师之新农村的文化 
 (二)重塑乡村教师的道统符号意义 
 结语 
 一现代教育在农村推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国家力量在场和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 
 三重构乡村教师与村落社区、国家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节选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纬视角探讨乡村教师文化流变、身份错位以及与乡村社区的文化互动及诸种权力纠葛。

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 作者简介

  张济洲,男,(1973—),山东济宁人,鲁东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有的被《新华文摘》转载,著有《文化视野下的村落、学校与国家一个地方社区基础教育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