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汶川8.0级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

汶川8.0级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0(7.0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汶川8.0级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 版权信息

汶川8.0级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 汶川8.0级地震震源参数及破裂特征1.1 主震参数1.1.1 地震发震时刻、位置和震级1.1.2 震源机制1.2 震源破裂过程研究1.2.1 2008年5月26日前获得的破裂过程初步研究结果.1.2.2 破裂过程*新研究结果1.3 小结第2章 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与发震构造2.1 地震地质与深部构造背景2.1.1 区域地震地质背景2.1.2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2.1.3 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背景2.2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2.2.1 地表主破裂带2.2.2 地表次级破裂带2.3 地表破裂带与烈度和震害分布的关系2.3.1 地表破裂带与烈度分布的关系2.3.2 沿地表破裂带的严重震害及其原因分析2.4 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2.5 小结与讨论第3章 地壳变形和重力场3.1 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GPS)场3.1.1 我国GPs地壳运动观测监洲能力及观测资料概况3.1.2 区域水平运动与龙门山断裂带应变积累背景与动态特缸3.1.3 GPS基准站反映的火尺度地壳运动动态变化3.1.4 汶川地震变形场及其影响分析3.1.5 问题讨论和主要认识3.2 垂直形变场3.2.1 水准路线及复测情况3.2.2 汶川地震同震垂直位移场3.2.3 龙门山及邻区的垂直形变场特征3.2.4 龙门山构造区三维地壳运动机理分析3.2.5 主要结论3.3 重力场3.3.1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3.3.2 南北地震带重力场变化3.3.3 四川龙门山地区重力场变化3.3.4 讨论3.4 跨断层形变3.4.1 观测布局及监测能力3.4.2 断层运动的趋势变化3.4.3 跨断层形变巾短期异常变化3.4.4 问题和认识第4章 地震活动背景4.1 中国大陆及邻区8级以上地震活动过程分析4.1.1 中国大陆及邻区8级地震活动特征4.1.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对比4.2 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4.2.1 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幕式活动4.2.2 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特征4.2.3 1998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分析4.2.4 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特征分析4.3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分析4.3.1 历史地震活动背景分析4.3.2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第5章 余震序列5.1 余震监测台网及监测能力评价5.1.1 区域和流动监测台网情况5.1.2 余震序列完整性评价5.2 余震精确定位与空间分布5.2.1 资料和速度模型5.2.2 余震水平定位精度和空间展布的分段特征5.2.3 余震深度分布特征和构造解释5.3 余震震源机制5.3.1 反演方法5.3.2 地壳速度模型和数据5.3.3 余震震源机制解结果5.3.4 Ms5.6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和构造特性分析5.4 强余震时空分布特征5.4.1 汶川地震类型与强余震判定5.4.2 时空统计特征5.4.3 余震衰减过程第6章 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6.1 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概况6.1.1 观测项日6.1.2 台网分布6.1.3 观测技术6.2 地震前兆观测变化6.2.1 形变学科6.2.2 电磁学科6.2.3 流体学科6.2.4 讨论6.3 同震响应6.3.1 形变学科6.3.2 流体学科6.3.3 电磁学科第7章 汶川地震的成因机理讨论7.1 多单元组合的孕震模式7.1.1 多单元组合孕震模式7.1.2 各孕震单元在不同阶段的作用7.2 考虑地块相互作用与低速层影响的成因模式7.2.1 汶川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形变7.2.2 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背景7.2.3 考虑地块相互作用与低速层影响的汶川地震成囚模式7.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汶川8.0级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 节选

《汶川8.0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可供地震学、地震构造、地壳形变和地震预测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后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汶川8.0级地震科学研究报告》综合反映了地震后一年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汶川8.0级主震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带和发震构造、地壳形变和重力场变化、区域地震活动背景、余震序列特征、地震前兆以及成因机理等方面。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