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中兽医学

作者:韦旭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9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兽医学 版权信息

中兽医学 本书特色

《中兽医学》分四篇系统介绍了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理论和技术。**篇为基础理论,介绍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等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第二篇为中药与方剂,介绍了中药的采收、炮制、性能、配伍和方剂的组成、剂型、剂量、用法等理论,15类常用中药的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量,17类常用方剂的处方、用法、功能、方解和主治;第三篇为针灸,介绍了兽医针灸工具、针灸穴位、针灸基本操作、针术、灸术、其他针灸术等理论,马、牛、猪、犬的常用针灸穴位和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处方;第四篇为临床诊疗,介绍了中兽医诊法(望、闻、问、切)、辨证(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防治法则(预防、治则、治法)等理论,家畜脾胃、心肺、肝肾和其他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 《中兽医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材,也可供兽医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参考。

中兽医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础、诊法、辩证方法、防治法则、常用中药及方剂、中药及方剂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及方剂、针灸术、针灸的基本知识、常用穴位及针治。各章首先简介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并参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突出了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全书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切合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兽医学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发展源流
二、主要内容
三、基本特点
四、学科优势
五、学习方法
**篇 基础理论
**章 阴阳五行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脏腑
**节 五脏
一、肝
二、心
三、脾
四、肺
五、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小肠
三、胃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
二、腑与腑
三、脏与腑
第三章 气血津液
**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和分类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和循行
三、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
二、气与津液
三、血与津液
第四章 经络
**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脉
二、络脉
三、连属体系
第二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第三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一、生理作用
二、病理作用
三、在病证防治中的作用
第五章 病因病机
**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消长
二、阴阳失调
三、升降失常
第二篇 中药与方剂
第六章 中药方剂概论
**节 药材采收及加工贮藏
一、药材采收
二、产地加工
三、贮藏
第二节 中药炮制
一、炮制目的
二、炮制方法
第三节 中药性能
一、四气五味
二、升降浮沉
三、归经
四、毒性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一、配伍
二、禁忌
第五节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一、方剂的组成
二、方剂的变化
第六节 剂型、剂量和用法
一、剂型
二、剂量
三、用法
第七章 汗和温清方药
**节 解表方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防风
荆芥
紫苏叶
细辛
白芷
辛夷
苍耳子
生姜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
柴胡
升麻
蝉蜕
葛根
桑叶
菊花
牛蒡子
三、辛温解表方
麻黄汤
桂枝汤
荆防败毒散
四、辛凉解表方
银翘散
桑菊饮
柴葛解肌散
双黄连口服液
第二节 和解方
小柴胡汤
逍遥散
四逆散
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
第三节 温里方药
一、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高良姜
艾叶
花椒
荜澄茄
二、温中散寒方
理中汤
吴茱萸汤
茴香散
温脾散
桂心散
三、回阳救逆方
四逆汤
参附汤
四、温经散寒方
丁香散
阳和汤
第四节 清热方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淡竹叶
芦根
二、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牡丹皮
白头翁
玄参
水牛角
紫草
白茅根
三、清热燥湿药
黄连
黄芩
黄柏
龙胆
苦参
秦皮
四、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紫花地丁
蒲公英
板蓝根
大青叶
射干
山豆根
黄药子
白药子
穿心莲
五、清热解暑药
香薷
荷叶
白扁豆
六、清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
胡黄连
七、清热泻火方
白虎汤
洗心散
清肺散
清胃散
八、清热凉血方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清瘟败毒饮
九、清热解毒方
黄连解毒汤
郁金散
五味消毒饮
三子散
消黄散
公英散
苇茎汤
十、清热燥湿方
白头翁汤
龙胆泻肝汤
茵陈蒿汤
通肠芍药汤
止痢散
十一、清热解暑方
香薷散
清暑散
十二、清虚热方
青蒿鳖甲汤
第八章 下消痰湿方药
**节 泻下方药
一、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巴豆
二、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食用油
三、峻下逐水药
牵牛子
千金子
大戟
甘遂
芫花
商陆
四、攻下方
大承气汤
木槟硝黄散
无失丹
马价丸
五、润下方
当归苁蓉汤
当归苁蓉汤
六、峻下逐水方
大戟散
第二节 消导方药
一、消导药
神曲
山楂
麦芽
鸡内金
莱菔子
二、消导方
曲蘖散
消积散
保和丸
木香导滞丸
第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药
一、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旋覆花
白前
二、清化热痰药
贝母
瓜蒌
天花粉
桔梗
前胡
三、止咳平喘药
杏仁
紫菀
款冬花
百部
马兜铃
葶苈子
枇杷叶
白果
四、温化寒痰方
二陈汤
半夏散
五、清化热痰方
百合散
辛夷散
六、止咳平喘方
止嗽散
麻杏石甘汤
清燥救肺汤
苏子降气汤
第四节 祛湿方药
一、祛风湿药
羌活
独活
威灵仙
木瓜
桑寄生
秦艽
五加皮
乌梢蛇
防己
藁本
马钱子
豨莶草
路路通
丝瓜络
伸筋草
二、利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茵陈
薏苡仁
金钱草
海金沙
地肤子
萹蓄
萆薢
灯心草
三、化湿药
藿香
佩兰
苍术
豆蔻
草豆蔻
四、祛风湿方
独活散
防风散
独活寄生汤
五、利湿方
滑石散
五苓散
八正散
五皮饮
六、化湿方
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
第九章 气血补涩方药
**节 理气方药
一、理气药
陈皮
青皮
香附
木香
厚朴
砂仁
乌药
枳实
丁香
草果
槟榔
赭石
二、理气方
橘皮散
三香散
越鞠丸
第二节 理血方药
一、活血祛瘀药
川芎
丹参
益母草
桃仁
红花
牛膝
王不留行
赤芍
乳香
没药
延胡索
五灵脂
三棱
莪术
郁金
虎杖
土鳖虫
水蛭
自然铜
二、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棕榈
三七
蒲黄
血余炭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地榆
槐花
茜草
血竭
三、活血祛瘀方
桃红四物汤
血府逐瘀汤
跛行镇痛散
红花散
生化汤
通乳散
白术散
四、止血方
十黑散
秦艽散
槐花散
第三节 补虚方药
一、补气药
人参
党参
黄芪
山药
白术
甘草
大枣
二、补血药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三、滋阴药
沙参
天冬
麦冬
百合
石斛
女贞子
鳖甲
枸杞子
黄精
玉竹
山茱萸
四、助阳药
巴戟天
肉苁蓉
淫羊藿
益智仁
补骨脂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骨碎补
锁阳
葫芦巴
蛤蚧
五、补气方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六、补血方
四物汤
归芪益母汤
炙甘草汤
透脓散
七、滋阴方
六味地黄汤
百合固金汤
生脉散
八、助阳方
肾气丸
巴戟散
第四节 收涩方药
一、涩肠止泻药
乌梅
诃子
肉豆蔻
石榴皮
五倍子
二、敛汗涩精药
五味子
牡蛎
浮小麦
金樱子
桑螵蛸
芡实
麻黄根
莲须
沙苑子
三、涩肠止泻方
乌梅散
四神丸
四、敛汗涩精方
金锁固精汤
牡蛎散
玉屏风散
第十章 平安虫疮方药
**节 平肝方药
一、平肝明目药
石决明
决明子
木贼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夏枯草
二、平肝熄风药
天麻
钩藤
全蝎
蜈蚣
僵蚕
蔓荆子
地龙
天竺黄
白附子
三、平肝明目方
决明散
洗肝散
四、平肝熄风方
千金散
牵正散
镇痫散
镇肝熄风汤
第二节 安神与开窍方药
一、安神药
朱砂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合欢皮
二、开窍药
石菖蒲
皂角
蟾酥
牛黄
麝香
三、安神方
朱砂散
镇心散
四、开窍方
通关散
安宫牛黄丸
清开灵注射液
第三节 驱虫方药
一、驱虫药
雷丸
使君子
川楝子
南瓜子
蛇床子
鹤虱
贯众
鹤草芽
常山
狼毒
榧子
二、驱虫方
万应散
驱虫散
贯众散
第四节 外用方药
一、外用药
冰片
硫黄
雄黄
木鳖子
儿茶
斑蝥
炉甘石
石灰
白矾
硇砂
硼砂
二、外用方
桃花散
冰硼散
青黛散
如意金黄散
雄黄散
防风汤
拨云散
擦疥方
附 饲料添加方
催情散
健胃散
健猪散
健鸡散
蛋鸡宝
虾蟹脱壳促长散
第三篇 针灸
第十一章 针灸概论
**节 针灸工具
一、针具
二、灸具
三、针灸仪器
第二节 针灸穴位
一、穴位的命名和分类
二、穴位的归经和主治
三、穴位的定位方法
四、穴位的选配
第三节 针灸基本操作
一、术前准备
二、基本手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针术
一、白针术
二、血针术
三、火针术
四、气针术
五、水针术
六、电针术
第五节 灸术
一、艾灸
二、温熨
三、烧烙
第六节 其他针灸术
一、埋植术
二、拔火罐
三、刮痧
四、按摩
第十二章 针灸穴位及处方
**节 马的常用穴位及处方
一、头部穴位
分水
唇内
玉堂
通关
承浆
锁口
开关
抱腮
外唇阴
鼻前
姜牙
抽筋
鼻俞
血堂
三江
睛明
睛俞
开天
太阳
垂睛
上关
下关
大风门
耳尖
天门
二、躯干部穴位
风门
伏兔
九委
颈脉
迷交感
大椎
鬐甲
断血
关元俞
大肠俞
气海俞
脾俞
肝俞
胃俞
胆俞
膈俞
肺俞
命门
阳关
腰前
腰前
腰后
小肠俞
膀胱俞
肷俞
百会
肾俞
肾棚
肾角
雁翅
丹田
八窌
巴山
路股
穿黄
胸堂
带脉
理中
黄水
云门
阴俞
阴脱
肛脱
莲花
后海
尾根
尾本
尾尖
三、前肢部穴位
膊尖
膊栏
肺门
肺攀
弓子
肩井
肩髃
肩外髃
抢风
夹气
肘俞
掩肘
乘蹬
乘重
前三里
膝眼
膝脉
缠腕
蹄头
蹄门
垂泉
四、后肢部穴位
居髎
环跳
大胯
小胯
后伏兔
邪气
汗沟
仰瓦
牵肾
肾堂
掠草
阳陵
丰隆
后三里
曲池
滚蹄
五、马常发病证的针灸处方
第二节 牛的常用穴位及处方
一、头部穴位
山根
鼻中
唇内
顺气
通关
承浆
锁口
开关
鼻俞
三江
睛明
睛俞
太阳
通天
耳尖
耳根
天门
二、躯干部穴位
颈脉
健胃
丹田
鬐甲
苏气
天平
关元俞
六脉
脾俞
食胀
通窍
肺俞
后丹田
命门
安肾
百会
肾俞
雁翅
肷俞
穿黄
前槽
滴明
云门
阳明
阴俞
后海
尾根
尾本
尾尖
三、前肢部穴位
轩堂
膊尖
膊栏
肩井
抢风
肘俞
夹气
腕后
膝眼
膝脉
缠腕
涌泉(滴水)
蹄头
四、后肢部穴位
居髎
环跳
大转
大胯
小胯
邪气
仰瓦
肾堂
掠草
后三里
曲池
五、牛常发病证的针灸处方
第三节 猪的常用穴位及处方
一、头部穴位
山根
鼻中
顺气
玉堂
承浆
锁口
开关
睛明
睛俞
太阳
卡耳
耳尖
天门
二、躯干部穴位
刮喉
大椎
身柱
苏气
断血
关元俞
六脉
脾俞
肺俞
肾门
百会
肾俞
六眼
膻中
刮肋
三脘
肚口
乳基
阳明
阴俞
阴脱
肛脱
莲花
后海
尾根
尾本
尾尖
三、前肢部穴位
膊尖
膊栏
抢风
肘俞
七星
缠腕
涌泉(滴水)
蹄叉
蹄头
四、后肢部穴位
大胯
小胯
汗沟
掠草
后三里
曲池
五、猪常发病证的针灸处方
第四节 犬的常用穴位及处方
一、头部穴位
水沟
山根
三江
承泣
睛明
上关
下关
翳风
耳尖
天门
二、躯干部穴位
大椎
身柱
灵台
悬枢
胃俞
脾俞
胆俞
肝俞
膈俞
心俞
肺俞
命门
阳关
关后
百会
三焦俞
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二眼
胸堂
中脘
天枢
后海
尾根
尾本
尾尖
三、前肢部穴位
肩井
肩外髃
抢风
郗上
肘俞
曲池
前三里
外关
内关
阳池
膝脉
涌泉(滴水)
指间(趾间)
四、后肢部穴位
环跳
肾堂
膝上
膝下
后三里
阳辅
解溪
后跟
五、犬常发病证的针灸处方
第四篇 临床诊疗
第十三章 诊法
**节 望诊
一、望全身
二、望局部
三、察口色
第二节 闻诊
一、闻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发病
二、问病因
三、问病史
第四节 切诊
一、切脉
二、触诊
第十四章 辨证
**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证论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的病证
二、肝与胆的病证
三、脾与胃的病证
四、肺与大肠的病证
五、肾与膀胱的病证
六、脏腑相兼病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的病证
二、血的病证
三、津液的病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少阳病证
三、阳明病证
四、太阴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七、六经兼证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病证
二、气分病证
三、营分病证
四、血分病证
第十五章 防治法则
**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二、治标与治本
三、正治与反治
四、同治与异治
五、治常与治变
六、治疗与护养
第三节 治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十六章 病证防治
**节 脾胃病证
一、慢草与不食
二、呕吐
三、腹痛
四、泄泻
五、便秘
六、垂脱
七、虫积
第二节 心肺病证
一、汗证
二、流涎与吐沫
三、咳嗽
四、喘证
第三节 肝肾病证
一、黄疸
二、水肿
三、淋证
四、滑精
五、不孕
第四节 其他病证
一、发热
二、虚劳
三、血证
四、痹证
五、跛行
六、疮黄疔毒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