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作者:王敏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3(3.2折) 定价  ¥1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6340920
  • 条形码:9787546340920 ; 978-7-5463-409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本书特色

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宗教、考古、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参与佛教绘画研究的学者也有许多不同专业,且有各国多地,并可分为欧美、日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等几个组区。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目录

一、佛教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二、佛教绘画的中国化过程
三、汉魏六朝时期的佛教绘画
四、隋唐时期的佛教绘画
五、五代两宋时期的佛教绘画
六、元明清时期的佛教绘画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节选

(二)佛教绘画的发展
在佛教刚刚兴起的时期,古印度佛教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贵霜时期和笈多时期。
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这一时期是指阿育王时代及其稍后时期。阿育王当政期间,实行领土扩张政策,统一了印度大部。据说,在扩张领土过程中他残酷地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在此之后他醒悟过来,对自己的残暴行为感到强烈的自责。所以他和他的大臣们皈依佛门,把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以雕塑作品为主,主要是石柱雕刻,大塔的塔门及围栏的浮雕以及摩崖雕刻。对于当时的佛教绘画没有遗留下来实物,所以无从考证。印度有名的佛教石窟阿旃石窟现存早的壁画,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内容是佛传图和佛本生故事,从其艺术技巧和内容来看,在它之前应该是有绘画作品存在的。
贵霜时期的佛教绘画。阿育王死后,国家渐渐衰落以至灭亡。在此之后,大约公元1世纪中叶,居住在中国西域的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到了第三代王伽腻色伽王时达到鼎盛,形成东到葱岭,西到咸海,包括中亚和印度的大帝国。伽腻色伽王和阿育王一样笃信佛教,并大力发扬。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什么佛教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现存的全都是雕刻作品,雕刻艺术可以分为犍陀罗(佛像带有浓重的希腊风格,这种希腊化的佛像被称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注重人体骨骼结构、衣饰线条以及表情的细微变化)和马图拉(马图拉式佛像是从犍陀罗佛像演化而来,其造型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印度化。早期风格质朴粗拙,成型期有体形丰满、圆润,富有肉感的特点)两种不同的样式,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艺术现存的主要是阿旃陀绘画艺术,它位于南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的悬崖上,现存29个石窟,一部分是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所建。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传故事,即佛陀一生的经历,包括诞生、降魔、成道、说法、涅槃等过程,此外还有印度古代民间和宫廷生活景象的描绘。从艺术形式和风格来看,是属于笈多时期的古典佛教艺术。就其所在地理位置而言,我们可以推知它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印度本土文化的产物,因此,更为强调世俗生活场面的描绘。如第十七窟的佛说法图,是描述一个宗教故事场景:说法,听众云集,尤其贵人命妇(贵族有官阶的妇女们),气势浩荡,纷至沓来。再如第十七窟前廊后壁残存的奏乐图,表现飞天乘云而至,饶有生机。图中美人临镜梳妆,侍女旁立,一个手捧脂粉,一个举执飞拂,自然雅致。太子与嫔妃劝酒图,极尽娥婉之情状,临窗窥视的侍女和门外众多的美女,都是风姿楚楚,艳丽动人。这些表现的都是世俗生活的场景,与佛教的观念完全不同。到此为止,印度佛教艺术的内在精神已经完全为一种外在的极力渲染和装饰所冲淡,已经不能再体现佛教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内容。从壁画的艺术成就来看,它却达到了一个高峰。作品的风格沉着洗练,设色典雅华丽,并带有的抒情意味,注重人物的形神兼备和意境的表达。画中的每一个场面,不仅描绘精细,而且富于变化,人物体态丰满,形体典雅,肤色富有质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公元3世纪中叶,贵霜帝国逐步衰落,丧失了对各个地区的统治权。公元4世纪上半叶,原摩揭陀国的一个小国君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日臻繁盛,它继承了印度本土的文化传统,大力推行具有印度特色的文化,信奉印度教,但也不排斥佛教和其他宗教。这些变化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佛教艺术更多地具有印度文化色彩。笈多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叫笈多样式艺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马图拉样式,另一种是萨拉那特样式(这种佛像的造型有着印度人的脸形,希腊式的鼻子,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颈部三道折痕,硕大华丽的光环等,与同时代的马图拉式佛像类似。所不同的是,萨拉那特式佛像的薄衣,较马图拉式佛像更加细薄透明,几乎全无衣褶),而前者是典型的笈多样式艺术。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容纳和吸收了犍陀罗艺术和马图拉艺术的特点而进一步发展,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同时它也逐渐脱离了佛教的基本精神而变得本土化和世俗化。内在精神的缺失使作品走向形式化的道路,这也意味着印度佛教艺术的衰落。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一般性的介绍著作

    对古代佛教绘画作了一般性的介绍,可以让人有个简单大致的了解。

    2020/2/29 6:25:17
    读者:abc***(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