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田克勤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3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3.4(6.5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22397
  • 条形码:9787300122397 ; 978-7-300-12239-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本书特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编的“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克勤教授主持,国内部分进入国家级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高等院校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书作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努力体现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力求使教材体现以下特点:**,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需要,在内容框架结构、章节体例安排等方面尽量体现本专业的特点,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突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及其方法论思想的分析和阐述,注重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整体性。第三,注意吸收近几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
 **节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第八章 中国特色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
 **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其实践
 第三节 新世纪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第九章 国际战略与对外交往的理论
 **节 国际形势判断与国际战略思想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节 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节 党的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十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
 **节 实事求是
 第二节 群众路线
 第三节 独立自主
 第四节 统筹兼顾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节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作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努力体现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力求使教材体现以下特点:**,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需要,在内容框架结构、章节体例安排等方面尽量体现本专业的特点,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突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及其方法论思想的分析和阐述,注重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整体性。第三,注意吸收近几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相关资料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①毛泽东也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④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诞生就传人中国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的时候,中国正因鸦片战争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北美工人运动中广泛传播、逐步成为思想主流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才刚刚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求资产阶级革命的道理。这个时代落差势必造成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对理论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其理论准备又严重不足。也就是说,一方面当时中国确实迫切需要有一种像马克思主义这样能够使自己摆脱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找到这样一种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基本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质,使它既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又蕴涵了非西方文化的价值,使它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同时,这种实践性特征,与中国文化主张“人世”,强调“经世致用”的特质,在根本点上又是相似和相通的。马克思认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马克思主义这种实践性品格的基本含义就在于:在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使历史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种理论品格,非常适合当时中国救国救民的现实需要。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范例,又使中国人从中看到了希望,于是这种来自遥远异域的学说便在中国危机四伏的土壤上迅速发芽、开花、成长起来。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