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侗台语概论

侗台语概论

作者:倪大白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2(4.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侗台语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105823
  • 条形码:9787105105823 ; 978-7-105-1058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侗台语概论 本书特色

《侗台语概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丛书

侗台语概论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前后三次应北京大学中文系之邀,讲授“汉藏语概况”中的“侗台语”部分,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九章中的前七章,部分内容在北大和本校的语言专业本科班、研究生中讲过多次。前后十年,补充了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如佯僙话、莫话、甲姆语、仡佬语、拉基语、僙话、村话、三亚回语等,对有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声调起源、类型转换、送气声母的有无、数词探源等等。《语言与文化》一章完全是新写的,这是因为近两年来,中国语言学界对文化语言学大为热衷,汉语方面的、少数民族语的文章和论著不断见诸报刊,有2000万以上使用人口的中国的壮侗语,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由于赶时间,只写了五节,量虽然少了一点,但牵涉的方面大概会使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同感兴趣。这本书写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是为了既可以当做教材,又是研究专著。十几种具体语言的介绍,繁简和取舍颇不一致,大语言写得较略,小语言详细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壮、傣、侗、水等语言早已出了简志,介绍性的和专论性的文章也已经不少了,而新调查的材料过去多没有见过,多写一点,我想同行们会欢迎的。

侗台语概论 目录

原著前言本书修订缘起导论**节 源远流长话百越第二节 早期侗台语第三节 侗台语与侗台语研究**章 侗台语系属问题**节 侗台语与南岛语第二节 南岛语与百越诸语的关系第三节 侗台语与汉语第四节 侗台语汉语非同源说第五节 语言的类型转换第六节 “汉藏语系”正名小议第二章 语言结构部件剖析**节 声调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侗台语复辅音声母的简化第三节 侗台语复辅音声母的来源及演变第四节 送气音问题第五节 辅音韵尾的演变第六节 长短元音略述第七节 语音交替现象第八节 数词溯源第九节 量词的产生和虚化第十节 “主谓”、“正偏”同形分析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节 “稻”、“谷”、“饭”第二节 “铁”第三节 “海”和“鱼”第四节 “五”和“手”第五节 “九”等于“二八”第四章 中国的侗台语——壮傣语支**节 壮语第二节 布依语第三节 傣语第四节 临高话第五节 壮傣语支语言特点第五章 中国的侗台语—侗水语支**节 侗语第二节 仫佬语第三节 水语第四节 毛南语第五节 佯偾话第六节 莫话第七节 甲姆话(锦语)第八节 拉珈语第九节 侗水语支语言特点第六章 中国的侗台语——黎语支**节 黎语第二节 村话第三节 侗台语族语言特点第七章 与侗台语有关的一些语言**节 仡佬语第二节 布央语第三节 拉基话第四节 木佬话第五节 僙话第六节 三亚回语第七节 我国境外的侗台语(简况)附录:长篇语料壮语话语材料布依语话语材料傣语(德宏)话语材料傣语(西双版纳)话语材料临高话话语材料侗语话语材料仫佬语话语材料水语话语材料毛南语话语材料佯僙话话语材料莫话话语材料甲姆话话语材料拉珈语话语材料黎语话语材料
展开全部

侗台语概论 节选

《侗台语概论》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前后三次应北京大学中文系之邀,讲授“汉藏语概况”中的“侗台语”部分,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九章中的前七章,部分内容在北大和本校的语言专业本科班、研究生中讲过多次。前后十年,补充了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如佯僙话、莫话、甲姆语、仡佬语、拉基语、僙话、村话、三亚回语等,对有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声调起源、类型转换、送气声母的有无、数词探源等等。《语言与文化》一章完全是新写的,这是因为近两年来,中国语言学界对文化语言学大为热衷,汉语方面的、少数民族语的文章和论著不断见诸报刊,有2000万以上使用人口的中国的壮侗语,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由于赶时间,只写了五节,量虽然少了一点,但牵涉的方面大概会使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同感兴趣。这本书写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是为了既可以当做教材,又是研究专著。十几种具体语言的介绍,繁简和取舍颇不一致,大语言写得较略,小语言详细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壮、傣、侗、水等语言早已出了简志,介绍性的和专论性的文章也已经不少了,而新调查的材料过去多没有见过,多写一点,我想同行们会欢迎的。

侗台语概论 相关资料

插图:有史可稽的汉族起源从夏代算起距今约4100年(夏在公元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而根据张光直研究,亚洲的新石器时代应在公元前5000年到前3000年,即距今7000年到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时代了。7000年来,汉族的先人就是在现代中国的西北部繁衍生息,从今天的陕西、河南、甘肃、山西直到山东,沿黄河大动脉逐渐发展,而全盛时期当自周开始,经春秋、战国、秦到汉初,汉族之称,即从这一时期开始直到现在。20世纪初(1920年),河南西北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了几百件磨光石斧石刀及其他石器,这就是“仰韶文化”的实物。仰韶文化居民的谋生方式无疑为农业,碳化的粟遗存在半坡等地发现。农具遗存包括锄铲磨光石凿、半月形石刀或陶刀,广泛出土的陶罐大概用于贮存粮食。主要的家畜为猪、狗。1952年、1953年发现了21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黄河流域东部的山东泰安,汉族先民在此创造了发达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约在公元前4300一前3500年,中期为前3500一前2900年,晚期为前2900一前2400年。这是汉族先民沿着黄河生存发展的轨迹。至于百越的先民,他们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掘出来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7500年。这些早期的百越人,他们与黄河流域的汉族先人各有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生存方式,自己的生活习俗,并且分别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心态,世代相传。直到秦汉以后,中原的统治者,不断用强力大批南下,进入广袤的百越地区,与百越民族杂居共处,最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大批的考古资料证实,汉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而百越的祖先则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汉民的先人与百越的先人既不共祖,也非同宗。因此,汉语与侗台语之间无法找到亲缘关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