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州起义
-
>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潮汕三山国王崇拜
-
>
岭南文库:广东美术史
-
>
北京文化史(毛边本签名钤印版)
-
>
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
-
>
(精)三国志(全六册)
-
>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签名版)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近代史
¥27.9¥39.8中国史学入门
¥21.5¥39.0中世纪人
¥15.4¥48.0帝国崩溃前的影像
¥41.3¥55.0宫崎市定人物论
¥21.8¥59.0蒋介石的1949-从下野到再起
¥25.4¥48.0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
¥3.2¥5.9《中书备对》辑佚校注
¥12.8¥40.0雪域黄金:西藏黄金的历史与地理
¥14.0¥20.0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0919968
- 条形码:9787810919968 ; 978-7-81091-996-8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第1版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 所属分类:>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为其中之一的《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等内容。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 目录
总序
导言
章 历史认识运动的个体-社会机制
一、历史认识主体问题之“发现”
二、历史认识主体范畴研究之“缘起”
三、历史认识主体概念内涵之界定
四、历史认识主体形式之划分
五、历史认识个体主体意识之结构
六、历史认识群体主体意识之“审查”
七、历史认识主体意识渗透之不可避免性
八、历史认识主体之属性
九、余论
第二章 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
一、历史认识客体有几重
二、历史认识客体属性及其影响
三、“历史事实”概念研究
四、余论
第三章 历史认识运动形式的复杂性
一、历史认识基本形式
二、历史认识层次
三、历史思维及其形式
四、余论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
一、历史认识本质的相对性
二、历史认识性质的客观性
三、余论
第五章 历史*标准三家十二说
一、历史认识的“可检验性”及其特点
二、历史*标准与“检验”形式
三、余论
我与我的客体(代后记)
导言
章 历史认识运动的个体-社会机制
一、历史认识主体问题之“发现”
二、历史认识主体范畴研究之“缘起”
三、历史认识主体概念内涵之界定
四、历史认识主体形式之划分
五、历史认识个体主体意识之结构
六、历史认识群体主体意识之“审查”
七、历史认识主体意识渗透之不可避免性
八、历史认识主体之属性
九、余论
第二章 历史认识客体与“历史事实”的多重性
一、历史认识客体有几重
二、历史认识客体属性及其影响
三、“历史事实”概念研究
四、余论
第三章 历史认识运动形式的复杂性
一、历史认识基本形式
二、历史认识层次
三、历史思维及其形式
四、余论
第四章 历史认识的本质属性
一、历史认识本质的相对性
二、历史认识性质的客观性
三、余论
第五章 历史*标准三家十二说
一、历史认识的“可检验性”及其特点
二、历史*标准与“检验”形式
三、余论
我与我的客体(代后记)
展开全部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 节选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是一套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案丛书。传统学案体史书在于研究不同学派的学术源流、内容及其对之进行学术评断;本丛书则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内在逻辑,着眼于学术的未来发展。 犬问题,大手笔,大思路。揭示既往学术之理路,展现未来学术之趋势。
商品评论(18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趣味考据(二)
¥23.5¥48 -
东方历史学人(第13辑)
¥11.4¥38 -
宫崎市定人物论
¥33.5¥59 -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26.4¥48 -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辩(精 历史卷)
¥17.2¥40 -
道德经
¥2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