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3-05-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153
中 图 价:¥8.1(4.3折) 定价  ¥18.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214606
  • 条形码:9787550214606 ; 978-7-5502-146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儿童的启蒙经典,明心见性的*佳作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烈推荐的中文读物,传承中国文化的经典读本。 国学专家倾情推荐,迄今为止*适合孩子阅读的启蒙读物。 培养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孩子品味修养的精神导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1722)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的意思是“规则”。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佳读物。所以《弟子规》是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阅读的。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虽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在阅读时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汲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本书精心设计了名家导读、阅读理解、分享与积累、必考知识点自测等栏目,旨在引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文学积累;书中附有精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并增加视觉享受。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无障碍阅读】 内文附有名家导读,精心批注,扫除阅读障碍,分享并积累阅读点滴。 【彩色美绘本】 清新的色彩,精美的插图,鲜活生动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有助于内容的理解并增加视觉享受,令阅读不再枯燥。 【读名著学语文】 本套丛书所选著作,皆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书目,由众多专家联合审定,每章节的写作技法点拨、素材积累借鉴,能够帮助孩子实现读写迁移,让孩子阅读无障碍的同时,学习也能更上一层楼。 【课外延伸阅读】 每部作品前的“纸上互联网”部分,是针对全书内容的综合性概括和相关知识链接,文字简练,语言精辟,使孩子对故事情节、作品特点、主要人物、作者生平等多方面的内容了然于心,做到宏观阅读与细节把握相结合;作品后的读后感例文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对写作也是更好的借鉴。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目录

弟子规
**部分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二部分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第三部分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四部分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第五部分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第六部分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第七部分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第八部分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见者易,学者难。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河狭水急,人急智生。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满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莫穷。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爽口食多偏作药,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利刀割肉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勤耕足养家。

附录:增广贤文(全文)
《弟子规》读后感
必考知识点自测

展开全部

弟子规 增广贤文-国学经典 相关资料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广泛运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后,还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中国古代文学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