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作者:于小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8(6.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版权信息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本书特色

于小涵编著的这本《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首先分析了作为传统认知主义哲学根源的内在主义到外在主义的转向,并对传统认知主义作出了批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前国际上认知哲学反思的几条主要进路:情境认知、具身认知和延伸心灵。进一步的,从延伸心灵的缺陷出发,重点考察了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系哈钦斯教授通过认知人类学方法所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分布式认知所涉及的表征与计算、表征实验量化研究、工具认知、交互作用、动力系统、认知文化等要素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系统性是认知的基本属性。这种系统观的考察视角,不仅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认知的本性,从而使认知科学对心智的认识和模拟具有更合理的哲学基础,还对长期以来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分离局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彼此还原和融合。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内容简介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的内容简介如下:传统认知主义不自觉地以为,发生在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对整个认知任务的认知实现是充分的,认知活动可以还原为可计算的物理符号间的作用关系,因此人脑就等同于一个内在的符号化的计算和处理系统。然而,在传统认知主义视角下的认知模拟与研究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传统认知主义对认知的理解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视为个体大脑内部的活动,如学习、推理、记忆、感知等,与外部环境无涉。而人工智能对人脑模仿的失败引发的新启示是,认知任务的实现并不能囿于个体颅内边界之内,必须依赖更广泛的系统条件,这使得系统性成为认知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当前认知科学研究的哲学反思的主要进路有情境认知、具身认知、延伸心灵假说和分布式认知,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认知的系统性。情境认知通过可供性、合法的外围参与等内容表明了认知如何受到情境的影响,走出了内在主义的约束,而把情境作为认知的背景和基本条件,但是尚未进一步的看到情境对认知的耦合的、不可分割的意义及其作用方式。具身认知同样在消解内在主义的影响,将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从单一的大脑内部活动走到了整个身体的认知,关注身体运动与神经组织的关联,进而形成对认知活动整体性的认识,将身体作为完成认知任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延伸心灵的假说试图消除颅骨的界限,将心智(而不是大脑或者认知活动)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心智工具(Mind-tools)不是简单的用于认知的东西,而是通过心智的积极利用与大脑和身体发生交互作用,因而自身也成为心智的一部分。再进一步的是,哈钦斯通过认知人类学的荒野考察提出,认知活动总是发生并分布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他人、技术人工物、外部表征和环境共同构成了认知实现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认知*好被理解为一种分布式现象。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是发生于人、人工物以及通过表征状态和媒介等内外表征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延伸的认知系统中的过程。这个观点克服了用心智作为研究对象的起点的问题,而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系统为分析对象,将认知视为由头脑内外的事物在文化实践中共同耦合而完成的过程,是上述各条认知进路的综合,也是一种用以重新思考认知科学各个领域的新范式。传统的认知主义是把社会认知还原到个体认知上去,而社会建构论的主张则是把个体认知还原到社会认知中去。其实,这二者是不可穷尽还原的,而是都有存在的余地,彻底的还原主义是行不通的。这并不是说建构论或者认知主义出现了什么错误,它们各自都是某种层面上的一定成熟的结论。但是与此同时,认知结构和社会结构长久以来彼此不可还原的矛盾如何消解,二者如何在某些地方向对方敞开,就有一个互动和构成的渗透问题。在认知被作为系统事件看待的新视角下,分布式认知理论可以用来作为这二者之间的桥梁,打破原来封闭的认知结构,并在实际上还将一直延伸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由于小涵编著。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目录

摘要 **章 引言 第二章 从传统认知主义到外在主义**节 传统认知主义第二节 外在主义第三节 新的转向 第三章 认知系统的前期研究**节 情境认知第二节 具身认知第三节 延伸心灵一 积极的外在主义二 “常识性”观点三 认知代理四 是心智延伸还是认知分布 第四章 来自荒野的认知**节 从延伸到分布第二节 荒野中的认知第三节 走在边缘的认知人类学第四节 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来源一 文化历史视角二 联结主义第五章 分布式认知系统**节 表征与计算一 外部表征与心智表征二 表征是必要的吗三 分布式表征与计算四 表征的量化研究第二节 工具如何认知第三节 动力系统一交互作用一 交互作用二 动力系统第四节 文化是剩余物还是过程第五节 几种认知进路的比较 第六章 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节 认知结构第二节 社会结构第三节 整合与还原——在分布式认知这里 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节选

于小涵编著的这本《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首先分析了作为传统认知主义哲学根源的内在主义到外在主义的转向,并对传统认知主义作出了批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前国际上认知哲学反思的几条主要进路:情境认知、具身认知和延伸心灵。进一步的,从延伸心灵的缺陷出发,重点考察了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系哈钦斯教授通过认知人类学方法所提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分布式认知所涉及的表征与计算、表征实验量化研究、工具认知、交互作用、动力系统、认知文化等要素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系统性是认知的基本属性。这种系统观的考察视角,不仅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认知的本性,从而使认知科学对心智的认识和模拟具有更合理的哲学基础,还对长期以来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分离局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彼此还原和融合。

认知系统性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作者简介

于小涵,女,祖籍山东,1978年生于甘肃兰州。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文化产业管理。近年来,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译有《荒野中的认知》一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