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作者:张美麟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2.1(7.9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版权信息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机械创新设计(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创新设计的概念、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第2章为创新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以创造学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问题分析了创新思维的方法,以及各种创新的技法;第3章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创新,简单论述了机械系统的特性,重点论述了产品规划与原理方案的创新思路,以及构型的综合问题;第4章为机构的各种创新方法,分别就机构的变异与演化、机构的组合、机构的再生等创新设计技法进行分析与论述;第5章为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分别从机械结构的功能,结构元素的变换,以及材料、加工、装配、输送等方面讨论了机械结构创新的要求与实现途径;第6章为反求设计与创新,介绍了反求设计的概念,反求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以及反求实例分析;第7章介绍了几种机械系统如机床、动力机械、机器人、自行车的创新过程与发展历史;第8章是创新实例与分析,主要介绍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并简单分析了各项作品的创新过程。各章后附有习题与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或科研人员参考。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目录

1 绪论
1.1 创新设计概述
1.2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习题
2 创新思维与技法
2.1 创新思维
2.2 创新技法
习题
3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创新
3.1 机械系统
3.2 产品规划的创新问题
3.3 方案设计的创新问题
3.4 方案设计的评价
习题
4 机构的创新设计
4.1 机构的变异设计与创新
4.2 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
4.3 机构再生设计与创新
4.4 广义机构的应用
习题
5 机械结构设计与创新
5.1 实现零件功能的结构设计与创新
5.2 结构元素的变异与演化
5.3 适应材料性能的结构设计与创新
5.4 方便制造与操作的结构设计与创新
5.5 用模块拼接法进行结构的创新
习题
6 反求设计与创新
6.1 概述
6.2 反求设计的内容与过程
6.3 反求实例分析
习题
7 典型机械的创新与进化
7.1 机床
7.2 动力机
7.3 机器人
7.4 自行车
习题
8 创新实例与分析
8.1 多功能齿动平口钳
8.2 机械式停水自闭水龙头
8.3 防倾翻轮椅
8.4 省力变速双向驱动残疾人车用驱动装置
8.5 自由轮椅
8.6 饮料瓶捡拾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节选

《机械创新设计(第2版)》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创新设计的概念、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第2章为创新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以创造学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问题分析了创新思维的方法,以及各种创新的技法;第3章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创新,简单论述了机械系统的特性,重点论述了产品规划与原理方案的创新思路,以及构型的综合问题;第4章为机构的各种创新方法,分别就机构的变异与演化、机构的组合、机构的再生等创新设计技法进行分析与论述;第5章为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分别从机械结构的功能,结构元素的变换,以及材料、加工、装配、输送等方面讨论了机械结构创新的要求与实现途径;第6章为反求设计与创新,介绍了反求设计的概念,反求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以及反求实例分析;第7章介绍了几种机械系统如机床、动力机械、机器人、自行车的创新过程与发展历史;第8章是创新实例与分析,主要介绍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并简单分析了各项作品的创新过程。各章后附有习题与练习。《机械创新设计(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或科研人员参考。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版 相关资料

插图:①教育的指导性打破注入式,用统一方式塑造学生的局面,强调发挥学生特长,自主学习;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权威变为指导学生的顾问。②教育的综合性不满足于传授和掌握知识,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③教育的社会性从封闭校园走向社会,由教室走向图书馆、工厂等社会活动领域,开展网络、远程教育。④教育的终身性由于知识迅速交替,由一次性教育转变为全社会终身性教育。⑤教育的创造性改变教育观,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根据以上特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正开展由专才性向通才性过渡,努力培养并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如何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则是创新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教育不仅是教,更重要是育。教也不只是传授传统的知识,还要传授如何获取知识。育就是培育、培养、塑造。其次要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只是在课堂上教,在学校里教,更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与创新的条件与氛围。当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在教育中,发明创造的观念,创新的能力是与知识同样重要的内容。开设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也正是教学内容改革的措施之一。它不仅是传授一些创新技法,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同时还要培养善于思维、善于比较、善于分析、善于归纳的习惯。1.2.2创新,人才的特点1.具有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欲望,以及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新的概念,做出新的判断,产生新的见解。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190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丹麦科学家芬森就是一例。芬森到阳台乘凉,看见家猫却在晒太阳,并随着阳光的移动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这样热的天,猫为什么晒太阳?一定有问题!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他来到猫前观察,发现猫身体上有一处化脓的伤口。他想,难道阳光里有什么东西对猫的伤口有治疗作用?于是他就对阳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试验,终于发现了紫外线——一种具有杀菌作用,肉眼看不见的光线。从此紫外线就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事业上。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动机,和坚持创新的热情与兴趣。只有这样,才会把握机遇,深入钻研,紧追不舍,并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方案,构思新的计划。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的价值性,即为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的方便而进行的工作。许多科学家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法国的细菌学家卡莫德和介兰,为了战胜结核病,经历了13年的艰苦试验,成功地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疫苗——卡介苗。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开拓进取的魄力。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求实创新,改革奋进,并开辟新的思路,提出新的理论,建立新的方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