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8-01
开本: 32开 Pages Per Sheet 页数: 453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0.8(4.3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版权信息

  • ISBN:7540214821
  • 条形码:9787540214821 ; 978-7-5402-1482-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本书特色

故事以**人称叙述。叙述者伊什梅尔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但却被迫遵从命令。在寻找莫比·迪克的行程中,他们捕到一些鲸鱼,并与几条捕鲸船相网。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夜后,用鱼叉刺中莫比·迪克。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尔被救起,得以讲述此故事。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内容简介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的代表作,一八五一年出版。作品在发表时并没有得到读者和舆论的太多关注,但半个世纪以后,特别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批评家们终于慧眼识珠,对作品丰富的内容、深远的寓意和独特隽永的文学意象展开了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麦尔维尔先生逝世一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幸重新拜读并翻译这部伟大作品,心中充满了对作者的无限景仰和怀念,对作品的各个层面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捕鲸的历史和捕鲸的全过程:从桅顶嘹望、发现大鲸、放下小艇追击、与大鲸展开殊死搏斗到大鲸被杀后的割鲸头、剥鲸皮、取鲸脂、炼鲸油等的整个过程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品描写了捕鲸人在长达数年的远航捕鲸途中的辛酸苦辣和悲惨遭遇,如捕鲸人投宿的大鲸客店过道“低矮”、“凌乱”,“简直像古时候装运奴隶罪人的船的舷墙”,堂屋“更加昏暗,头顶是低矮、笨重的梁木,脚下是旧得起了皱的木板”;逆戟鲸号船上的水手返航时“身上补丁叠补丁,破烂不堪,胡须上挂满了坚硬的冰碴,活像从拉布拉多跑来的一群熊。”(第三章) 在船上,船长和副手可以任意踢水手、用鞭子抽水手、禁闭水手;(第五十四章)“裴廓德号”船上的水手必须对亚哈的暴戾和偏执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在第三十四章里,作者描写了三名副手用餐时“要是不小心刀子碰响了盘子”,“还会吃惊不小,切碎之后再无声无息地嚼着,*后怯生生地吞下肚去”,弗拉斯克自提升了副手之后,“肚子从此永无安宁和满足感了”;小厮汤团“一天到晚心惊肉跳”,“不时地隔着门缝诚惶诚恐地向外张望” 。在第六十四章里,作者描写了斯塔布对九十岁高龄的厨子百般刁难、挖苦甚至折磨。
作者对捕鲸过程真实细腻的描写得益于作者早年航海捕鲸的亲身经历,而且作品浓重的悲剧气氛也与作者坎坷的人生不无联系。
赫尔曼·麦尔维尔,一八一九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祖籍苏格兰,母亲是荷兰人后裔。虽然祖上显赫一时,但后来父亲破了产,在小赫尔曼十二岁时去世。失怙后的麦尔维尔不得已中途辍学,十五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干过银行职员、推销员、小学教师、农场工人等,历尽艰辛。一八三七年登上一艘开往利物浦的远航船做侍役,这次航行使他萌生了对大海的热爱。返航后,他又在纽约等地当过教员,随后于一八四一年一月乘阿古什涅号捕鲸船开始了人生中*悲壮的捕鲸生涯。多年的海上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也使他熟悉了捕鲸的整个过程和水手们的苦辣酸甜,难怪作者在本书中写到“捕鲸船曾经是我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第二十四章)
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美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掌握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集团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掠夺,向被雇佣的王人掠夺。远航捕鲸就是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反映。“裴廓德号”是一座流动的工厂,因为它不仅是嘹望和追捕的工具,还是加工鲸脂、炼取鲸油的“流水生产线”的基地,作者对这种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被奴役者,鱼叉手和水手,不但没日没夜地劳作,还常常挨打受骂,终日诚惶诚恐。作者对这批可怜的水手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同时热情赞美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把他们称为“英雄”。在描写达格时,说他 “身材魁伟”、“走起路来像一头狮子,虎虎生威——就像亚哈随鲁王”, “一个白人往他面前一站,就像在一处要塞外打起白旗,请求投降”。(第二十七章)作者对隗魁形象的塑造着墨较多,描绘了他侠肝义胆、舍己救人的壮举以及他那“淳朴、诚实”的灵魂、“闪烁着坚毅勇猛的光芒”的眼睛和“哪怕是千百个妖魔也唬不住他”的英雄气概,作者甚至把他称作“野化为食人生番了的乔治·华盛顿”。(第十章)
对于莫比一迪克(即白鲸)的象征意义,文学评论家们常常争论不体。一 般认为,莫比一迪克是人世间“恶”的化身,是大海中的魔鬼撒旦。它制造了许多起船毁人亡的惨剧,是水手们必须人人得而诛之的恶魔。但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笔者觉得未免太冤枉了这畜生。造成船毁人亡的是人类自己,是船长、副手和所有水手,就“裴廓德号”来说,是亚哈的复仇欲和偏执狂导致了“裴廓德号”的灭顶之灾。大鲸何罪之有?作者在第六十一章描写了抹香鲸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嬉戏场面:“大约八十米外,一条巨大的抹香鲸在水里打着滚,就像一艘翻转过来的军舰,它那宽阔的背脊黑得发亮,太阳一照就像一面镜子。这大鲸懒懒地在波谷中起伏不定,不时还悠闲地喷出水雾来,就像一个肥胖的市民在懒洋洋的午后抽着烟斗似的。”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和雅致的画面啊!人类何苦要去打扰它的宁静?笔者认为,万恶之源正是人的贪欲!佛说“众生平等”,既是平等,也就有平等的自卫权。——不说了,笔者无意向读者灌输先入为主的成见。见仁见智,读者自去评说。
翻开本书,作者在开篇**页上写着:
谨以此书敬献给
纳撒尼尔·霍桑
以聊表我对其才华之钦佩
读者不禁要问,作者对大文豪霍桑何以钦慕至此?这里不妨交代几句。
一八五o年,麦尔维尔携妻迁往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住就是十三年,也正是在这里,他与霍桑朝夕与共,情同手足,两人常在一起砥砺、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友谊一直成为美国文坛的佳话。所以,一八五一年《白鲸》出版时,作者郑重其事地写上把此书敬献给霍桑。翌年,麦尔维尔的作品《皮埃尔》与霍桑的《福谷传奇》同时出版,而且两部作品所揭示的也是同一主题。后来,霍桑迁往康科德,麦尔维尔的创作激情大受影响,似乎从此江郎才尽。 作者对“裴廓德号”上的黑人、印第安人寄予了应有的同情,也肯定了他们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如勤劳、淳朴、勇敢等。但应该指出,作者对这些“少数民族人”存有极大的偏见,把他们称为“野人”、“食人生番”等。他写到隗魁、达格和塔希蒂戈“一道用餐就吵吵闹闹,胡作非为” ,并说小厮汤团一听到咀嚼声就“浑身战栗”,并且“总禁不住看看自己瘦弱的胳膊,不知上面可有被咬过的齿痕”,以此来衬托野人没有开化的程度。(第三十四章)尤其在写隗魁出场时,(第三章)作者的代言人——伊希米尔把隗魁说成“恶魔般的人头贩子”,长一张“又黑、又紫、又黄”的脸,他的头“像一具发了霉的骷髅”……对他的小黑神也颇有微词。在第十七章中,隗魁的老家罗科伏柯岛被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化外民族,“五十名敌人全部被杀,当晚他们把敌人全部煮熟吃了。”
作者不光是对野人偏见颇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也颇有微词,如第五十五章写道:“也许,他是从同行的前辈科学家那里弄到过一幅名副其实的败笔之作,也就是说,是源于一幅中国画作。中国人手拿画笔的时候是怎样一副活蹦乱跳的毛头小子形象,只要看看大堆奇形怪状的色杯和洗碟就明白了。”这段话表明作者对中国绘画太缺乏了解,也太缺少对异族文化的宽容精神。
作品中有几个人物,如隗魁和厨子等,他们的话语中有不少带拼写错误的单词,这是作者塑造其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在翻译时,我们尽量仿照原文,采用谐音词汇加以再现。但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音义文字,汉语中的谐音词汇也是独立的音义符号,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具有原文所不曾有的词汇联想意义,所以效果是否契合我们的初衷,请同行和读者指教。对于人名、地名,我们尽量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法,但也有改动之处,如queequeg译成 “隗魁”。笔者的考虑一方面是这两个字拟音较准确,另一方面隗魁的形貌在作品中被描绘成青面獠牙、狰狞可怖的样子,简直是一个魔鬼,所以笔者 挑了两个带“鬼”的字来译它。大鲸客店的房东姓coffin(棺材),本来考虑译成“棺坟”,音义俱佳,但下文又出现了此君的本家,没有必要通篇突出其含义,所以还是译成“科芬”,再辅之以注释。
说到注释,我们只在非有注释不可的地方才加注,因为注释太多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甚至阅读兴趣。所以有些注释被插到了正文中,如在“苏格兰丹斐谟林市的老修道士们就非常爱吃”(第六十五章)一句中,“苏格兰 ”一词系笔者所加,原文中没有。有些词汇有非常鲜明的文化内涵,非加注不可,如“船上船下都在干着一种让人震撼的鲨鱼一般的勾当”,(第六十四章)在汉语中鲨鱼比喻凶残,而在英语中则比喻贪婪、狡诈、勒索、好行骗等。还有一些双关用法,如:ball既指球,又指舞会,(第四十章)也不能不加注说明。
译好《白鲸》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因为作品所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对于捕鲸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捕鲸人心理状态的描摹,对于从未有过类似经历的我们来说,要弄懂吃透的确不容易;另一方面,作品在体裁上不拘一格,有叙述、有议论、也有抒情;有对白形式的戏剧,(如第四十章)有考证严谨的鲸类学论文,(如第三十二章)也有精彩的布道演说。(第九章)对此,我们知难而上,尽量译得准确得当,但因为水平有限,纰漏肯定不少,我们诚心恳请同行指正,读者谅解。
本书的《语源》、《摘录》和前六十六章约三十万字由我翻译,第六十七章往后约二十五万字由万茂林教授翻译。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王南方教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我,自始至终承蒙王教授的热心指点、殷切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目录

译 序
语源
摘 录
**章 幻影
第二章 旅行袋
第三章 大鲸客店
第四章 被单
第五章 早餐
第六章 大街
第七章 小教堂
第八章 讲坛
第九章 布道
第十章 知心朋友
第十一章 睡衣
第十二章 传记
第十三章 独轮车
第十四章 南塔基
第十五章 杂烩
第十六章 船
第十七章 斋戒
第十八章 画押
第十九章 预言家
第二十章 全体准备
第二十一章 上船
第二十二章 愉快的圣诞节
第二十三章 临风海岸
第二十四章 辩护人
第二十五章 附言
第二十六章 骑士和随从
第二十七章 骑士和随从
第二十八章 亚哈
第二十九章 亚哈登场、斯塔布紧随其后
第三十章 烟斗
第三十一章 春梦女王
第三十二章 鲸类学
第三十三章 斯培克辛德
第三十四章 船长舱的餐桌
第三十五章 桅顶嘹望者
第三十六章 后甲板
第三十七章 日落
第三十八章 黄昏
第三十九章 上半夜值班
第四十章 午夜,船头楼
第四十一章 莫比一迪克
第四十二章 白鲸的白色
第四十三章 听!
第四十四章 海图
第四十五章 宣誓书
第四十六章 猜测
第四十七章 编垫者
第四十八章**次放下小艇
第四十九章 残酷的人
第五十章 亚哈的小艇和水手弗德拉
第五十一章 神灵的喷水
第五十二章 “信天翁号”
第五十三章 联欢会
第五十四章 “顿呵号”的故事
第五十五章 关于大鲸的荒诞画像
第五十六章 关于错误较少的大鲸画像及捕鲸场面的真实写照
第五十七章 各式各样的鲸:画里的;牙雕的;木刻的;铁片的;石块的;山形的;星座的
第五十八章 浮游生物
第五十九章 大乌贼鱼
第六十章 捕鲸索
第六十一章 斯塔布杀死了一条鲸
第六十二章 投枪
第六十三章 叉柱
第六十四章 斯塔布的晚餐
第六十五章 作为美味佳肴的鲸
第六十六章 鲨鱼大屠戮
第六十七章 割油
第六十八章 毛毡状物
第六十九章 海葬
第七十章 狮身人面像
第七十一章 “耶罗波安号”的故事
第七十二章 猴索
第七十三章 斯塔布和弗拉斯克合伙杀死一条露脊鲸,由此而引发的一番对话
第七十四章 抹香鲸头——对比视图
第七十五章 露脊鲸头——对比视图
第七十六章 攻城槌
第七十七章 海德堡大桶
第七十八章 贮槽和吊桶
第七十九章 大草原
第八十章 脑袋
第八十一章 “裴廓德号”与“处女号”相遇
第八十二章 捕鲸业的名誉和光荣
第八十三章 历史上对约拿的看法
第八十四章 投杆
第八十五章 喷泉
第八十六章 尾巴
第八十七章 大舰队
第八十八章 鲸校和校长
第八十九章 缚住鲸与非缚住鲸
第九十章 鲸头还是鲸尾
第九十一章 “裴廓德号”遇到“玫瑰蓓蕾号”
第九十二章 龙涎香
第九十三章 被摈弃者
第九十四章 用手捏压
第九十五章 法衣
第九十六章 炼油作坊

第九十七章 油灯
第九十八章 装舱与清洗
第九十九章 道伯伦金币
**o o章 臂与腿
**o一章 有玻璃塞的圆酒瓶
**o二章 在阿萨西提群岛的树阴处
**o三章 鲸骨架的尺寸
**o四章 鲸化石
**o五章 鲸的巨大身躯会缩小吗,它会灭绝吗?
**o六章 亚哈的腿
**o七章 木匠
**o八章 亚哈与木匠
**o九章 亚哈和斯达巴克在船长室
**一o章 隗魁试棺
**一一章 太平洋
**一二章 铁匠
**一三章 打铁炉
**一四章 镀金匠
**一五章 “裴廓德号”与“单身汉号”相遇
**一六章 临死的大鲸
**一七章 看守大鲸
**一八章 象限仪
**一九章 蜡烛
**二o章 初次夜班行将结束时的甲板上
**二一章 午夜——船头楼舷墙边
**二二章 年夜天空——电闪雷鸣
**二三章 滑膛枪
**二四章 罗盘指针
**二五章 测程仪和测深绳
**二六章 救生圈
**二七章 甲板上
**二八章 “裴廓德号”相遇“雷切尔号”
**二九章 船长室
**三o章 帽子
**三一章 “裴廓德号”相遇“快乐号”
**三二章 交响乐
**三三章 追击——**天
**三四章 追击——第二天
**三五章 追击——第三天
尾声
展开全部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节选

故事以**人称叙述。叙述者伊什梅尔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但却被迫遵从命令。在寻找莫比·迪克的行程中,他们捕到一些鲸鱼,并与几条捕鲸船相网。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夜后,用鱼叉刺中莫比·迪克。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尔被救起,得以讲述此故事。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相关资料

书摘叫我伊希米尔吧。早些年,且别管到底是多少年前,当时我囊中羞涩,岸上的活计也没有什么特别让我感兴趣的,于是我想我应该去出海,看看这世上的茫茫海域。这是我驱遣郁闷、调节气血的方法。只要我发现嘴巴越来越与人过不去,只要我的心情像那阴雨潮湿的十一月天气,只要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驻足于棺材铺前,而且一碰上出殡的队伍就跟了上去,特别是只要我的忧郁症支配着我,使我必须仗着强大的自制力不至于故意上街,千方百计地把人家头戴的帽子一顶一顶地打落——每逢这种时候,我就盘算着非赶快出海不可了。这样做比用手枪结果了自己要强。古罗马哲学家伽图冷静地拔出宝剑,自刎身亡了,我却选择悄悄地登船出海。这样做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其实几乎所有人都迟早会不同程度地和我一样对大海怀有深厚感情的,只是世人不知道罢了。 此时,出现在眼前的是海岛城市曼哈顿,四周净是码头,城市被商业浪潮包裹着——就像西印度群岛被珊瑚礁环绕一样。左右两边的街道都通向海滨。城市最热闹的地方是炮台,壮丽的防波堤被波涛冲刷着,在微风的吹拂下凉丝丝的。几个小时前这里还是风平浪静的哩。你且瞧瞧那一群群观海的人们吧。 不妨挑一个如梦的安息日下午逛逛这座城市吧。由科里尔斯海湾来到系缆绳的地方,再从这里经怀特霍尔往北走。你看到了什么?成千上万的人们像布下的岗哨一样环城驻立,注视着大海出神。有的斜倚在木柱子上,有的坐在码头边上,有的趴在中国船只的舷墙边往外眺望,有的攀着船的索具,似乎都想把远方的海面看得更清楚些。但这些都是陆上的人,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他们得深居于简陋的小屋里——拴在柜台上,钉在木板上,伏案于写字台上。今天是怎么回事?难道翠绿的田野消失了吗?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可是你瞧!走来的人群越来越多,径直走向海滨,像是要跳水似的。真是怪事!只有这陆地的边儿才能叫人心满意足,在仓库那边的阴凉地上闲逛还嫌不够哩。他们要尽可能地靠近海边——只要不掉进水里去。他们都站在水边,足有好几里路宽哩!他们都是内地人,来自大街小巷,来自东南西北。然而他们都汇集在这里。谁知道是不是那些船只罗盘的磁力把他们吸引到了这里? 再比方说,你是在乡下,在一片布满湖泊的高原。随你走哪一条路,十有八九你会顺路来到一个溪谷,

世界文学文库--白鲸(白皮) 作者简介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早年因家境贫寒,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店员和小学教师。1839年,开始到海上谋生,先后在商船、捕鲸船和海军军舰上工作。早期作品《塔比》和《欧穆》便是以自己的航海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1851年,发表《白鲸》(又名《莫比一迪克》),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重视。此后又相继创作《皮尔》、《伊斯雷尔·波特》、《骗子》,长篇小说《比利·巴德》(根据遗稿整理发表)和短篇故事集《广场故事集》等。 麦尔维尔的作品大多以海洋和海岛生活为内容,以描写奇异的海上历险和海岛风土人情来反映社会现实,表明思想态度。他最著名的作品《白鲸》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堪称美国的《哈姆莱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