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作者:周英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6(7.2折) 定价  ¥2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护理心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961897
  • 条形码:9787560961897 ; 978-7-5609-618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护理心理学 本书特色

《护理心理学》: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类及相关医学类教指委规划适合院校教学实际,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一为原则,侧重临床实践与应用紧密围绕后续课程、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和工作岗位需求紧扣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现教学改革方向

护理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为10章,分别为绪论、人的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应激与应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其优化、心理护理程序与方法、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专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特殊问题的心理护理。本书根据*新教学改革要求和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特点,根据相关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体现“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书中增加了生动的临床案例、知识链接等项目,内容丰富而生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巩固理论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护理、助产、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使用。

护理心理学 目录

**章 绪论**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简史第二章 人的心理**节 认知过程第二节 情感与意志过程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第四节 个性倾向性第五节 自我意识第三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节 心理健康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卫生第三节 心理障碍第四章 心理评估**节 心理评估的方法第二节 心理测验第三节 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应对**节 心理应激概述第二节 应激的中介机制第三节 应激的应对方法第四节 心身疾病第六章 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其优化**节 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培养第二节 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第七章 心理护理程序与方法**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护理的方法第八章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第二节 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九章 专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节 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三节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第四节 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五节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第十章 临床特殊问题的心理护理**节 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 药物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三节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第四节 综合医院患者自杀的预防附录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问卷)附录A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附录B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附录C 抑郁自评量表(SDS)附录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附录E 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附录F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护理心理学 节选

《护理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为10章,分别为绪论、人的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应激与应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其优化、心理护理程序与方法、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专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特殊问题的心理护理。《护理心理学》根据*新教学改革要求和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特点,根据相关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护理心理学》体现“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书中增加了生动的临床案例、知识链接等项目,内容丰富而生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巩固理论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护理心理学》适合高职高专护理、助产、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使用。

护理心理学 相关资料

插图:三、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心理工EN与异常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从心理健康到心理异常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判别异常心理时很难规定一个绝对的标准。目前通常按以下几种标准进行综合判断。(一)内省经验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是以自身的经验为依据,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即患者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精神痛苦焦虑、抑郁,或不能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患者主观的痛苦体验往往成为医生判定患者是否异常的依据。但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常常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这种违背客观的否认恰恰是其行为异常的最好证明。二是以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即观察者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或参照点,去评价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内省经验标准是以经验为依据,所以此标准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而缺少客观的科学性。评价常常受观察者自身经验、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态度倾向性等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因人而异,或对同一个体不同观察者评价结果却完全不同的现象。如果观察者自己的心理并不健康或生活阅历局限,那么凡是与观察者自己主观经验不同者都可能被视为异常或病态,判断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和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从业人员,对大多数个案形成的评判标准会取得大致相近的看法;而非专业人员的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差。(二)统计学标准采用统计学上常态分布的概念来区分正常与异常。人类的许多心理特征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即绝大多数人处于中间位置,视其为心理正常。只有极少数人偏于两极端则为异常。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是经过大样本测查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超过某个值即为异常。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如人们的智商(1Q)水平属于常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集中在中间值部位,但是IQ>130并不意味着异常,很可能为超常。只有IQ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便于比较和交流,操作也简便易行。但是,任何心理测试工具都不可能全面反映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测量结果还会受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心理活动无法测出或无统一的规律可循,所以这种统计学标准也有局限性。因此,不能仅仅根据统计学标准做出诊断。(三)医学标准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广泛采用,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即用医学检查、诊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他们认为心理障碍患者的脑部都存在相应的病理变化,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被视为疾病症状,产生原因则是脑功能失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因和症状的判断水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