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作者:郑杭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 页数: 170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93.0(7.2折) 定价  ¥2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22878
  • 条形码:9787300122878 ; 978-7-300-122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内容简介

当代社会实践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巨变,向学术和思想领域产生强有力的折射,使实践和理论不断糅合,促成了“实践结构论”的的提出。实践结构论成为继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之后又一重要社会学理论。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4年以来进行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和思考的成果,共196篇文章。运用世界的学术眼光,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开发中国传统学术资源,借鉴国外社会学理论前沿,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进行了特色提炼与理论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目录

导言 “理论自觉”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学 **部分 两个“30年”的中国社会和社会学 1.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2.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3.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 4.改革开放30年:日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 5.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轨迹和鲜明特色 6.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7.在积极回应社会巨变中实现发展 8.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 9.走向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新中国60年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 10.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 第二部分 实践结构论及其他“四论”的应用 1.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 2.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视野下的改革与和谐 3.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视野下的社会矛盾——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锻铸社会和谐的坚实支柱 4.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对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 5.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6.现代性过程中“个人”的创生与集体化——行走在自我创新前夜的“个人” 7.个人的当代形貌: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 8.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整合困境透析修改稿 9.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当代中国的互构——社会建设的新视野 10.新型现代性与“第三条道路”——中韩社会学家对话 11.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12.新型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前景 13.探索政治、社会、文化和谐的未来道路 14.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 15.农户经济理论再议 16.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 17.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 18.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 19.试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一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看 第三部分 社会建设研究和城乡社区建设探索 1.和谐社会与社会学 2.社会和谐的深层时代内容 3.和谐社会与公共性 4.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5.从社会学视野看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 6.社会歧视与以人为本 7.重建社会信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 8.科学发展观——执政党治国治理社会根本理念的转变 9.科学发展观及对人文奥运的探索与思考 10.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 11.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 12.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兼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时代内容 13.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14.破解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难题——从社会学视角看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 15.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16.和谐共同体和硬实力 意义共同性和软实力——从深圳广州的实践看社区建设的两大层面及其基本问题 17.让弱势群体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从社会学视角看武汉市和谐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 18.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重建社会信任的正确途径——从武汉实地考察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含义 19.镇海特色和谐社区建设的两点看法——一种社会学思考与讨论 20.济南重建设会信任进行制度创新的探索 21.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社会主义实践--深圳关爱行动的社会学分析 22.作为新型社会主义实践的社区制度创新——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 23.在制度创新中落实社会公平——广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解读 24.把公平正义的理念落实到社区制度的方方面面——以南京社区建设为例从社会学视角看社区制度创新的实质 25.社区文化建设与共同意义创新——苏州沧浪社区建设的特色 26.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武汉特色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分析 27.科学发展进家庭的巨大社会意义——唐山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的社会学分析 28.社区复合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北京市探索的社会学解读 29.邻里和睦的社会意义——一种社会学视角 30.和谐社区建设的细化和深化 31.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的新探索 32.睦邻点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好形式 33.构筑和谐社区建设支点——天津小白楼街道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34.应对五大挑战,城区发展与自主创新 35.共建共享把我国社区建设推向新水平 36.赋予“睦邻文化”以新的内涵和手段 37.社区节:一种有效的“社会黏合剂”——宜城街道的新探索的社会学解读 第四部分 中国经验与地方贡献以及社会安全 1.如何研究中国经验——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转型的两维视野 2.关于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坚持和发展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看新型社会主义 4.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 5.“社会复合主体”的追求:生活中更高品质的创新和创业 6.提炼杭州经验、汇集地方经验、贡献中国经验的好形式——简评“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活动” 7.城市社会的时代转折与郑州城市建设的喷薄之势——“三化两型”的发展理路、资源和模式的一种分析 8.郑州建设“三化两型”城市对“中国经验”的意义 9.现代社会与现代民政——一种社会学的领会 第五部分 传统现代与社会认同及社会思潮剖析 1.现代性过程中的传统与现代 2.论现代性的成长和传统性的被发明 3.传统、理性及意识形态的多重变奏传统观问题新探 4.论社会建设与“软实力”的培育——一种“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社会学视野 5.总论 我们时代的“大传统”——从社会学视角看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基础 6.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对新布达佩斯学派中国版的学术剖析 7.新布达佩斯学派狭义转型论的重大理论缺陷 第六部分 中国社会思想史与中国社会学史研究 1.社会运行、社会秩序与历代王朝的治乱盛衰——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新视野 2.天道左旋,地道右周:社会运行的溯源和依据——若干考古发现成果的社会学开发 3.敬天明德,设官分职:社会运行的理念和实践——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研究 4.6104-礼序人伦,乐移风俗:社会运行的二重性规范——两周时期的社会思想研究 5.天道兼爱,尚同节用:社会运行的一体化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墨者的社会思想研究 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社会运行的理性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社会思想研究 7.道法自然,静默无为:社会运行的另类思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社会思想研究 8.严刑峻法,因情而施:社会运行的强制规范——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社会思想研究 9.中国社会思想史新编绪论 10.论古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 11.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学繁荣与发展 12.德高望重 学界风范——在雷洁琼百岁座谈会上的讲话 13.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 14.史学和社会学视野中的陈翰笙无锡调查 15.新时期来社会学发展会回顾与反思 16.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 第七部分 分支社会学社会安全及学科制度建设 1.促进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合作 2.加强社会学与民族学的互动 3.社区矫正与法社会学的使命 4.社区矫正工作者在社区矫正中的重要作用 5.“环境—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论 6.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研究 7.道德社会学的缘起管窥 8.基层调查的几点体会 9.社会学如何想象——有关社会学基础的思考 10.廉政文化的界定、作用和建设 11.总论:中国转型期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12.初级社会群体的状态与社会安全 13.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安全机制的创新 14.个体安全:关于风险社会的反思与研究对策 15.个体安全: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提出与阐说20090827 16.世纪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报前言 17.编写高质量的社会学基础教材(人民日报) 18.努力开拓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与建设的新局面 19.“十五”期间我国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十一五”的瞻望 20.“十五”期间我国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十一五”的瞻望 21.2003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22.2004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23.2005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24.2006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25.2007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26.2008年北京地区社会学研究综述 第八部分 书评评论发言序言回顾其他学术言论 1.敢于直面问题是有信心和力量的表现──读《理论热点面对面二○○六》 2.系统研究社会救助方面的几个亮点——简评陈成文等《社会救助与建设和谐社会》一书 3.中国民俗学界的一部争气之作——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民俗史》六卷本 4.一份受人尊重的学术杂志——纪念《社会科学研究》出版30周年 5.记录中国,解读中国——简评谢志强等著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年》 6.可圈可点的民间力量——抗震救灾中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 7.“还权于民”的“路径图”——从社会学视角体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8.五大挑战催生中国式“紧绷”——社会弹性与社会刚性的社会学分析 9.陌生人社会的裂痕黏合难题 10.对韩国《中央日报》五个问题的简答 11.从社会学观点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旅游文明素质 12.双赢互利,共享成果——乐清日报文章 13.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意义和思路 14.灾后重建要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15.民生与社区建设 16.社会政策与深层理念——在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17.社会发展在中国的现状——在社会发展资源中心成立大会的发言 18.整个社会学界共同的大事—全国《社会学概论》主讲教师研讨会上的讲话 19.社会学课题组一年工作和今后打算——在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20.交流经验,寻求共识,促进发展——在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21.性社会学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在“中国'性'研究的起点与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22.社会建设: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力量——在“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3.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共作贡献——在“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4.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在表彰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大会上的讲话 25.促进中外环境社会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2007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6.中国社会学的的重大历史责任——在中国社会学会2007长沙年会上的开幕致辞 27.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推进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研究——在 “2007年暑期北京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8.中国高校社会学的重大历史责任——在云南大学召开的2007年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议的开幕词 29.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在纪念马甸会议20周年会议上的致辞 30.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祝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建系20周年的 书面发言 31.艰苦攀登直瞄重点——在华师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32.期待新的一年比过去的一年在的更好——在中国社会学会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 33.地方政府创新的大好时机——在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选拔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34.全景式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整体风貌——在新编广东百科全书首发式上的讲话 35.中国社会学的重镇之一——祝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20周年华诞 36.社会学与慈善事业——在“中华慈善文化(无锡)论坛暨首届市长论坛”上的致辞 37.超越“进口社会学”的框框——中日社会学国际研讨会
展开全部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下卷)——“实践结构论”的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四) 作者简介

郑杭生,1936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及国家级教材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约300篇。着重研究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有: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在社会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中位居第三。入选“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505名学者名单。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0名之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